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医对白内障的认识

蒙医对白内障的认识

蒙医对白内障的认识
摘要:蒙医眼科在十七世纪前已形成了系统。

在《蒙医金匮》中记载了百余种眼病,且对每一种眼病从症状、体征治疗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

为今天的蒙医眼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阐述蒙医对白内障的认识。

关键词:蒙医、中障症、白内障。

查阅蒙医古典经著发现蒙医眼科学早在十七世纪前已形成系统。

在蒙医《四部甘露》、《蒙医药选编》等经著中记载了三十三种眼病。

与《四部医典》基本一致,而《蒙医金匮》中介绍了一百二十多种眼病。

而且每一种眼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和理论性的探讨。

本文主要阐述蒙医对白内障的认识。

认为蒙医古典经著中的“中障症”或“间障症”就是指白内障。

这种研究是蒙西医结合诊疗各种眼病的一种尝试,也是发展蒙医眼科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首先从疾病所在的部位来说《四部医典》和《中国百科全书》蒙医卷中记载的“中障症”是《蒙医药选编》中的jabsure burhulgeruhu erberqin。

而burhulgeruhu erberqin在《蒙医药选编》中分了gardere burhulgeruhu,dorter burhulgeruhu,jabsure burhulgeruhu三种。

其中gardere是外,dorter是内,jabsure是中间之意。

很显然这是依据疾病所在部位来分类的,就jabsure burhulgeruhu 而言,顾名思义,它是指眼球中间部位的疾病。

因当时对眼球解剖没有太多认识,所以未能确切指出它就是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处于中间位置的晶体的病变。

而只是笼统地指明了眼病所在的位置。

对于已熟悉眼球解剖的今天来说不难作出蒙医的jabsure burhulgeruhu就是晶体病变的推断。

二、其次从症状来说《四部医典》中有“水中的浮油,犹如十五日的满月”①等记载。

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卷中有“瞳孔上生小豆大的白色小斑,黑睛混浊,瞳孔呈青砖色,目暗无神、视力锐减,甚至失明,瞳孔色如虹霓,视物不清”②等记载。

这正是白内障成熟期的表现。

只是因当时没有裂隙灯等现代检查手段,所以很难发现早期白内障,因此蒙医古典经著中缺乏对早期白内障的描述。

三、从白内障的分期上来讲《四部医典》中有“所谓诊断是在手术施治前要对疾病进行观察与分析、作出能不能进行手术的结论。

如果患者有咳嗽、感冒等其它合并症或患者有内外障等,皆不能
手术治疗。

疾病未成形时也不能手术施治。

看不见日月星辰的出没,患病时间已久,瞳孔功能已衰微,也不能手术治疗。

与此相反,眼疾象水中浮油,犹如十五日的满月者皆可以手术治疗。

所谓时间的准备,龙翳障须成熟三年,培根翳障须三个月成型期,合并症须一年半的成型期,赤巴翳障须六个月”③。

从这里可以看出jabsure burhulgeruhu erberqin分成熟期、未熟期和过熟期。

并且明确指出了未熟期与过熟期和有合并症时不能手术治疗的思想。

蒙医对jabsure burhulgeruhu erberqin的这种分期与西医眼科对白内障的分期基本一致。

因当时缺乏客观检查手段,未能明确指出白内障的初发期和膨胀期。

四、从治疗方法上来讲《四部医典》中有“中障症最好用手术分离施治。

它有准备、施实与断后三个阶段。

术后犹如太阳从曜星中解脱一样,眼睛立刻清明。

”④等记载。

从这里可以看出蒙医早在古代时已对白内障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法。

但《四部医典》中对中障症的手术描述很笼统,未对手术的穴位及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所以不能安其实施手术治疗。

在《蒙医金匮》中对中障症记载了下埋术和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

并且对每一种手术的方式、方法、穴位、术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采取的方式方法有详细的描述。

总结以上四点,蒙医古代时已对白内障从症状、体征、分期、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特别是在治疗方面,已对白内障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式,为今天的蒙医眼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前人留下的财富,在科技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要发挥好蒙药在眼病治疗中的独特的作用。

同时要更好地学习吸收采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治疗手段,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蒙西医结合的治疗眼病的新领域。

注释:②《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卷144页
①③④宇妥·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136-137页
参考书目:1.宇妥·元丹贡布主编《四部医典》1981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2. 占布乐主编《蒙医金匮》1977年内蒙古出版社 3.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卷198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4.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