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
女子一出生,命运就确定了。 女子一出生,命运就确定了。 汉代以后, 汉代以后,人伦纲常进一步系统化 ,妇女的地位愈加卑微。 妇女的地位愈加卑微。 有文字记载以来都可看出女子地位 的卑贱: 的卑贱: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字是一个女人头上别着簪子, “妻”字是一个女人头上别着簪子, 且有人梳理,也是正室, 且有人梳理,也是正室,都是家政的 主持者。 主持者。 的地位低下了, 而“妾”的地位低下了,是不能入座 只能随侍左右站立的女人。 只能随侍左右站立的女人。“奴”与 “婢”更等而下之,是完全丧失了人 更等而下之, 格尊严的被奴役者。 格尊严的被奴役者。 从文字造型上, 从文字造型上,生动说明生而为女即 失去了独立人格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失去了独立人格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分工: 社会性别分工:男外女内 社会性别形象: 社会性别形象:男强女弱 社会性别地位: 社会性别地位:男主女从
二、中国女性人生的传统形态 1、男尊女卑两性关系的确立 易经》 《易经》强调阳刚阴柔 孔子所谓“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所谓“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东汉刘向《烈女传》 班昭《女诫》 东汉刘向《烈女传》,班昭《女诫》确立 男尊女卑的行为准则。 男尊女卑的行为准则。 宋明理学强化贞节观念, 宋明理学强化贞节观念,确立女子的道德 规范。 规范。
2、传统女性的角色意识 、 家庭角色。 家庭角色。 大戴礼·本命 本命》 《大戴礼 本命》 闺媛之礼、夫妻之礼、 闺媛之礼、夫妻之礼、婆媳之礼等 苦相篇》 晋人傅玄) 《苦相篇》(晋人傅玄)“低头和 颜色,素齿结朱唇。 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 卑妾如严宾” ,卑妾如严宾” …… 贞、静、顺、良、慈、淑、端、俭
三、古代妇女的文学选择 古代女作家廖若星辰。古代女作家如: 古代女作家廖若星辰。古代女作家如:汉 代班昭( 东征赋》),蔡文姬 蔡文姬( 代班昭(《东征赋》),蔡文姬(《悲愤 );唐代薛涛 鱼玄机(绝句); 唐代薛涛、 );宋代李 讨》);唐代薛涛、鱼玄机(绝句);宋代李 清照、朱淑真的词;元代赵鸾鸾;明代方维仪; 清照、朱淑真的词;元代赵鸾鸾;明代方维仪; 清代的阚玉等女性,堪称才女,都有诗词流传。 清代的阚玉等女性,堪称才女,都有诗词流传。 但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长河中, 但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长河中,实在微不足 道。
“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具体主题
一、婚恋主题 争取婚恋自由、 争取婚恋自由、表现青年人在爱的追寻中的种种心态 二、对女性命运的探寻 1、往往通过个人与社会生存环境之间或隐或显的对抗 、 关系, 关系,展示个体在强大的外部势力所形成的社会现实 压力下的苦厄、 压力下的苦厄、毁灭与煎熬 。 2、也传达了女子解放要靠自身积极主动地努力奋斗; 、也传达了女子解放要靠自身积极主动地努力奋斗; 依靠外界力量、等待他人救赎, 依靠外界力量、等待他人救赎,无法使女性真正获得 自由与幸福的思想。 自由与幸福的思想。 3、一方面,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女性走出家庭、追求经 、一方面,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女性走出家庭、 济的独立;另一方面, 酒食衣服” 济的独立;另一方面,“酒食衣服”等家庭琐事仍被 看作女性责无旁贷的职责。于是, 看作女性责无旁贷的职责。于是,女性实际上被置于 更严格的苛求中,她们也面临着更为强烈的内心冲突。 更严格的苛求中,她们也面临着更为强烈的内心冲突。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 一、私人化写作 多以女性自传或准自传的方式抒写女性独有的隐秘 生活体验。由于它大胆的叙述内容、 生活体验。由于它大胆的叙述内容、新颖的叙事视 角中所体现的对女性“ 角中所体现的对女性“性”经历和体验的特别关注 在儒家文化传统悠远深厚的当代中国引起了相当强 烈的反响。 烈的反响。 代表作家: 代表作家:陈染 林白 徐小斌 陈染的《私人生活》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 其中的代表作。 其中的代表作。
关于女性文学的思考 一、社会性别理论 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 先天的,难以改变的, 先天的,难以改变的,独有的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 后天的,可以改变的, 后天的,可以改变的,共有的
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 待、评价与要求建构了男女社会性别 。 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媒体、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媒体、 社会评价等共同完成了对人的社会性 格的塑造。 格、时代背景与“民族关怀”主题的诞生 时代背景与“民族关怀” 二、革命旗帜下的呐喊 罗淑的《生人妻》 萧红《生死场》丁玲《韦护》 罗淑的《生人妻》、萧红《生死场》丁玲《韦护》 三、民族救亡的呼声 四、性别批判:文化夹缝中的文化抗争 性别批判: 人性剖析: 五、人性剖析:丑陋国民性的深入挖掘 生命探索: 六、生命探索:内在心灵世界的追寻
3、创作思维内敛,注重女性自身。 、创作思维内敛,注重女性自身。 多为相思之情、离别之恨、 多为相思之情、离别之恨、寡居之悲 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女性人生命运对文学创作的审美 、 选择亦产生影响。 选择亦产生影响。 先秦端庄自然;由汉至唐重装饰、 先秦端庄自然;由汉至唐重装饰、 才情;宋以后慵懒愁困为美; 才情;宋以后慵懒愁困为美;明以后 纯洁、重情义。 纯洁、重情义。
