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游戏
泌阳县付庄乡梅林学校韩桂菊
游戏、玩乐是同学们的天性,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既有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教学“认识图形”时,同学们对几种图形分辨不清,尤其是长方体和长方形,正方体和正方形,名称易混淆,最后我想起了游戏活动,设计了“摸图形,猜图形”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
首先,我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放进一个纸盒里,在不看的情况下,在盒子里摸一个物体,对它的特征进行描述: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样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同学们会很快说出它是正方体。
接着,我请一些学生上台去摸,有个学生大声向大家介绍,一个物体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同学们齐声回答:“是球”,又听见一个同学介绍,一个物体有上下两个面,并且它们的大小一样,都是圆,没等台上的学生介绍完,台下的杨明厂同学就说出了是“圆柱”,这时同学们的激情很高,都想亲手摸一摸,只听赵扬大声说“我有六个面,有长方形的面,也有正方形的面,猜猜我是谁”……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既掌握了每种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左右”时,我让学生做亲手动一动的游戏,我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右手”,你立马把右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就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的最准。
参加游戏的学生伴随着“找朋友”的旋律,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肩、右肩、右脚、左脚……,学生在直观中,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掌握了“左右”及其“左右”的相对性。
还有一句话就是每人在生活中都遵守的“过马路,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不理解为什么要靠右行,我设计了同学们在走道里走一走的游戏,第一次我让几个学生在两边都靠右走一个来回,同学之间没有碰头现象,第二次让几个学生自由行走,结果有碰头现象,我就趁机告诉同学们马路上行人多、车辆多,如果不按照交通规则行走,会出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
有几个同学大声对老师说:“我们懂了过马路为什么要靠右行,以后放学每次都靠右边行走,不在路上乱跑了。
”
从2、5、7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数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开始同学们很茫然,不知所措,我想到让同学们做游戏,请三位同学上台,手中分别举起数卡2、5、7,我让2分别和5、7做朋友,组成两位数25、
27,再让5和2、7搭配组成两位数52、57,最后让7和2、5组合,组成两位数是72、75,在台下的同学一数就知道是6个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75,最小的是25。
通过游戏让同学身临其境,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为以后做这类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认识人民币”中购物是这单元的难点,特别是一个物品3元6角,给售货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算成7元4角,为了纠正这类错误,我让学生多练,结果收效甚微,最后我想到了数学游戏,在讲台上摆了一些学习用品,(文具盒3元5角,铅笔4角,练习本6角……)我又放了5元零钱,让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到他面前去买文具。
第一个学生拿了5元钱去买文具盒,售货员找学生了2元5角,这时我提醒售货员看一下盒子里的钱够8元5角吗?聪明的售货员一下子明白了多找了一元,接着我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小心的售货员再也没有出现多找的,通过购物游戏,同学们明白了物品的价格加找回的钱等于付出的钱,提高了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学生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走进生活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会多次出现这样一道题目:“小刚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7个,有的说是8个,于是我请答案是7的其中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
的想法,他答道:“小刚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3个人,4+3=7,所以应该是7个人。
”对于学生的错误做法,我想到了数学游戏,我请班上最高的学生扮演小刚,然后小刚左面站4个人,右边站3个人,请同学们亲自数一数这一队有几个人,刚才还说有7个人的学生终于明白还要加上小刚。
游戏虽然简单,但它能让学生真正明白8个人是正确的答案。
由此可见,游戏能让小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学习积极性更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乐学、善学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