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

毕业设计--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The Design of Rotary straw biaxial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XXX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XXX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XXX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XXX所拥有。

XXX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XXX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我国目前对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

就当前正采用的秸秆还田机具而言,还是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机具功率消耗大,但工作效率低以及出现一些漏耕等现象。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是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

本机具带有一个长方形的立体机架,万向节、悬挂架和齿轮减速箱安设在该机架的前部中间处,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直接利用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在一起,中间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直接直接与该机具的前旋耕刀轴连接,后旋耕刀轴与前旋耕刀轴采用链传动连接;前、后的旋耕刀轴直接装在齿轮减速箱的下方两侧。

另外,在前、后旋耕刀轴上面,安装有旋耕刀;弹性拖板安装在整个机具的后方。

本设计发明的机具,只须进行一遍旋耕还田作业,就能够超过原有机械两遍的工作量,不会出现像单轴那样漏耕的现象。

不但效果良好、效率高,而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本课题要设计的任务有:(1)分析制订机具总体设计方案。

(2)进行齿轮传动部分的设计。

(3)进行旋耕刀轴的设计计算。

(4)对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5)绘制机具三维图以及传动系统、旋耕刀轴和其它零件图。

关键词:双轴;秸秆还田;传动箱;旋耕。

AbstractChina's current handling of straw to field the most direct way. It is currentlybeing used straw in terms of equipment, there are some areas for improvement. For example,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but low productivity and some leakage of farming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As a former Rotary Tiller axis of the equipment, the latter with the former rotary tool axis rotary cutter shaft using chain drive connection;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rotary tool axis transversely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intermediate gear box. Besides, the front and rear rotary arbor above, fitted with knife, before, or after paddy buried pulverizer knife or before and after paddy farming knife buried; elasticity carriage transversely mounted in the rear rack.The dual-axis rotary straw machine, as long as Rotary Field work again, it is possible to exceed the original rotary machine twice a job, not only the good effect, high efficiency, consistly reduces the working costs, but also reduce the pressure field tractor times, thus avoiding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land compaction. The task to design tasks are:(1)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lithic machine design.(2)design gear portion.(3)Conduct Rotary arbor design calculations.(4)design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achine.(5)draw three-dimensional maps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rotary cutter shaft and other parts in FIG.Keyword:Biaxial ; Straw returned to field ; Transmission case ; Rotary .全套图纸外文翻译扣扣: 1411494633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潜力 (1)1.3课题的背景及选题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课题的研究内容 (2)1.5研究技术路线分析 (3)2 总体方案设计 (3)2.1技术要求 (3)2.2总体机构与工作原理 (3)2.3配套动力计算 (4)2.3.1旋耕功耗的计算 (4)2.3.2机组行驶功耗计算 (5)2.3.3拖拉机的选择 (5)2.4主要技术参数 (6)3 传动部分设计 (7)3.1中间传动箱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7)3.2中间传动箱的主要零部件设计 (8)3.2.1主要参数的设计选择 (8)3.2.2主要工作部件设计计算 (8)3.2.3传动装置的动力计算 (8)3.2.4传动比的分配 (8)3.3传动齿轮的设计 (9)3.3.1锥齿轮1、2的设计计算 (9)3.3.2直齿轮3、4的设计计算 (13)3.3.3直齿轮5的设计计算 (17)4 旋耕刀轴的设计 (22)4.1前刀轴的设计 (22)4.2后刀轴的设计 (27)4.3刀滚的设计 (28)4.3.1刀滚半径的选择 (28)4.3.2刀片的选择与安装 (28)4.3.2.1刀片的选择 (28)4.3.2.2刀片的安装 (29)4.3.2.3刀片的排列 (30)5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万向节的选择 (32)5.2轴承的选择 (32)5.3侧边链条箱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中间传动箱的结构设计 (35)5.5罩壳与弹性拖板的设计 (35)5.6挡草圈和双油封的设置 (36)6机具的安装调整以及润滑方式 (37)6.1机具的安装调整 (37)6.2润滑方式的选择 (38)结论与展望 (39)前景 (39)展望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1 绪论1.1秸秆的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之前,农作物的秸秆就已经以很多种形式(包括垫栏、堆沤、燃烧过后的草木灰能够直接还田)与人和动物的粪便等一起混合起来并投入土壤的农作物循环中,现在农村的经济也已经迅速地在发展,农村劳动力也不断在变少,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出去打工,所以秸秆间接还田技术很难继续在农村里推广下去。

此外,考虑到目前将秸秆用于工业生产的难度大以及燃烧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因此需要我们在农村发展稻麦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

采用机械化的作业使秸秆直接还田有很多益处,一方面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不断地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高温型菌种制剂将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迅速地发酵成优质并且高效的有机肥。

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创始于20世纪的60年代,一开始是在我国北方城市的一些农场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当作有机肥使用,与此同时我国开始研究试验单项技术的发展。

在随后的几年里,在我国的南方开始推广和应用。

从90年代起,开始了将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的试验,在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旋耕机械设计以及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突破。

1996,全国秸秆还田总面积突破上升为5亿亩,全国的年秸秆还田总量上升为1亿吨,大概占秸秆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现在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在我国华北、长江下游一带应用较为广泛,而且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在旱田里多于水田。

而现在市场更多的是提倡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

其存在着很多益处,一方面,复式作业能够节约工作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拖拉机来回反复压田的次数,从而满足了农民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目前,我国农用机械正在展开的复合作业的研究方式有:秸秆粉碎+根茬破茬机,联合收获机+切碎还田机,秸秆还田+深松,秸秆粉碎+根茬破碎+免耕播种机等多种模式。

多种复合式作业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将会逐渐取代当前的单项作业,肯定会成为今后农用机械的发展之重。

在如何发展秸秆还田这一门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开发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我们开发新产品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在工作结构、原理以及功能方面有所创新。

例如一些功率消耗较小成本低的机具的研发与推广等问题。

注重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可靠性能,提升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安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