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硝铵生产
但加压氧化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铂网的冲击 加剧,加之铂网的温度较高,会使铂网的机械损失 增大。故实际生产中,常压和加压氧化均有采用。
(3) 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应适当。时间太短,氨 气来不及氧化,致使氨氧化率降低;但若接触时间 太长,氨在铂网前高温区停留过久,容易被分解为 氮气,同样也会使氨氧化率降低。但最佳接触时间 一般不因压力而改变,一般接触时间在10-4s左右。 另外,催化剂的生产强度与接触时间有关。在 其他条件一定时,铂催化剂的生产强度与接触时间 成反比,与气流速度成正比。
该法收率高,产品微孔多而均匀,强度好,但工艺复 杂,设备多,投资大。
•综合法
该法收率高,产品强度好,生产设备简单,无三废排 放,投资少。
•塔式法
该法产品强度高,质量好,抗结块性好,收率高,无 三废排放,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化学工业出版社
硝酸与硝酸铵
1、硝酸
1.1、稀硝酸 1.2、浓硝酸
2、硝酸铵
1.1.1 稀硝酸生产原理
目前工业稀硝酸的生产均以氨为原料,采用催化氧化法, 可制得45%~60%的稀硝酸。其反应变化可用下列反应式表 示:
1. 氨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氨和氧可以进行下列三个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4O2=2N2O+6H2O 4NH3+3O2=2N2+6H2O
从生产稀硝酸来看,需要的是反应(1), 其余反应需尽量设法使其不进行或很少进行。
1.1.2 氨催化氧化的工艺条件
在确定氨催化氧化工艺条件时首先应保证高的 氨氧化率(氨氧化率即指氧化生成NO的耗氨量与进 入系统总氨量的百分比率),因为硝酸成本中原料 氨所占比重很大,提高氧化率对降低氨的消耗非常 重要。其次,应有尽可能大的生产强度。 此外还必须保证铂网的损失少,最大限度地提 高铂网工作时间,保证生产的高稳定性和安全等。
(2) 中压法 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中 压(0.2~0.5MPa)下进行。该法吸收率高,成品酸 浓度高,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低,吸收容积小,能 量回收率高。但在中压条件下氨氧化率略低,铂损 失较高。 (3) 高压法 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高 压(0.7~1.2MPa)下进行。该法较中压法吸收率更 高,吸收容积更小,能量回收率更高。但在高压条 件下氨氧化率低,氨耗高,铂耗高,且尾气中氮氧 化物浓度也高需经处理才能放空。
1.1.3 稀硝酸生产工艺方法
目前生产稀硝酸有十多种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 可因操作压力的不同而分为常压法、中压法、高压 法、综合法和双加压法五种类型。 (1) 常压法 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常 压下进行。该法压力低,氨氧化率高,铂消耗低, 设备结构简单,吸收塔除可采用不锈钢外,也可采 用花岗石、耐酸砖或塑料。缺点是成品稀硝酸浓度 低,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高需经处理才能放空,吸 收容积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
(3)加压中和流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稀硝酸铵溶液的蒸发:
高浓度的硝铵溶液认读高于 185℃时即开始分解并放出热量,所 以制取高浓度硝铵溶液要在真空中进 行,以降低溶液的沸点,此外还需要 加入一些尿素作为稳定剂,其量为硝 铵的0.1%—1%。
工业上蒸浓硝酸铵溶液用标准式、 悬筐式、外加热式和膜式等不同的真 空蒸发器。
2. 浓硝酸生产
一、浓硝酸生产工艺
以及生产方法
二、浓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一、浓硝酸生产工艺以及方法
(一)从稀硝酸制造浓硝酸
浓硝酸不能由稀硝酸直接蒸馏制取,因为HNO3 和H2O会形成二元共沸物。即在开始蒸馏时,硝酸溶 液沸点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到一定浓度时,沸 点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在标准大气压下,硝酸水溶液的共沸点温度为 120.05℃,相对应的硝酸浓度为68.4%。也就是说,采 用直接蒸馏稀硝酸的方法,最高只能得到68.4%的硝 酸。
1.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制备 由于氮氧化物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浓度只有 10%左右,其分压很低。在加压下直接冷凝制液态 四氧化二氮,不仅冷凝效果差,而且能量消耗也高。 采用的方法是先提高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浓度再冷 凝得四氧化二氮液体。 ① 浓硝酸的吸收 利用二氧化氮低温时在浓硝 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在工业生产中,用浓硝酸在 低温将二氧化氮吸收制得发烟硝酸。
2N2O4(l) + O2(g) + 2H2O(l) 4HNO3(l) △H = -78.9kJ (9-11)
其生产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工艺步骤:氨的 催化氧化、氮氧化物气体的冷却和过量水分的除去、 一氧化氮的氧化、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制备、液态四 氧化二氮直接合成浓硝酸。其中前三步与稀硝酸生 产过程是基本相同的,后两步工艺过程如下。
