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

浅析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

- - - 浅析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
杜为民
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20日
浅析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
杜为民(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467535)
摘要:焦炭质量受配合煤原料性质和炼焦工艺的影响。

在制定配煤方案时,可以V-G作为主要参数,综合平衡V、G、Y、X等参数的影响,同时应严格控制入炉煤粒度、水分、堆比重、干馏温度等工艺指标,以改善焦炭物理性能。

关键词:焦炭配煤参数
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年产焦炭100万吨,中冶焦耐设计大型捣固式焦炉,2011年12月开工,2013年8月投产。

炼焦用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种不固定,储煤量不稳定。

煤种有平顶山张村主焦煤、瘦焦煤、瘦煤等;三门峡中硫主焦;山西高硫气肥煤、瘦焦煤等;陕西黄陵1/2中粘煤、1/3焦煤等。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基本以张村主焦煤为主再辅以其它煤种进行配煤。

通过一年来的生产实践,就配合煤V、G、Y、X等参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做一分析供大家赏析。

一、生产状况
1、煤质特点
2、几组生产数据2.1配合煤煤岩分析:
2.2配合煤煤岩分析:
2.3配合煤煤岩分析:
28.41 83 30.8 17.5 87.6 71.4 1.16 85.2 5.3 31.9 60.2 27.98 83 88.6 71.6 1.23 82.9 5.9 29.9 63.4 27.38 84 87.7 72.5 1.15 85.6 4.8
27.46 82 88.3 71 1.23 84.8 4.6
二、分析
要达到提高焦炭质量,可以从结焦机理等方面寻找途径。

从结焦机理看,在干馏过程中煤质软化→熔融→膨胀→固化→收缩→成焦这一过程是必经的。

在这一过程中,只要配合煤具有良好的熔融性、黏结性,使固体物质空隙填满,固、液体物质充分附着,是可以提高焦炭强度的。

因此从生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配合煤性质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基础。

只有合理调节配合煤质量才可得到需要的焦炭质量。

1、影响焦炭质量的煤质因素
1.1 配合煤煤化程度参数
代表煤化程度的指标有挥发分Vdaf和镜煤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

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
Rmax= 2.35 - 0.041Vdaf
挥发分容易测定,且可按加成性计算,因此只需对挥发分重点分析。

在成焦过程中,挥发分Vdaf与收缩度α呈正相关系数,如图1所示。

图1 挥发分与收缩系数关系
挥发分对焦炭质量的主要影响是:
(1)挥发分过高,收缩度大,易造成焦炭平均粒度呈条状减小;抗碎强度降低;焦炭气孔壁薄,气孔率增大。

(2)挥发分偏低,收缩度小,易造成炉墙压力增大,还可能造成难推焦,损坏焦炉设备。

因此,在配煤中挥发分应作为重要参数调控。

配合煤挥发分Vdaf一般控制25%~28.5%较为适宜。

见表1
表1 部分配合煤Vdaf与焦炭强度生产数据对比。

Vdaf % M40
%
M10
%
CRI%
CSR
%
Vdaf%
M40
%
M25
%
M10
%
CRI%
CSR
%
25.10 83.1 6.6 27.15 84.3 4.4 33.2 58.3 25.06 85.7 5.7 32.5 57.9 27.18 94.0 3.6
25.22 84.7 5.9 28.14 93.7 3.8
26.52 82.4 4.9 33.9 56.6 28.44 94.0 4.1 32.9 57.8
27.07 83.9 5.1 32.3 58.3 27.66 83.9 6.4 32.6 56.6
1.2 配合煤黏结性参数
黏结性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形成具有可塑性的胶质体,黏结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它是炼焦用煤的重要工艺性质。

