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如图的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 中国近代第一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 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C. 鸦片贸易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D. 清政府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十九世纪的末年,国际贸易的自由一天少一天。

各国不但提高本国关税,并且提高属地的关税。

这样一来,商业的发展随着政权的发展。

争市场等于争属地。

被压迫的国家,一旦丧失口口口口,就永无发展工业的可能。

”“口口口口”应是()A. 领土主权B. 贸易自由C. 关税自主D. 商业往来3.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中指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

由此可见,宋教仁认为辛亥革命尚未实现的目标是()A. 没有推翻清政府的领导B.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国家C. 没有实现民生主义D. 没有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4.观察下表,对下表数据解读错误的是()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一战前,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C. 一战期间,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D. 其它国家在华贸易额逐年上升5.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对这一思想的践行始于()A. 南昌起义B. 八七会议C. 秋收起义D.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6.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一书中写道:“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长征()A. 粉碎了国民党扼杀红军的企图B. 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7.观察下表,据表格内容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944年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3月4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袭击海南岛,击毁日机30架3月29日中国驻印军队进入孟拱河谷作战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战役,配合中美联军缅北作战8月5日中国驻印军队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A.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B. 美苏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C.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D.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8.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除汉族外,有40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斗争,旅居海外的侨胞心系祖国,以各种形式,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战。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意义是()A. 扭转了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B. 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人民的力量C. 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D.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9.观察地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之一。

如图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 中国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胜仗D. 掀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史实与推论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在国统区作战的序幕,吹响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号角C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全民族抗战胜利的进程D渡江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A. A B. B C. C D. D11.歌声中传唱着历史,下列歌曲中创作时间与其它三首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C. “打倒列强,除军阀……”D.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2.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直言不讳的说:“机器的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由于原料昂贵和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产”。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是()A. 技术十分落后B. 封建主义阻挠C. 军阀势力的压迫D. 帝国主义的阻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正于十二月入陕之先,即已察知东北军剿匪部队思想庞杂,言动岐异,且有勾通匪部、自由退却等种种复杂离奇之报告,甚至谓将有非常之密谋与变乱者。

中正身为统帅,教导有责,此身属于党国,安危更不容计。

不料仓卒之间变生肘腋,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几全隳于一旦。

”--蒋中正《西安半月记》材料二:“对于不熟悉中国政治的天真的西方观察家来说,这个结局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在经过了十年最激烈的内战之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红军变白了,白军变红了?谁都没有变。

但是总有人得了利,有人失了利。

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作者对该事件所持的看法。

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站在怎样的立场评价该事件最为客观?1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944年11月初,美国观察家戴维斯在延安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共产党将在中国存在下去。

中国的命运不是由蒋掌握,而是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材料二:延安经验在中共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

就内部而言,它根据群众路线创立了一套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同时毛泽东创造性的为他的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就外部而言,它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它实际上取得了一种半国际承认的地位。

到1945年延安控制着十八块根据地,共有一百万平方公里,约一亿人口。

它拥有一百万党员和相同数量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事实上建立了另一个中国。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史实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结论?与该结论的提出相距多少年?结合材料二,多角度探究“中国的命运掌握在共产党手里”的原因。

1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每当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青年学生总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自觉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照片照片一照片二上述两则老照片分别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两次学生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次学生运动的领导力量,并概括这两次学生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出的重大贡献。

据问题(1)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学生运动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由图片中“一个西方人正在给清朝人灌鸦片”结合所学,清道光帝时期,西方列强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输入损害了清政府利益,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可知,图片是用来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故选:A。

本题由一张历史漫画,考查鸦片战争,图中“鸦片”是解题关键。

本题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C【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末期,各国为保护本国的经济,不仅提高本国关税,并且提高属地的关税。

这样一来,商业的发展随着政权的发展。

争市场等于争属地。

被压迫的国家,一旦丧失关税自主,就永无发展工业的可能。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这一规定使清政府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故选:C。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知道《南京条约》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使清政府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南京条约》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使清政府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3.【答案】B【解析】据材料“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可知,宋教仁认为辛亥革命尚未实现的目标是“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即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国家。

故选:B。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辛亥革命的经过及影响。

4.【答案】C【解析】观察图表可知,1894年以后,日本在中国的贸易总值占比明显上升,英国的占比则下降,这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观察图表可知,一战前,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其它国家在华贸易额逐年上升,C项一战期间,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表的解读。

注意对图表的解读,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5.【答案】D【解析】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功实践。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B【解析】“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对长征精神的肯定,B、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符合题意。

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万里长征,留下了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长征精神。

故选:B。

本题以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为切入点,考查长征。

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A【解析】据“1944年抗日战争大事记”信息“中美空军混合大队袭击海南岛,击毁日机30架”“中国驻印军队进入孟拱河谷作战”“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战役,配合中美联军缅北作战”“中国驻印军队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可知,中国军队与世界各国军队联合作战,积极参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BCD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