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鉴赏
(三) 抑抑扬格 抑抑扬格含三个音节,即轻——轻——重 .如 disbelieve, reappear, disapprove (四) 扬抑抑格 重——轻——轻是扬抑抑格,如happily, merciful, eloquent
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
(一) 一诗行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字。 英文诗每行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但是一诗行不一定是一个 完整的句子,不一定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候,一行 诗正好是一句,有时两行甚至许多行才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的 句子。前者叫end-stopped line(结句行),后者叫run-on line.(跨行句)。这是英文诗与中国诗的最大区别之一。中 国诗歌都是一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看下面一节诗: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一 节奏
诗歌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音乐作品的最大 特点之一是音符的流动是有节奏的。所谓节 奏就是强拍和弱拍按一定的形式配合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 音乐中基本的节奏有两种,即强——弱(2/4 拍)和强——弱——弱(3/4拍)。举两个简 单的例子: 《东方红》的节奏就是强——弱:
英文中有重读和轻读之分,重读的音节和轻读的音节,按一 定模式配合起来,反复再现,组成诗句,听起来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就形成了诗歌的节奏。多音节单词有重音和次重 音,次重音根据节奏既可视为重读,也可视为轻读。读下面 这两句诗: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这两行诗的重读与轻读的固定搭配模式是:轻——重。在每 行中再现四次,这样就形成了这两行诗的节奏。某种固定的 轻重搭配叫“音步”(foot),相当与乐谱中的“小节”。 一轻一重,就是这两行诗的音步。一行诗中轻重搭配出现的 次数叫音步数,这两行诗的音步数都是四,所以就称其为四 音步诗。
英语诗歌鉴赏
中文诗歌名句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 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Night Thoughts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Shall I│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a)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b)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b) Sometimes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 untrimm’d; (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f)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f)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g) So long │lives this, │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g)
5 56│2 —│1 16│2 —│5 5│6i 65│1 16│2 — │ 《新年好》(HAPPY NEW YEAR)这首儿 歌的节奏是强——弱——弱: 11 1 5 │33 3 1│13 5 5 │43 2 —│23 4 4 │
中国古诗有节奏。其节奏主要是通过汉字特有的声调表现出 来的。传统汉语中的声调有四:平、上、去、入。平声称 “平声”,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平声与仄声结合起来 反复出现,就是中国诗歌的节奏。如一首五言绝句,其最常 见的节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英文诗歌也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 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 一个重读音节与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十四行诗(sonnot)
十四行诗,即“商籁体”诗。此诗体起源不明,最 早的例子出现于13世纪,16世纪在英国出现。主要 有意大利式和英国式两种变体。意大利诗人 Petrarch [/petra:k]用此诗体最精熟,故意大利式又 称Petrarchan sonnet。英国式由莎士比亚创立,又 称 Shakespearean sonnet. 意大利式分前八行、后六行。韵尾是abba, abba; cde, dcd.。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层次上分前四行, 中四行,后四行和结尾两行。韵尾为:abab, cdcd, efef, gg。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
(三) 男韵与女韵((masculine rhyme and feminine rhyme) 所押的韵音局限于诗行中重读的末尾音节上,称男韵,也叫单韵,听起 来强劲有力。如:late, fate; hill, fill; enjoy, destroy. 押韵押在两个音节上,后一音节非重读音节,称女韵,也叫双韵,听起 来或轻快,或幽婉。如:lighting, fighting; motion, ocean; wining, beginning. 看下面一节诗: I am coming, little maiden, With the pleasant sunshine laden; With the honey for the bee, With the blossom for the tree. 前两行押女韵,后两行押男韵。
(二) 诗行的长短以音步数目计算: 英文诗行的长度范围一般是一音步——五音 步。六、七、八音步的诗行也有,但不多。 最多的是四音步、五音步的诗。 You beat your pate, and fancy wit will come Knock as you please, there’s nobody at home.
四 压韵(rhyme)
(一) 全韵与半韵(full rhyme and half rhyme)。 全韵是严格的押韵,其要求是: (1) 韵要押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 (2) 元音前的辅音应不同; (3) 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应相同。 (4) 重读音节之后如有轻读音节,也应相同。下面几对词 都符合全韵的标准: why---sigh; hate---late; fight---delight; powers---flowers; today---away; ending---bending. 如果仅是元音字母相同,读音不同,不符合全韵:如: blood----hood; there---here; gone---alone; daughter---laughter.
学英文而不懂英文诗歌,不仅从审美角度看是一个 遗憾,而且从英语学习这一角度看,不学一些英文 诗歌,其英语水平也达不到很高的层次。 诗歌语言最精炼,语汇最丰富,表达形式最精美, 语言的色调最细腻。如果对诗歌有一定修养,其语 言表达能力会大大提高。试想一个学汉语的人,如 果对唐诗宋词一无所知,其汉语水平不会很高。学 英语者也是如此。如果他对莎士比亚、弥尔顿、华 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人的著名诗篇一窍不 通,其英文水平也不会很高。
二 常见的音步类型
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轻,后者为重, 则这种音步叫抑扬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iamb, iambic.)。轻读是“抑”,重读是“扬”,一轻一 重,故称抑扬格。如adore, excite, above, around 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重,后者为轻, 则这种音步叫扬抑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trochee, trochaic.)。重读是“扬”,轻读是“抑”,一重 一轻,故称扬抑格。如Happy, many, holy
(二) 尾韵与行内韵(end rhyme and internal rhyme) 押在诗行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叫尾韵。这 是英文诗歌最常见的押韵部位。诗行中间停 顿处的重读音节与该行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押 韵者,叫行内韵。如: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