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优秀高考作文素材选编1.逆旅行人,不如意事八九;江海馀生,可与人言二三。
苏轼在黄州,陷入了他此生最大的命运囹圄。
此一生,飘零久。
他青年丧妻、仕途不意、十年茫茫死生师友。
而如今,乌台诗案发,他唯一的慰藉——遍天下的友、绝天下的诗,都被小人侮以污名,鄙弃如一地鸡毛。
亲友避嫌,无奈中与他断绝了来往。
还有诗呢,还有词呢。
此刻清月皎皎,苏轼独坐狱中,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深刻的反思和规划。
名利沉浮随它去,清白之名天下扬。
磨难洗尽了苏轼曾经的浮躁铅华,沉淀了他清风明月般的旷世人格。
随缘,处世;静心,凝笔。
此时的朝廷不知,此时的大宋不知,中华诗词的千古绝响,就要到来了。
前半世的磨难磨砺了苏轼的品行,使他洗尽铅华,执笔以心,写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绝世篇章。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响鹤啼。
悲伤如石,苏轼衔石却走得轻飘。
2.经三朝风雨,观云起云收。
乱世民国有一名士名曰李叔同,遍历殊途求大同。
他生于王朝之末,身世不凡,年少时鲜衣怒马,且遍识诗词音律,为上海滩第一公子也。
但时局混乱,当洋枪的爆响回荡,汽车的笛声轰鸣,整个华夏,陷入了一种持续的迷茫与无措。
世事无常冲乱了才子心性,李叔同开始了求索之程,踏遍四方行路。
行路悠悠,栉风沐雨,乱世行歌。
音律、诗歌、书画,其都有建树。
纷乱的华夏缀满了他熠熠的才情。
路行至尽头,李叔同遁入空门,号弘一法师。
褪去了所有妄念,悟一株菩提花开。
纷扰的过往,翻覆的江山,揭过去的一页页物是人非,令他更能秉持戒律清规,开创了近代中国律修的一大禅宗。
浮生若梦,万物生息,却顾所来径,唯见一片苍苍幽翠微。
寂寞如磬,弘一枕钟声而长梦。
3.在几间茅舍后的滔滔林海中,一个人扔下了担,仰望星云。
他是王小波,这里是“赤潮”中动乱的中国。
人们毁掉了学堂,只留下红袖章。
于是王小波跟着同龄人“上山下乡”。
在这里,荒乡僻壤,风沙迷人眼,米粟里满着石粒糟糠。
为了接受“再教育”,每天他要挑着百斤的土粪到山上去,再让无止息的风将其吹回原处。
小波握笔的手布满了勒痕,木刺陷进肉里,指缝里是洗不净的污泥。
知识于此是无用的,思想于此是受人讥讽的,但就在重压之下,人性的鄙薄与高尚,冷漠与温情,妍媸毕露——这是文学最好的温床。
劳苦和寂寞唤醒了王小波的反叛思维,他明悟,他反思,他笔下妙语如珠,嬉笑怒骂,无一不是真。
哲思明慧,跃然字中。
他将人生归为两种选择——汲汲而死,汲汲而生。
磨难如山,小波穷荒岭而高歌。
4.惊涛拍岸,他面不改色从容以对;边陲领土,他一生守卫以命相守。
在得知海岛必须有人去守护时,他毅然决然,带上必需品安心扎根于祖国边岛。
夫唱妇随,王继才,你的妻子王仕花为了你也来到岛上,从此二人过上了相依为命、风吹日晒的生活。
“苦楝树都能在岩石缝里成长,我们又有什么过不去的。
”寂寞日长,风急浪多。
王继才夫妇这两棵连根连枝的苦楝树,几十人如一日,忍受着海岛上荒凉无人的寂寞和单调,守护着一方家园,葳蕤了祖国边陲。
面朝大海,却没有春暖花开,有的只有无边的寂寞和艰苦,但王继才夫妻没有放弃,他们的坚守赢到了掌声,感动了中国!5.春风吹不绿的旮旯,春雨滋润不到的山沟沟,却在山村教师张玉滚深情的目光里,开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美丽的迎春花。
他以满腔的无私之爱,浇灌着山村教育,在偏僻的乡村,遍撒着希望的种子,培育着山村的希望。
在一次运书途中,张玉滚痛失幼女。
无边的悲伤,几乎压垮了这个堂堂的七尺男儿。
收起眼泪,忍着痛苦,他重新把自己的人生,投入到了山村孩子的朗朗书声里。
张玉滚啊!你风里来雨里去,以一根扁担、一副肩膀,挑来了学生的生活用品,更挑起了山乡未来的希望。
往事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
乡村教育十七年,张玉滚,你历经了无数磨难,却没有抱怨一句,人们看到了你沧桑的面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你无私的奉献。
大爱无边,向平凡的劳动者致敬!6.强秦在前,你是怎样做到的面不改色?生死当头,你竟然是如此镇定自若。
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啊!在国家危难之际,你不计前嫌,临危受命,拖着七十多岁年迈的身躯,只绳缒下城墙,踏着蹒跚而坚定的步子,进入秦营。
秦帐之中,你察言观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退却百万虎狼之师。
秦晋之围化解,驿路上只留下战马践踏过的攘攘红尘。
烛之武,世人只见识了你的巧舌如簧,历史只记下了你的赫赫功勋,可是有谁知晓,少有壮志的你,却一直怀才不遇,大志未酬。
在无人赏识的大半生里,在长长的寂寞穷途中,你蹉跎了青春,你等老了大地,你等荒了长天,你等得自己花发满鬓、步履蹒跚……但在苦涩的煎熬中,烛之武,你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济世救民的理想,终于,你以自己的莲花一般的巧舌,你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在自己的生命之碑上,刻下了一枚辉煌的徽章。
7.中华文化不只是蜿蜒千里的长城上的一砖一瓦,不只是丹红肃穆的故宫里的一房一木,也不只是大红灯笼上的灯谜趣语……中华文化更是唐诗宋词中的春花秋月,更是传统书籍中的经典名篇,更是江南古镇中的杏花春雨。
中华文化不是狭隘的一字一句,不是单调的的一曲一唱。
中华文化是丰富的,物质的、非物质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的,高过泰山,巍如长城;中华文化是精深,精真如丝,深入骨血。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的灵魂,是深植于民族之魂中的根本的精神核心,是将我们炎黄子孙紧密连于一方的精神纽带,是最值得我们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的优秀的民族遗产。
8.漫漫黄沙飞满天,敦煌壁画展新颜。
