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

目录摘要 (II)关键词 (II)Abstract (II)Key words (II)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 (1)(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1)(二)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1)1.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 (1)2.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2)二教育惩戒的原则与艺术 (2)(一)以关爱为基础 (2)1.教育者要出于爱 (3)2.使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并认同这种爱 (3)3.让教育惩戒成为一种爱的交流活动 (3)(二)教育惩戒的平等原则 (3)(三)以尊重、慎用、适当、灵活、最少侵害为原则 (3)1.相互尊重原则 (3)2.慎用原则 (3)3.适当原则 (3)4.灵活原则 (3)5.最少侵害原则。

(3)(四)以达成理解、促进发展为目的 (3)三教育惩戒的范围与方式 (4)(一)教育惩戒的范围 (4)1.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的界线 (4)2.划清群体领域和个人领域的界线 (4)3.划清故意过错行为与非故意过错行为的界线 (4)(二)教育惩戒的方式 (4)1.娱乐式惩戒 (5)2.捆绑式惩戒 (5)3.服务式惩戒 (5)4.交换式惩戒 (5)5.文字式惩戒 (5)四教师如何合理适度地施行惩戒 (5)(一)教师应强化法治意识与素养 (5)1.部分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欠缺,误解教育惩戒 (5)2.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错误,滥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6)(二)加强教师法治教育,促进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 (6)1.有助于破除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畏惧 (6)2.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6)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致谢 (7)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思考摘要惩戒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

尤其是近些年来,当“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主旋律之后,人们对惩戒教育更是谈虎色变,视若危途。

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发生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几起“弑师案”,不仅引发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也促使人们对惩戒教育旧话重提。

本文拟从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实施原则、范围界线、具体方式以及教师如何才能合理适度的施行惩戒几个方面对其作一简单思考。

关键词惩戒;教育惩戒;惩戒原则Th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in Elementary StageAbstract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has been of concern, but also the most controversial.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hen the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nspir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 and the main them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the people are terrible to the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 regard, if danger way. Recently, however, for a period of time, several “murders cases of teacher” that occur in places such as Shanxi、Zhejiang ,not only has triggered the society to reflect deeply on the occupation of teacher and even the education itself, but also promote people to mention again of the education for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This paper plans make a simply consider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and rationa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s, the scope demarcation line, the concrete ways, as well as, how the teacher can execution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reasonable and moderate.Key words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unishment;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principle学生明白如果犯了错误,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为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惩戒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

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

有人说“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让学生像田园里的幼苗一样,能够沐浴明媚的阳光,接受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自由自在的尽情开花结果,使用惩罚是教师无能和失败的表现”。

1尤其是近些年来,当“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主旋律之后,人们对惩戒教育更是谈虎色变,视若危途。

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发生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几起“弑师案”,不仅引发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也促使人们对惩戒教育旧话重提。

教育部也明确地表示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大部分的师生与家长都对实施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表示认同。

但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教育惩戒规范、细化的法则与操作方式,致使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仍感到无所适从,面临诸多的无奈与困惑。

的确,教师是否应该有处罚权?对问题学生该不该惩戒?教师如何才能合理适度的施行惩戒?如何厘清惩戒与体罚的界限?怎样才能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惩戒的评判标准如何制定?本文对其作一简单思考。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一)教育惩戒的内涵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

2一般认为,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的行为,“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和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教育惩戒应“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以不伤害受害者身心健康为原则”。

可以看出:教育惩戒是一种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过失的教育方式。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唾弃教育惩戒,很大程度上在于把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

体罚是指““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受痛苦,以促使其避免痛苦,改正错误”。

虽然“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如包含惩罚的因素并以某种惩罚形式表现出来等等”,但“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同一性并不代表其具有同质性。

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惩戒是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的,是以‘小惩大戒’为最终目的的。

”3体罚是违法的,应严格禁止;而惩戒重在‘戒’字,即防止学生越轨行为的再次发生,矫正其不合学校规范的行为,体现了惩戒的教育意义。

(二)教育惩戒的合理性1.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

学校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1赖雪芬.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惩戒[J].教育评论.2002,(6)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7-1703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6)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

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方法之一有效的加以利用。

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

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担负责任,取得心理平衡。

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

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

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明白的道理可能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惩戒教育”最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让人们懂得做人要有所敬畏和畏惧,懂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负责,并需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从而时时可以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弯路。

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

必须让他们明白,犯了错误或者有了过失,对他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如此,他们的人格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1他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

目前,国内有两种“教育尴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者的惩戒权的缺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一种是“赏识教育”的尴尬。

作为教育理念和手段,“赏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问题是仅有“赏识”显然是不够的。

在奉赏识教育为神明,一味追求把赏识教育范围和功效最大化的情形下,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理想,人们逐渐发现赏识教育并非对所有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件都适合。

这种尴尬或可叫做“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

另一种是“关爱教育”的尴尬。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和缺少根基的教育,但仅仅有爱也是不够的。

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因为爱的不适当,结果收获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种尴尬或可叫做“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

论是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还是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教育的一种缺失,那就是教育者适当惩戒权的缺失。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