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铁矿中水分含量及有效硫的测定探讨

硫铁矿中水分含量及有效硫的测定探讨

硫铁矿中水分含量及有效硫的测定探讨
作者:贺红举,李勇宣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5期
贺红举李勇宣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摘要:硫酸工业在化工行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硫酸的制取通常以硫铁矿为原料
制取工业硫酸。

在原料的各项分析中,矿料中的水分含量和有效硫含量,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
统工艺参数的稳定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两项重要的分析化验内容。

硫铁矿中水分的测量方
法一般采用取样烘干测定,有效硫含量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碱滴定法测定。

本文将简述这两项
分析化验项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硫酸;硫铁矿;水分含量;有效硫;碱滴定法
中图分类号:TQ111.1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2-0-02
前言
硫酸素有“工业之母”之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广泛用途,诸如——石油精制,金属
材料的酸洗,铜、铝、锌等有色金属的提炼,纺织品的漂白、印染、毛皮的鞣制,淀粉的生产,除草剂、炸药等的制造都需要大量的硫酸。

据统计,化工工业本身使用的硫酸量为最大,占总
产量的70%~80%,其中化学肥料所用量占30%~60%。

由此可见,硫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硫酸的工业生产,基本上有两种方法,即亚硝基法和接触法,由于亚硝基法工艺落后,已
被接触法工艺全部替代。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硫酸的原料主要有硫铁矿、硫磺及其它含硫原料(包括硫酸盐和冶炼气等)。

通常以硫铁矿为生产原料进行硫酸的工业生产。

在原料预处理阶段,为保证沸腾炉内的炉
气成份均一,符合制酸工艺要求,需要经过配矿工序,即将贫矿、富矿、尾砂等物料按比例混
合后入炉焙烧——硫铁矿矿料含水一般低于5%,尾砂含水量高达15~18%,沸腾炉干法加料要求
湿度(含水)在6%以内。

所以,硫铁矿水分含量的测定是日常生产原料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分析内容。

而硫铁矿中硫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沸腾炉燃烧效果、产品产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硫的
测定同样是原料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分析内容。

下面就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硫铁矿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和有效硫的测定方法。

一、硫铁矿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概述
根据水分与岩石、矿物的结合形态不同,一般将水分区分为吸附水和化合水两类。

吸附水
常以符号H2O-表示,化合水则以H2O+表示。

吸附水,又称吸着水、吸湿水、湿存水、非化合水等,存在于矿物岩石的表面或孔隙中,形成很薄的膜,它不参与矿物组成的晶体构成,在低温烘干时就容易逸出除去。

吸附水的量与矿物的性质(主要是其吸水性)、试样加工的程度(主要是粒度的大小)、环境的湿度及存放的时间等有关。

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结构水两部分。

由于与本测定无关,这里不赘述。

(二)方法提要
化工产品中水分的测定,通常用烘干法、卡尔费休法、共沸蒸馏法、气相色谱法等。

烘干法是测定固体化工产品中吸附水含量的通用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好的无机化工产品、化学试剂、化肥等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烘干法是指:取样品于105~110℃温度下烘2h;对于含水分多或易被氧化的样品,宜在真空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后称重测定或较低温度(60~80℃)下烘干测定。

由于吸附水并非矿物内的固定组成,因此在计算总量时,该组分不参与计算总量。

(三)测定程序
称取试样约100g(称准至0.1 g)均匀地平铺于一已知重量、直径120mm的培养皿中,置于100~105℃烘箱内(靠近温度计处)烘2h,取出移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

再于60~80℃条件下烘1h后称量,直到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2g。

(四)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水分(X)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m0 -- m1
X= -------- ×100
m0
式中 m0———干燥前试样质量,g
m1———干燥后试样质量,g
二、硫铁矿中有效硫的测定
(一)概述
岩石矿物中硫的测定,在一般情况下只测定总硫量,有些需要分别测定硫酸盐硫,硫化物硫(或黄铁矿硫)等。

测定硫的化学分析方法有BaSO4沉淀-重量法、PbSO4沉淀-EDTA滴定法和燃烧分解-碘滴定法或碱滴定法等。

其中,碘滴定法和碱滴定法是将燃烧分解时释放出来的SO2用水溶液吸收,然后用I2标准溶液或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碘滴定法适用于低于1%硫的样品分析,碱滴定法适用于较高含量的测定。

本文所述为碱滴定法。

(二)方法提要
试样在850℃空气流中燃烧,单体硫与硫化物中硫转变为二氧化硫气体逸出,用过氧化氢
溶液吸收并氧化成硫酸,以甲基红-次甲基蓝为混合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三)试剂和溶液
1.过氧化氢:3%溶液;
2.无水氯化钙:化学纯,固体;
3.烧碱石棉:化学纯,粒状;
4.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5.酚酞指示剂;
6.盐酸:(1+1)溶液;
7.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
8.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

(四)仪器和装置
1.高温管式电炉:SRJK-2-13型;
2.瓷舟H-3型。

使用前应在(1+1)盐酸溶液中煮沸,用水洗净,烘干。

在900℃预先灼烧1h;
3.锥形瓷管N21号,内径18mm、外径22mm 。

锥形部分细管长50 mm,外径7 mm,总长约
为600 mm;
4.测温毫伏计和相应配用的热电偶;
5.有效硫含量测定的总装置;
6.管式电炉的装置;
7.二氧化硫吸收装置。

(五)测定程序
1.装置试漏
测定仪器装好后,在抽气的情况下,从分液漏斗注入60~70ml水,关闭漏斗旋塞,将空气
流量调节在0.8L/min左右,然后封闭干燥器进气口,此时从洗涤器逸出的气泡逐渐减少至停止,或流量计转子于零位不动,则说明装置严密不漏气,否则,须检查并调整至不漏气为止。

打开
干燥器进口,将废液抽弃。

2.溶液的准备
使二氧化硫吸收器与缓冲瓶连通。

将电炉升温,在抽气的情况下由分液漏斗注入20ml 3%
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指示剂5~6滴和80ml的水,当高温炉温度升至850℃,滴加碱溶液以中和
过氧化氢吸收液中生成的酸,至吸收液刚变为亮绿色不再变红色为止。

然后将氢氧化钠标准溶
液调至滴定管零点处。

3.试样的准备
称取分析试样0.1~0.2g(称准至0.0002g),平辅于瓷舟中,保存在干燥器内。

4.燃烧与吸收
切断电源,开启燃烧瓷管进口塞子,调节空气流量0.8L/min,在高温炉温度为400℃时,
将盛有试样的瓷舟,用铁丝钩送入燃烧瓷管中电炉的中段,立即塞紧塞子,接通电源,在450℃燃烧10 min,然后逐渐升温至850℃(约需7~15 min),并在此温度下保持5 min。

在燃烧过程中,应随时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酸,直至燃烧与吸收完全。

试样燃
烧完全后,从冲洗支管中以水冲洗3次以上(每次5ml左右),继续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由
紫红色刚变为亮绿色为终点。

5.废液的抽弃
抽出吸收器内的废液,使之进入废液瓶中,然后将旋塞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备下次测定用。

(六)计算和结果的表示
硫(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T × V
X= -------- ×100
m0
式中
T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硫的滴定度,g/ml;
V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ml;
m0 ——试样质量,g。

(七)不同实验室允许差
产品质量检验和生产控制分析可以采用炉温升至850℃时进样,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15 min进行测定。

参考文献:
[1]张燮,主编.工业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曾之平,主编.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刘爱娟,编制.分析操作规程.晋开集团操作规程,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