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蒋晓彤学号 0501123105 序号 104
题目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带给我的各种思考
老师很突然的留下这样一篇论文,没有任何预兆,打的我有些措手不及。
“华语电影中的日本形象”,真的要去剖析它话,我好像不太够资格,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理科生,对历史政治问题真的是知之甚少,又加之是一个不爱看战争片,而是爱看情感剧,尤其是爱看所谓的无营养的韩剧的女生,写这样一篇论文是有很大困难度的,好在大学学习的是经济学,能在有关经济影响方面说上个只言片语。
下面的文字不能称之为一篇合格的论文,但已经是在老师那“不能去网上随便抄一篇”的要求下,尽最大努力写下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为这半年来带给自己多次感动的“艺术电影赏析”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人形象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部有关这方面题材的电影中,有几个被演绎的很精彩的日本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地雷战》中的工兵小队长中野,他想尽各种办法来清除中国人埋下的地雷,挖出地雷后猥琐狰狞的面容暂且不提,竟自毁那本来就几乎丧尽的尊严,他戴上花头巾、骑上小毛驴去偷地雷,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成想偷到的是一颗延迟爆炸的地雷,一颗专为偷地雷的敌人研发的地雷。
《举起手来》中用幽默的演出效果讽刺的日本侵略者,他们吃猪食、喝酒被火烧、骑在猪上狂奔······各种无厘头的被整,应该是在体现日本人的愚钝,反衬中国人的足智多谋。
其中最想让我说的是那个酷爱音乐的日本队长,他本是小学音乐教师出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竟然也举起枪,做出此等泯灭良心的行为。
让人不得不质疑当时日本君皇给他的子民灌输了怎样变态的思想。
看完《东京审判》让我对这些年对日本人愤怒的情感有了一些改观。
影片中,曾志伟扮演的从侵华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一个日本军人,他虽然话不多,但他的行为很清楚的表现出来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反映出当时在中国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良心上的自我谴责,《南京南京》中的角川的形象也些许体现这一点。
而林熙蕾扮演的和田方子以及酒馆的老板娘等日本普通老板姓同
样承受的战争带来的痛苦,并且毫不知道战争的真相,生活在天皇一派为其编造的谎言里。
二、电影中日本人形象到底应如何转变
不难发现电影中的日本形象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然主体的政治立场是不会动摇的,当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永远不可抹灭的伤痛,日本军人对无辜的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永远不可以忘却的。
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路线也在改变,不再单纯的让日本的反面形象出现在大众眼前,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高速流通,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个面目狰狞,如凶神恶煞,军帽两旁挂着“屁股帘儿”,军官高举指挥刀,士兵横端上刺刀的“三八大盖”,伴随着一曲俗称“鬼子进村”的经典且诡异的音乐,嘴里还频频骂着“八格牙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最后终究难逃覆灭的日本人形象,人们更有意愿从多角度更真实的了解真相。
导演、编剧们绞尽脑汁的诠释新的日本人形象,方向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但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像《东京审判》中上过战场的日本军人和无辜的老百姓,既有受到良心谴责的也有顽冥不化一味生活在谎言中的,这让中国人在心里上才能平衡的接受,也觉得更真实。
但似乎更多的导演、编剧,一味的想提升票房,过多的使用的喜剧效果,使得日本人当时的残暴形象不能成主体展示出来,这是不对的,特别是对现在还不能明辨是非的儿童来说,这种电影的教育性大打折扣,虽说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国家关系的变化,仇恨不能成为主流思想,但作为中国人,耻辱感是要时刻存在的,你能想象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看《举起手来》中日本人被各种恶搞后,说出“好搞笑啊,他好惨,还挺可爱”的话吗?。
这时,中国人该哭了。
不要觉得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电影行业要发展要创新要迎合大众的口味,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改变,要改变多大的程度,应该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颗耻辱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时刻保持的。
三、真的有必要抵制日货?
从民族情绪而言,抵制日货责无旁贷。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原谅日本人,因为那些惨死在日本手下的千千万万的中国同胞,让我们“原谅”不起。
我们也没有和日本世代友好的需要,因为日本从来就是一个“不是在侵略就是在准备侵略”的国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抵制一切日货真的是对的吗?把日本品牌的轿车全砸了,将日本品牌的货品全下架?稍懂点经济的理性人都会认为这是不可行的,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并不是靠着以伤害我们的利益来换取的。
当我们大面积抵制日货开始后,日本意识到状况后在中国的投资减小,三菱数字源在华全面撤资,除了在杭州的厂子仍保留外,其余厂子全面解散,这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口。
其他行业相应的也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当然这也许会在短期内影响日本的利益,但廉价的劳动力不只是中国有,当日本全面转战东南亚地区后,将不会在过多的留恋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其次,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一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比国产的高,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来发展,例如电视机,很多IC芯片还是日本的(或者日本品牌的),甚至显像管等。
从目前的水平,还不可能做到全面抵制日货,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来抵制日货。
抵制日本的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品牌文化、价值取向等。
所以,我们要在爱国的同时做一个经济上的理性人,用合理正确的方式来爱国。
综上,由电影中日本人的形象带给我的各种思考都略写了一些,杂七杂八好不凌乱,但真心希望中国人民能用正确的角度和合理的情感来看待和日本的关系,在用历史鞭策自己的同时,努力强大自己,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