新时期女性文学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 对人性尊严的呼唤, 一、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 探求 二、女性自身价值的反思 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女性本身的精神独立同样是 不可或缺的。 不可或缺的。 三、对人之生存状态及其人性特征的表现和探 讨 她们歌咏身陷逆境而灼灼发光的灵魂, 她们歌咏身陷逆境而灼灼发光的灵魂,赞美普 通人身上的美好品格,弘扬“小人物” 通人身上的美好品格,弘扬“小人物”善良的 人性;与此同时,更注重从各个角度、 人性;与此同时,更注重从各个角度、不同方 面考察人的生命存在, 面考察人的生命存在,思考对人的问题的正确 态度。 态度。
人性剖析:丑陋国民性的深入挖掘
1、对国民性格中冷漠、自私、虚伪的 品性的揭露。 2、对愚昧、野蛮的民间陋习的挖掘 3、对懦弱、无能、病态民族弱点的剖 露
生命探索:内在心灵世界的追寻
1、对命运无力感的悲叹 、 反复出现传达着一种源自现实的人生感喟: 反复出现传达着一种源自现实的人生感喟:在这个 世界上, 特别是女人,只能是命运的奴隶, 世界上,人,特别是女人,只能是命运的奴隶,任 其摆布。 其摆布。 2、 2、现代女性的孤独体验 苏青小说《 的主人公明珠是一个“ 苏青小说《蛾》的主人公明珠是一个“孤独的生 她自己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感到“ 命”。她自己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感到“脚是僵 冷的,手指也僵冷,动弹不得” 刹那间, 冷的,手指也僵冷,动弹不得”,“刹那间,黑暗 与僵冷,寂静与恐惧,一起袭击到她的身上来” 与僵冷,寂静与恐惧,一起袭击到她的身上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女性在生命被忽视、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女性在生命被忽视、 被抹杀的环境中,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同情, 被抹杀的环境中,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同情,而只 能独自品味内心深处的苦痛。 能独自品味内心深处的苦痛。
女,读音“奴”,跪在地上的形象 读音“
讨论: 讨论: 1、人们通常给男孩、女孩起什么名字? 、人们通常给男孩、女孩起什么名字? 买什么玩具?对孩子性格有什么影响? 买什么玩具?对孩子性格有什么影响? 2、文字、图片、视听媒体等对男女两性 、文字、图片、 的社会职责认同, 的社会职责认同,对人的社会性产生什 么影响? 么影响? 3、列举“女”部首的汉字,其中中性、 部首的汉字,其中中性、 、列举“ 褒义、贬义那些多? 褒义、贬义那些多?
最早的女性文学创作: 最早的女性文学创作: 涂山氏歌:“候人咦兮”。 涂山氏歌: 候人咦兮” 许穆夫人《 载驰 载驰》 许穆夫人《诗·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了 蚤子。 蚤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 于千万年之中, 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 荒野上,没有早一步, 荒野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 刚巧赶上了, 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 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 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 你也在这里吗? 你也在这里吗?”
与其特定的人生命运相联系, 与其特定的人生命运相联系,其文 学选择, 学选择,在男性本位的文化圈内有自 己的特点: 己的特点: 1、写作动机:较少功利性,自娱自 、写作动机:较少功利性, 遣。 2、题材选择:宫闱、闺阁、青楼、 、题材选择:宫闱、闺阁、青楼、 道观、日常劳作等,广度不够。 道观、日常劳作等,广度不够。
女性文学
什么是女性文学? 什么是女性文学? 泛指女性作家的全部作品, 泛指女性作家的全部作品,包括女性作家的 性别文本” 政治文本” “性别文本”和“政治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是中国新文 学的组成部分。 学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但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90年代初 年代初,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 年代初, 1995——1996年形成高潮。 年形成高潮。 年形成高潮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次高潮 一、“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 五四“ 二、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 三、新时期女性文学
“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
代表作家: 白薇凌叔华、 代表作家:冰心 庐隐 冯沅君 白薇凌叔华、 苏雪林、陈学昭、石评梅、 苏雪林、陈学昭、石评梅、陆晶清等一批知名 女作家。 女作家。 总体特点:此期女性文学呈现出一派质朴、 总体特点:此期女性文学呈现出一派质朴、清 新的气象。站在新的思想高度,以个性解放、 新的气象。站在新的思想高度,以个性解放、 人道主义为精神武器, 人道主义为精神武器,对女性命运进行探索和 思考,在具有独立品格的“ 的意义上, 思考,在具有独立品格的“人”的意义上,对 女性进行有悖于传统的性别确认,将女性尊严、 女性进行有悖于传统的性别确认,将女性尊严、 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题:个性解放的呐喊,歧路仿徨的苦闷, 主题:个性解放的呐喊,歧路仿徨的苦闷,社 会问题的关注, 会问题的关注,妇女命运的探询以及对母爱和 童心的讴歌,构成了此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 童心的讴歌,构成了此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