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教案7-1

计算机网络教案7-1

活动活动为“调制”。

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电话载波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之前,也要经由接收方的Modem负责把模拟信号还原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这个过程我们称“解调”。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调制”与“解调”的数模转换过程,从而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讯。

3.调制解调器的分类调制解调器有内置式和外置式,另外较新的还有USB接口的Modem,以及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接口的调制解调器。

(1)内置式Modem内置式和普通的计算机插卡一样,大家都称为传真卡,外置式的却只能叫做调制解调器或Modem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内置式的Modem。

图7-1展示的是一块即插即用的Modem,卡上没有跳线。

它有两个接口,一个标明“Line”的字样,用来接电话线;另一个标明“Phone”的字样,用来接电话机。

此外它是一块支持语音的Modem卡,除正常的两个插口外,它还有一个麦克风接口和声音出口。

图7-1 一块即插即用的Modem 图7-2 一个Hayes外置调制解调器(2)外置式Modem我们再来看一下外置式的Modem,图7-2展示的是一个Hayes外置调制解调器。

25针的RS232接口,用来和计算机的RS232口(串口)相连。

标有“Line”的接口接电话线,标有“Phone”的接电话机。

不同的Modem外形不同,但这些接口都是类似的。

除此之外,它带有一个变压器,为其提供直流电源。

在外置调制解调器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指示灯,它们指示Modem的工作状态,它们的含义如表7-1所示。

MR:调制解调器就绪或进行测试TR:终端就绪SD:发送数据RD:接收数据OH:摘机CD:载波检测AA:自动应答HS:高速表7-1 外置式Modem上一些指示灯的含义外置Modem的外形和内置式差别很大,但功能是一样的。

活动活动(3)USB接口的ModemUSB技术的出现,给电脑的外围设备提供更快的速度、更简单的连接方法,SHARK公司率先推出了USB接口的56K的Modem,如图7-4所示。

这个只有呼机大小的Modem确给传统的串口Modem带来拉挑战。

只需将其接在主机的USB接口就可以,通常主机上有2个USB接口,而USB接口可连接127个设备,如果要连接多设备还可购买USB的集线器。

图7-4 USB接口的MODEM4.调制解调器的传输协议Modem的传输协议包括调制协议(Modulation Protocols)、差错控制协议(Error Control Protocols)、数据压缩协议(Data Compression Protocols)和文件传输协议。

5.调制解调器的安装Modem的安装过程可以分为硬件安装与软件安装两步:硬件安装和软件安装。

1)外置式Modem的硬件安装:第一步:连接电话线。

把电话线的RJ11插头插入Modem的Line接口,再用电话线把Modem的Phone接口与电话机连接。

第二步:关闭计算机电源,将Modem所配的电缆的一端(25针阳头端)与Modem连接,另一端(9针或者25针插头)与主机上的COM口连接。

第三步:将电源变压器与Modem的POWER或AC接口连接。

接通电源后,Modem的MR指示灯应长亮。

如果MR灯不亮或不停闪烁,则表示未正确安装或Modem自身故障。

2)Modem的软件安装:主要是指安装调制解调器的驱动程序。

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都具有即插即用功能,操作系统会自动检测连接到计算机上的一些新硬件,并会启动安装向导进行相应驱动程序的安装,用户只需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完成相应的设置即可完成新硬件的驱动程序的安装。

7.1.3集线器HUB集线器(HUB)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

它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因此又被称为物理层设备。

1.集线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引入集线器这一网络集线设备后,每一个站是用它自己专用的传输介质连接到集线器的,各节点间不再只有一个传输通道。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7-5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

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

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活动活动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

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图7-5 集线器与计算机连接示意图2.集线器的特点1)共享带宽。

集线器的带宽是指它通信时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目前市面上用于中小型局域网的集线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适应三种2)半双工。

由于集线器采取的是“广播”传输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线器传送数据时只能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比如说计算机1与计算机8需要相互传送一些数据,当计算机1在发送数据时,计算机8只能接收计算机1发过来的数据,只有等计算机1停止发送并做好了接收准备,它才能将自己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1或其它计算机。

3.集线器的分类1)按端口数量来分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标准之一。

目前主流集线器主要有8口、16口和24口等大类。

2)按带宽划分集线器也有带宽之分,如果按照集线器所支持的带宽不同,我们通常可分为10Mbps、100Mbps、10/100Mbps三种。

3)按照配置的形式分如果按整个集线器的配置来分,一般可分为独立型集线器、模块化集线器和堆叠式集线器三种。

(1)独立型集线器这种类型的集线器在低端应用是最多的,也是最常见的。

独立型集线器是带有许多端口的单个盒子式的产品,独立型集线器之间多数是可以用一段10Base-5活动活动同轴电缆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扩展级联,这主要应用于总线型网络中,当然也可以用双绞线通过普通端口实现级连,但要注意所采用的网线跳线方式不一样。

(2)模块化集线器模块化集线器一般都配有机架,带有多个卡槽,每个槽可放一块通信卡,每个卡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独立型集线器,多块卡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通信底板进行互连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现在常使用的模块化HUB一般具有4~14个插槽。

模块化集线器各个端口都有专用的带宽,只在各个网段内共享带宽,网段之间采用交换技术,从而减少冲突,提高通信效率,因此又称为端口交换机模块化HUB。

(3)堆叠式集线器堆叠式集线器可以将多个集线器“堆叠”使用,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其作用就像一个模块化集线器一样,堆叠在一起集线器可以当作一个单元设备来进行管理。

一般情况下,当有多个HUB堆叠时,其中存在一个可管理HUB,利用可管理HUB可对此可堆叠式HUB中的其他“独立型HUB”进行管理。

可堆叠式HUB可非常方便地实现对网络的扩充,是新建网络时最为理想的选择。

4)从是否可进行网络管理来分按照集线器是否可被网络管理分,有不可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非网管型集线器”和可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网管型集线器”两种。

(1)非网管型集线器这类集线器也称为傻瓜集线器,是指既无需进行配置,也不能进行网络管理和监测的集线器。

(2)网管型集线器这类集线器也称为智能集线器,可通过SNMP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对集线器进行简单管理的集线器,这种管理大多是通过增加网管模块来实现的。

可网管集线器在外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集线器前面板或后面板都提供一个Console端口。

虽然Console端口的接口类型因不同品牌或型号的集线器的可能不同,有的为DB-9串行口,如图7-6(a)所示;有的为RJ-45端口,如图7-6(b)所示。

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在该端口都标注有“Console”字样,我们只需要找到这样标有这个字样的端口即是。

图7-6(a) 图7-6(b)4.集线器的连接集线器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情况:①集线器与集线器的连接。

②集线器与网卡之间的连接。

1)集线器之间的连接当网络中集线器的端口不够用时,可以通过增加集线器来提供更多的端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