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中图版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读图,完成1〜3题。

北 1. A. C. 2. A. C.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 )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 3. A.C. 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 .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 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 光热条件 B . 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 D.水源条件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在甲山地北坡,额尔齐斯河在该盆地北部,再加上纬度位 解析:置44° N 〜48° N,可判断该地为准噶尔盆地。

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是因为其位于西风带来 的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 然因素是水源。

答案: 1.B 2.B 3.D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据此回答 地貌类型比例 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 200 m 水稻丘陵 60% 200〜500 m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 〜3 000 m 春小麦、马铃薯高山5% > 3 000m4〜5题。

土地利用现状 55%in% 4. A. C. 综合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5.①开垦历史悠久A.①②C.①③解析:B.②③ D.②④ 由表中丘陵、中、低山比重较高,平原上种植水稻可判断该地为东南地区,这里开 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为红壤,比较贫瘠。

答案: 4.D 5.C读图,回答6〜8题。

11护36"116" J2iF■血懾山戍中山□31齐冲 耳宓|11庖■霸泊 m 河建6. 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 A. C.7. 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④泥石流⑤寒潮 A.C. & ①② B.①③⑤③④⑤D .②③④ 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麦、棉花、花生 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②大量施用有机服,( 改良红壤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 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本区域为华北平原,黄河穿过此区域注入渤海,由于黄 河在此区域流向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春初易发生凌汛;冬末春初大气活动频繁,且农作 物开始生长旺盛,容易受到寒潮侵袭;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少,易发生春旱。

第 7 题,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可判断本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

第 8题,本区的自然灾害是风沙、盐碱、旱涝灾害,根据易发灾害制定防范措施。

答案: 6.B 7.D 8.A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此回答9〜10题。

9•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下列选项中 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 ( )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 2 总面积/km 2面积大于1 km 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 83 400 2 848 20世纪80年代 70 988 2 305 减少数量 12 412 543 A. 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10.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 B .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 这说明( )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A 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 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 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解析: 第9题,表中所示现象为湖泊面积减小,数量减少,与 C 项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无关。

第10题,根据题干描述,可判断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人 类应该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地。

答案: 9.C 10.B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 11〜13题。

40.90% 砾35.5■(:图m11•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 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A.①② C.③④ 12•如果用图 A.第三产业、 C 第一产业、 ( ) ②图例C 代表第二产业比重③图 1、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东部、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B.①③ D.①④ 2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那么图例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B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 A B 、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 C 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3•我国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越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 A. B . C . D . 解析: 产业比重越大。

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 35%以上,远大于第一 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很大。

第三产业比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

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数据比例最大的都是第二产业,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答案: 11.B 12.C 13.D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 14〜16题。

①伽识和技术I 新兴工卜 小商品经营[中小型企'1汁4③资源和能源H传统工业卜「丄业化亠城矍14•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 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长江三角洲 15. 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A.侨乡B.政策 C .交通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D.劳动力1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 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 .科技发达C.劳动力廉价D .产业升级解析: 第14题,①的发展模式是利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进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与该特征相符的是美国的“硅谷”。

第15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弓I 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 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第16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 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不存在,在这种状况 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

所以,该地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工业化的 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4.A15.B 16.D(2009 •江华一中高二检测)“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 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 领域。

据此回答17•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①制造加工A.①②C ①④ 18•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 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根据“微笑曲线”,产品研发和产品品牌附加值最高,跨国公司最先考虑这两个环(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④产品品牌B.③④ D.②③③提高公司A. B. C. D. 解析:节。

设立研发中心,禾U 用各国研发资源,适应各地消费特色,增加产品竞争力。

自主创新获 得的最大利润是由“制造”转向“创造”的最大动力,江苏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未出现断 层。

答案: 17.B18.D 19.D(2009 •广州模拟)读图,判断20〜21题。

17〜19题。

23豳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車□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康 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亠轻匸业斯占工业产値比帀 亠重工业所占丄业产値比虫20.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21 .目前,南京市属于(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 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解析: 第20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例,观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第21题,解题的关 键是根据2001年的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目前,南京市重工业比轻工业发达;工业和 服务业并重,农业比重较低。

答案: 20.B21.B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 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22〜 23题。

22. 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 •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23.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A. B. C. D. 解析:题,土地沙化、荒漠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内陆干旱地区,由于风化和风力侵蚀都会出现这 种现象。

但近几十年来我国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如过度放牧、 垦荒等都是重要因素。

答案: 22.B23.B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24〜26题。

(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 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 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A. B. C. D. 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第22题,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不一定都出现荒漠化,如我国的四川盆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