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有哪些事故、隐患、危害 和危险源、危险态? •后果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后果严重程度有多大? •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确定风险程度或级别? •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或要求?
•如何预警和预防风险? •什么方法控制和削减风险? •如何应急和消除危害?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风险级别:Ⅰ、Ⅱ、Ⅲ、Ⅳ
1.1 风险概念描述
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率 •风险程度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事故次数 •伤害人数 •伤害概率 •财产损失
是指在某一特定位置长期生 活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 人员遭受特定危害的概率。 通常特定危害可以是死亡或 某个特定的危险伤害水平。
1.1 风险概念描述
事故
危机状态
隐患 危险源 因子
20
二、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1)现代安全管理科学
安 全 理 论
发展阶段 理论基础 方法模式 核心策略
对策特征
低级阶段 事故理论 经验型 凭经验 感性,生理本能; 初级阶段 危险理论 制度型 用法制 责任制规范化标准化 中级阶段 风险理论 系统型 靠科学 理性,系统化科学化; 高级阶段 安全原理 本质型 兴文化 文化力,人本原则;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2)风险分析与管理 风险防范原理
风险分析→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风险识别
Identify hazards
事故预防
风险评价
prevention accidents
风险控制
Assess risk
Control risk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2)风险分析与管理
风险防范原理
----风险管理原理
危险源
理论可减少 实际可控制
理论可替代 实际可转换
A风险 因子 结 B风险 合 因子
外部激励
危险 源
超出 设定 安全 界限 的状 态、 行为
隐患:内部失控
事故
产生了 人们不 期望的 后果
13
1.2 风险管理
风险 因子
危险 源
隐患
爆炸 事故
乙炔 钢瓶
装满 乙炔 钢瓶
乙炔 钢瓶强 度不够
或 碰 撞
乙炔 钢瓶 破损
非期望性
1.2 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概念
实施措施
制定措施

评价风险

判别隐患

风 险 管
分析危险源

识别因子
1.2 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对象

关系
宏观
关系
环境
因子1
因子2 系 因子… 统
因子n-1
因子n
1.2 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对象
微观
事 故
隐患
理论可减少 实际可减少
理论可消除 实际可消除
主 要 原 因
提 出 整 改
实 施 整 改
效 果 评 价
•缺陷型安全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隐患 -特点:超前管理,标本兼治; -缺点:存在型,缺乏定量,系统科学有限;




























•风险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风险 -特点:超前预防型,辨识系统,分级管理,预警与 预控; -缺点:定量分析难度大,实施要求标准高;
带。(如:放射物质封闭) 关闭是保持人员、物体、过程、动力或其他因素脱离限
制区域。(如:关闭电气线路开关) 为了确保隔离措施发挥作用,有时采用连锁措施。(如:
限位开关)
风险控制
四、防止事故发生措施
3、故障—安全设计 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
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 故障—消极方案(如:电气线路保险丝) 故障—积极方案(如:报警灯) 故障—正常方案(如:安全阀) 4、减少故障 安全系数和安全阈 降低故障率 参数监测
不合理 可接受
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有限接受风险:部分限制作业, Ⅲ(较低) 低级别预控,选择性行动,在控
制措施下生产;
Ⅳ(低)
警告风险:常规作业,常规预控, 现场应对,警惕和关注条件下生 产作业。
不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可接受
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可接受
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率 •风险程度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事故次数 •伤害人数 •伤害概率 •财产损失
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 (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 及故意行为)或不行为,使 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遭受损 失的风险。
1.1 风险概念描述
风险属性
现实存在性


因子相关性
属 性
可认知性
风险控制
四、防止事故发生措施
1、本质安全 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无毒物质替代有毒物质) 将危险源的能量限制在不能造成任何伤害之下(如:使
用安全电压) 2、隔离、封闭、关闭、连锁 隔离是将合在一起就会构成危险源的不相容的物质或条
件分离开来。(如:将导致火灾的三要素隔离) 封闭是防止人员、物体、动力或其他因素进入不期望地
2、个体防护 有危险的作业 调查和纠正 应对事故
风险控制
五、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
3、薄弱环节(weak links) 利用薄弱部分使能量释放 接受微小的损失
4、逃生、援救 准备程序、计划、设施 评审、演练
工作
通过本质 安全设计 阻止
通过改善工作条件 阻止事故发生
通过HSE设 施设备
不合理 不可接受
合理 可接受
三、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
一、风险的控制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
二、风险的控制策划的基本原则
危险源风险程度超出可容许风险标准,必须 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危险源风险程度在可容许风险标准范围内, 可以对原有控制措施加强监测和维护;
风险控制
三、风险的控制技术
(3)风险预警预控管理技术
风险预警预控原则体系
风险预控 风险等级
风险预警描述
Ⅰ(高)
不可接受风险:停止作业,启动 高级别预控,全面行动,直至风 险消除或降低后才能生产作业;
风险预控措施(级别)匹配


较低

合理 可接受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Ⅱ(中)
不期望风险:全面限制作业,启 动中级别预控,局部行动,在风 险降低后生产作业;
1.2 风险管理
(3)风险管理核心目标
预防减少事故 降低事故损失
减少:人的 不安全行为
系统
改变:环境 不安全条件
减少:物的 不安全状态
消除:管理 缺陷
1.2 风险管理
(4)风险管理过程
控制行动
因子识别
危险源分析
ACTION
检查纠正
持续改进
PLAN
隐患判别
风险评价
严重性 可能性
CHECK
DO 维持管理 改善管理
1.1 风险概念描述
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率 •风险程度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事故次数 •伤害人数 •伤害概率 •财产损失
1.1 风险概念描述
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率 •风险程度 •个人风险 •社会风险 •事故次数 •伤害人数 •伤害概率 •财产损失
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若干 级别,如极显著 的、显著的、轻 微的、不显著的
风险控制技术包括固有危险源控制、人为失误控制以及安全目 标管理
对于固有的危险源,控制事故的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六 种:
1、消除法——消除危险源; 2、限制法——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资; 3、保护法——进行故障-安全设计(不应优先采用); 4、隔离法——分离、屏蔽; 5、保留法——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和失误; 6、转移法——转移危险源至无害地带













时消辨评源自方报预预









•目标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安全目标(装备、环境、管理、文化) -特点:基础性、预防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综合策略; -缺点:成本高,技术性强;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1)现代安全管理科学
文 化
安全核心价值获得一致、高度认同;

安全第一的原则得到普遍、自觉践行;


管理的重点从行为层转到观念层;


管理方式从监督型转为育才型;

硬管理与软管理巧妙之结合。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2)风险分析与管理
显现风险:停电、触电、坠落、噪声、中毒、泄漏、火灾、爆
炸、坍塌、踩塌等突发事件及危害因素;
潜在风险:异常、超负荷、不稳定、违章、环境不良等危险状
风 态及因素。
险 类
静态风险:隐患、缺陷、坠落、爆炸、物击、机械伤害等不随 时间变化的风险; 动态风险:火灾、泄漏、中毒、水害、异常、不稳定、环境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