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六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而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
题成因分析、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咨询与指导策略、小学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咨
询与指导的效果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咨询与指导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一、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为了解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共20人)进行了调查分析,抽样调查的样本(20人)中男学生约占60%(13人),女学生
约占40%(7人),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六年
级学生的心理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漠。
我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
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男同学有41%、女同学有34%的
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2、孤独。
通过随机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
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量中“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3、自卑。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
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
在他们的心里,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
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
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4、敌对。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通过座谈、观察发现,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
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
在学习、活
动方面,21%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15%的学生会
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
二、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校教育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
教
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
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六年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家庭环境对六年级学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都担负着“振
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
他们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而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
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
大了砝码,星期六、星期天令其上辅导班。
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
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
加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三
代组合,“隔代亲”现象比比皆是。
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
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加之少数六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
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六年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及探讨
1、“孤僻”心理指导对策。
不少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前期,他们心理上常
常表现出闭锁性,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
由于个别
六年级学生家庭父母离异或其父母外出务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以及社会环境、自
身性格、遗传因素的影响,其行为表现为喜欢独处、性情孤僻。
在教育中,要多
开导,共同树立起“面对现实、积极生活、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态度,在群体中,
努力缩短与这类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让其体验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和关心。
2、“逆反”心理指导对策。
六年级青春期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
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能力的发展,在心理
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总想让自己的主张、观点得以表现,常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的心理。
还有的学生,兴趣、爱好不广泛,个别人甚至与教师、
家长产生了对立心理。
针对这类学生,要关心、爱护、体贴他们,缓和对立情绪,进行心理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进行正面的调整和改正。
3、“挫折”心理指导对策。
我认为,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
杂的,既有社会、家庭、学校、周围环境等外部原因,又有诸如生理及心理等内
部原因。
如何引导受挫学生战胜自我,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疏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看待挫折;把受挫学生当作朋友,静听其言,让他们倾诉委屈、忿懑、牢骚,再耐心说服、诱导,帮助其走出心理沼泽,使情
绪恢复常态。
同时要注重心理诱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给予信任,寄于希望。
总之,受挫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应
因人、因事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