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业上多用硝酸钙转化加工成硝酸铵,可采 用两种方法 气态转化(气态氨和二氧化碳处理0:):
Ca(NO3)2+CO2+2NH3+H2O=2NH4NO3+CaCO3↓
液态转化(碳酸铵溶液作用):
Ca(NO3)2+(NH4)2CO3=2NH4NO3+CaCO3↓
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产方法 •流化床法
(1) 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氨氧化后的产物也不 同。低温时,主要生成的是氮气;650℃时,氧化反 应速率加快,氨氧化率达90%;700~1000℃时,氨 氧化率为95%~98%;当温度高于1000℃时,一氧 化氮分解增多,氨氧化率反而下降。在650~1000℃ 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氨氧化率提高。 但是温度过高,铂的损失量增大,同时对氧化炉的 材料要求也更高。因此一般常压氧化温度取 750~850℃,加压氧化温度取870~900℃为宜。
(4) 混合气体的组成 选择混合气体的组成时, 最主要是氨的初始含量。从提高催化剂生产强度出 发,增加氨浓度是有利的,但由于空气中氧含量的 限制,限制了氨浓度的提高。
由式(1)可知,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理论上 的氧氨比为1.25。采用氨和空气混合,则混合气体 中氨含量为:
21 NH 3% 1 .2 5 1 0 0 % 1 4 .4 % 21 100 1 .2 5
欲制取得到96%以上的浓硝酸,必须借助于脱 水剂以形成硝酸-水-脱水剂三元混合物,从而破坏 硝酸与水的共沸组成,然后蒸馏才能得到浓硝酸。 工业上常用的脱水剂有浓硫酸和碱土金属的硝 酸盐。其中以硝酸镁的使用最为普通。
(二)直接合成法制浓硝酸 在工业生产上,直接合成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 是较为完善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液态四氧化二氮、 氧气和水直接反应生产浓硝酸。
(2) 压力 由于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 是不可逆的,因此改变压力不会改变一氧化氮的平 衡产率。如果要提高加压时的氨氧化率,必须同时 提高反应温度和铂网层数。同时氨催化氧化压力的 提高,还会使混合气体体积减小,增大气体处理量, 提高催化剂生产强度。此外,加压氧化比常压氧化 设备紧凑,投资费用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3 转化法制取硝铵
首先用稀硝酸分解磷矿制取磷酸和硝酸钙 的水溶液,反应式为
Ca5(PO4)3F+10HNO3=3H3PO4+5Ca(NO3)2+HF
磷矿中含铁、铝、镁等杂质,它们与硝酸 反应生成各种硝酸盐,而为了从溶液中制取 二元氮磷肥符合肥料,必须先出去0—80%硝 酸钙,方法是采用冷却结晶。
(三)超共沸酸精馏生产浓硝酸工艺流程
2 硝酸铵的生产
硝酸铵的生产原理 2.2 硝酸铵的生产工艺 2.3 硝酸铵的生产方法
2.1
化学工业出版社
2.1 基本原理
硝铵由氨气和硝酸而得,其反应式如 下: NH3(g)+HNO3(l)=NH4NO3+149.1K J 2.2 生产工艺 多段流程:先制取硝酸铵稀溶液,然 后再把它蒸发。 一段流程:直接制取熔融液。
② 发烟硝酸中二氧化氮的解吸 将发烟硝酸加 热到沸点,溶解在硝酸溶液中的二氧化氮就会被解 吸出来。 ③ 二氧化氮冷凝成液态四氧化二氮 将解吸出 来的二氧化氮气体依次经过冷却水和低温盐水降温 后,送入高压反应器,便可得到液态四氧化二氮。
2.液态四氧化二氮直接合成浓硝酸 直接合成浓硝酸的反应并不是像式(9-11)所 示的那样简单,实际上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2.在不需要氧气、冷冻量和脱水剂的条件下即可 同时生产任意比例和任意浓度的浓硝酸和稀硝酸。
3.与传统直硝法相比,原料费用基本相同,但投 资费用低,公用工程费用低。
二、浓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一)硝酸镁法浓缩稀硝酸生产浓硝酸工艺流程
(二)住友法直接合成生产浓硝酸工艺流程 该法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用氮气和空气直接合成 生产浓硝酸(98%HNO3)和稀硝酸(70%HNO3) 的一种联合生产方法。
(4) 综合法 该法氨的氧化与氮氧化物的吸收在 两个不同压力下进行,即常压氧化,中压 (0.2~0.5MPa)吸收。此法集中了常压法和中压法 的优点。氨消耗、铂消耗低于高压法,不锈钢用量 低于中压法,吸收容积则小于常压法。 (5) 双加压法 该法氨的氧化在中压条件 (0.2~0.5MPa)下进行,氮氧化物的吸收则在高压 条件(0.7~1.2MPa)下进行。采用较高的吸收压力 和较低的吸收温度,成品酸浓度一般可达60%,尾 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低于0.02%,可直接放空。
化学工业出版社
•利用反应热的综合过程,又分为常压法 和中压法两种 •主要设备是中和器 •中和过程氮会损失,而氮损失的原因在 于NH3和HNO3的挥发作用或分解,高温、 高压、HNO3含量高、氨气纯度低、惰性 气体含量多、中和器设计不当等因素都 会加剧氮的损失。
化学工业出版社
•利用反应热的中和过程 (1)常压下,一次或两次利用反应热 的中和流程 (2)具有真空蒸发器的中和流程
△H=-907.28kJ (1) △H=-1104.9kJ (2) △H=-1269.02kJ (3)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下列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