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本.
在触犯“师德红线”一票否决教师的当下,“惩戒”成为了悬在教师头上、不敢触碰
的一把利剑,对学生想管不敢管,宁愿放任也不敢“得罪”学生,许多代表、委员们纷纷对
过于宽松的学校教育表示担忧。到底体罚和惩戒的界限在哪儿?教师怎样正当行使“惩戒
权”?
聚焦1:应不应该惩戒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志江(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
前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
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离不开管束,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
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教育就是唤醒人,使人健康成长。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离开了必要的惩戒,可能就失去一
种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教师在运用惩戒时,可以把这种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当班里的同学犯了错误的时候,用什么惩戒手段进行教育。特级教师书
生和他的学生经过讨论制定出“特别”的班规,即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让迟到的
同学唱首歌。这些来自学生自己想到的惩戒措施,极大的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执行起来
学生也不会显得那样抵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惩戒教育是师生心灵的对话
龚俊波(省秭归县归州中学)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惩戒教育是一种真
诚的精神交流与心灵对话,应把说服、解释和引导贯穿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孩子们的
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戒学生要有“力度”。学生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自
我控制力不尽相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低、控制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惩戒要有针对性和持
续性,提升关注度,强化追究力度。同时还要借助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力量,广泛地
施加教育影响,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教育的氛围。
惩戒学生要有“深度”。学生的许多问题大多是思想、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惩戒的目
的是让学生认识问题,改正问题,获得进步。这就要求在惩戒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详细了解
学生情况。同时教育者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惩戒中眼中有人、手中有料、心中有数。
惩戒学生要有“温度”。要让学生真正的接受惩戒,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
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本人情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要创造适宜的“场景”,让
学生从心深入感受到教育者对他的关爱,进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聚焦2:怎样惩戒才适当
首先应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
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word版本.
是虐待还是惩戒?首先需要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在义务教育中,面对调皮捣蛋违反
纪律的学生,一些中小学教师可能采取罚站、罚抄作业、敲打身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惩罚,有
些行为因为过度而构成虐待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正是由于在法律上教育惩戒和虐待之间的边界不清晰,现实中受教师素质、心理状况
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惩戒行为频频越界变成虐待,造成儿童身心伤害。没有惩戒的教育是
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我们既要保障教师教育权,又要尊重儿童权益,这就需要在法律上,
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客观情况,明确教育惩戒的原则、方式、标
准和界限。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校秩序,另一方面,也可以管住部分教师兴之所至、随意抬
起、不知轻重的手。
另外,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年龄、性别、身心状况等制定具体的教育惩戒规则,学
校应当向家长和学生明确告知何种行为可能会受到哪些惩戒,教师实施惩戒应遵循告知学生
理由、允许学生申辩等正当的程序,惩戒的实施不应过度羞辱学生。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
列明清晰的警示线,明确何种行为可以实施,何种行为不得实施,如何实施等,才能使教育
有方向、行为有标准。
法律应赋予教师惩戒权
王天(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
我觉得应该在法律上赋予老师惩戒权,明确惩戒权的界限,才是最好的发挥惩戒作用,
降低惩戒不良后果的方法。
首先应明确惩戒不是体罚,我们应当在细则中规他们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规了老师也
保护了老师。其次,明确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教育更好。再次,惩戒不可以伤害学生,
所以最好对于惩戒形式有一定的规定,比如惩戒时要有其他人在场,在监视区交由特定老师
执行等。
此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的校规纪律也应提高其重要性,毕竟这也是法制教
育的重要一环。如果学校的校规能够起到惩戒的作用,惩治了家教不严者,其实也是预防学
生违反国法的可能。
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适当的惩戒对于规学生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很有必
要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惩戒的基础
梦初(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和孩子们的关系好,那么
你对孩子们的任何严厉管教,甚至有时候轻轻“打”他两下,他们都认为不算事儿,觉得是
为他好,他甚至会将这样的“惩戒”当做老师对他的重视。
善意的家校关系是保障。和家长多多联系,让家长知道你的教育理念;让家长知道,
你是真的为他家孩子好……认同产生的信任,加之情感维系的坚定,何怕家长不支持咱们不
痛不痒的“小惩罚”呢?
作为权力主体,教师要时刻制约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行驶教育惩罚权的时候一定要自
律,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言行,只做可以做的;然后接受公众监督,包括学生和家长的监
督。
word版本.
专家观点
规的惩戒制度才是有效的保护
方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制研究所副研究员)
建立教师惩戒权行使的规,可以为教师的惩戒行为提供明确的制度依据,学生也不容
易把教师的批评处罚视为个人恩怨。
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明确教师行使惩戒权的适用条件。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哪些行
为教师可以惩戒,采用那种惩戒措施?这些惩戒的行为必须要与学生犯错行为的轻重相适
应。
其次,应当明确实施惩戒行为的具体程序。哪些行为可由教师自主行使,哪些则需由
学校领导或教师集体决定?特别是对重大违纪违规行为,要实施重大处分时,应当给予学生
述和申辩的权利。
再次,明确惩戒的后果承担和权利救济。这不仅包括当学生因惩戒行为受到侵害时,
如何获得权利救济,还要包括当教师在合理行使惩戒权中遭受不公待遇时,如何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
最后,建立监督程序。鼓励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的惩戒监督,规学校的管理行为。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