煤料的黏结性指标是影响焦炭强度的重要因素。

黏结性的好坏取决于煤热分解过程中形成的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

生产上,我们可以根据胶质体的数量和性质、煤黏结惰性物料能力的强弱及焦块的外形测量煤的黏结性。

表征配合煤黏结性的指标主要有奥亚膨胀度bt、流动度MF和胶质层厚度Y 等。

在配合煤中由于各单种煤煤化程度区间不同,其塑性温度区间也不同,这就使不同配合煤具有不同膨胀度和流动度,且配合煤的膨胀度、流动度不具有可加成性,配煤时需要实际测定。

膨胀度、流动度表征了煤质中活性物的含量和性质,其量值大小对焦炭强度存在影响。

因其测定较复杂,不将其作为主要参数控制。

但一般配合煤应控制奥亚膨胀度指标bt≥50%。

膨胀度b不小于50%。

胶质层厚度Y较直观地表征了配合煤中胶质体的含量。

要炼制好的焦炭首先需要有足够量的胶质体来充分浸润、粘结煤中固化物质。

但胶质体过量,会影响结焦过程中挥发物的溢出,而影响焦炭质量。

因此在配煤时应合理控制Y值。

但因Y值只反映胶质体的含量而不反映其性质,相同Y值的不同配煤会形成不同强度的焦炭,因此应将Y值作为配煤中的重要参数而不作为预测强度的主要参数。

生产实验证明Y值对于配合煤具有可加成性。

根据我公司生产情况当Y值控制在15~18mm的范围内合理调整配煤方案则可有效控制焦炭强度。

见表2
表2 配合煤指标
表3 对应焦炭质量
1.3 配合煤结焦性参数
粘结指数G表征了煤的粘结能力,同时又反映了煤的结焦性能,要炼制高强度的焦炭必须有足够的G值,而过高的G值又会造成焦炭变脆,强度降低。

因此,在配煤中应将G值作为重要参数加以控制。

根据我公司生产情况一般控制G在75~85。

2、影响焦炭质量的工艺因素
2.1 装炉煤堆比重
入炉煤堆比重是影响焦炭气孔率的显见因素。

根据我公司生产情况一般控制在湿基1.05~1.10t/m3。

2.2 入炉煤水份
入炉煤水份对焦炭强度、气孔率都有影响,一是影响入炉煤堆比重。

水份增
大,堆比重减小;二是影响焦炉温度。

水份高不仅影响炭化室焦炭成熟时间,更重要的是由于其蒸发大量吸热的过程造成相邻炭化室炉温波动,影响其焦炭的收缩和成焦。

造成视密度降低和气孔率增大。

同时水分过高或过低对捣固煤饼成型也有较大影响。

通过一年多的生产我公司入炉煤水份较为合适的控制范围一般在13.0~14.5%。

2.3 装炉煤的粒度
要炼制合格焦炭,应考虑配合煤原料的不同性质,对其粒度区别控制。

以利于其被活性物浸润、吸附和粘结。

我公司采用选择性破碎技术预粉碎及混粉碎。

对于难粉碎的煤如瘦煤、气煤、1/2中粘煤等进行预粉碎,细度控制在<3mm:88±2%,<1mm :68±2%。

而对于粘结性、流动性好的原料如肥煤、主焦等细度控制可相对宽松,以利于其流动性、粘结性的发挥。

我公司配合煤粉碎细度控制<3mm:88±2%,<1mm:70±2%。

见前生产数据表。

三、结论
捣固焦炉炼制焦炭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配合煤原料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炼焦工艺管理。

配合煤方面,在多重煤质参数中,V、G、Y等项参数是重要影响因素。

几项参数均对焦炭强度产生影响,且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配煤时可以V-G作为主要参数,同时兼顾其它重要参数,使之达到综合平衡,则可制定出适宜的配煤方案;炼焦工艺管理方面,入炉煤粒度、水份、堆比重等工艺指标对焦炭块度和强度等都有重要影响,必须严格控制。

实践证明,只要合理调节配合煤参数,严格控制炼焦过程的工艺指标,可以有效改善焦炭物理性能,生产出优质焦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