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
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治理 小流域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湿地 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基本条件 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治理措施看书要具体 懂原理 经 验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 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 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 治理 (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3)下游:跨流域调水 (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5)增强节水意识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万KM 2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 ,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5)其它: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农业发展1、熟制:一年一熟黑龙江:春小麦、大豆、马铃薯 2、农产品 吉 林:玉米、高粱 辽 宁:冬小麦、棉花3、布局变化: 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农业开发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要仔细看书P52-53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开荒、火灾、虫害等);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注意: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仔细看书P54-55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234((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①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 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 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 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 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⑴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⑵ 电力先行(水、火、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⑶ 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⑴ 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⑵ 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⑶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⑷ 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 ⑴ 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⑵ 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⑥ 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概念: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工业化 指标: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城镇人口 推 促 标志:工业产值动 进 人口、地域概念:农村 城市 文明指标: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比重 标志:城市人口比重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区域特征:(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50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 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 打破旧制度下的行政区划。
3 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 行政区划调整。
2 发展城市群,建设3大“城市圈”。
3 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 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护。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 )1、 组成:GPS 卫星星座(由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地面监控系统、GPS 信号接收机2、 功能:定位、导航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 应用:① 军事(军舰、飞机、导弹、单兵)② 救援③ 测量 (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④ 农业(精准农业耕作) ⑤ 渔业(鱼群定位) ⑥ 娱乐(出行、旅游、探险) 二、遥感技术(RS )1、组成: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2、功能:远距离感知并获得信息3、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像和统计数据4、应用:①资源普查(矿产和水资源调查、重大工程建设)②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沙尘暴监测、水污染监测) ③自然灾害防御、监测④农业方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土地资源调查)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核心)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