一朵世纪白莲,盛开在敦煌戈壁之上,一幅幅飞天壁画闪耀在大漠黄沙间。
樊锦诗,以不屈的脊梁,守护着敦煌宝库,传承着敦煌莫高窟的瑰丽飞天文化。
樊锦诗啊,你堵上自己的青春,传承着文化基因。
你牵头起草《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这是甘肃第一部为保护文化遗址作出的专项立法;你不辞辛苦地编写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百年研究的硕果;你懂得莫高窟壁画文化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所以你用“数字化”新技术将它永久地保存和传承。
莫高窟神秘文化,正是由于你不舍日夜的守护和传承,才使得美丽飞天历经千年时光,至今依旧蹁跹在莫高窟的壁画之上,蹁跹在中华文化的民族血统里,使民族艺术瑰宝熠熠生辉。
假如樊锦诗般的奉献者们,没有保护传承和发扬文化的意识和行动,那么华夏大地上的莫高窟明珠,也许就不会闪耀至今。
9.一砖一瓦,一水一楼,王澍坚守建筑文化核心的传统要素,不仅用古瓦旧砖原石建新屋,盖高楼,还保护了明清御街的建筑遗传;一袭青衫,一双布鞋,南怀瑾坚守国学文化核心的传统要素,讲授儒道佛家经典名篇,传播传统国学文化,引领了青年一代的国学热潮;一声渔鼓,一阵歌声,李谷一坚守音乐文化核心的传统要素,公开反对歌星尚雯婕用法语演唱“渔鼓道情”的形式,坚守传统的音乐文化内核。
他们,他们,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阵线上,守护着文化基因,坚守着文化核心。
10.多少次仰望星空,多少次怀想历史。
跨越时空,孙中山先生的铮铮誓言犹然在耳:“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已,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
”是的,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先辈们正是凭借着这种决心一路向前。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蕴藏在我们的民资文化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前人声不息,后生当自强。
新时代的我们,理应将这种自强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11.《周易·象传》有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一文,通篇所述皆是君子当如何为人,而起首乾卦便是此句,足可见自强精神是古人之根基、民族之精魄。
而这种精神,一路沿着历史长河浩荡流淌,并根植在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血脉深处,代代相传。
12.至于近代,魏源为何苦费心力编纂《海国图志》?“戊戌六君子”为何甘愿为变法而喋血街市?那是源于一个民族血脉里流淌着的自强之志。
四万万民众为何不肯俯首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为何要用鲜血去披肝沥胆夺回祖国的河山?那是源于一个国家脊梁上深刻着的不屈之痕。
自强精神,早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根、华夏民族的一条魂、民族意识里的一汪水、民族血统里的一座山。
13.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见,学子十年寒窗苦读昭示着自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体现着自强……自强,自强!新时代的我们正在传承着自强之精神、自强之精魄。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下仍有“啃老族”的存在,现下仍有佛系文化的蔓延。
这些人,颓废混沌,浑天聊日,躺在与世无争的安乐窝中一睡千年,尚不知道自立自尊自强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如何去自强不息。
看来,自强精神在今天的中国,大还有号而召、广而推的必要。
14.回眸一笑百媚生,梅枝傲寒铁骨铮。
梅兰芳,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在日伪的利益诱惑面前,始终坚持着忠心为国的人生方向。
为破汉奸之谋,梅兰不惜毁画,以彰清高之节;为断日寇之念,他毅然蓄须,以名不屈之志。
反观汪精卫,那个曾经为了早期革命而舍身行刺的大义青年,为了担任“声名显赫”的国府主席,他利令智昏,在历史的大潮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终于投敌卖国,认贼作父,沦为了可耻的大汉奸。
15.利益、名声,没能让一代大师梅兰芳演唱半曲,却让曾经的有志青年汪精卫背叛了革命,背叛了祖国,何也?同为才士的他们,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截然相反。
梅兰芳把握着正确的人生方向,拒诱惑,保初心,走正途,鼓舞了华夏儿女;汪精卫抛弃了曾经为革命奋斗的正确方向,贪权势,恋浮华,变节气,在不见天日的歧途上渐行渐远,日暮途穷。
16.寒风席卷烟尘起,红旗屹立斗愈强。
当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军拔下明斯克、围歼基辅军、进而兵临莫斯科之时,斯大林坚决地否定了所有与德国媾和的主张,迎着秋日萧瑟的寒风站上了首都的城楼。
他的人生方向,便是与首都共生死,与祖国共生死,与苏维埃共生死。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神州故国,中国晚晴时期独掌大权的慈禧妖后,在八国联军攻打天津时仓皇出逃,签合约,骗百姓,杀义兵,“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她的人生方向,便是不顾国家危亡,在“天朝上国”的至尊之位上,醉生梦死,苟延残喘!可耻之极,遗臭万年!17.少年者,掼破铁器,看遍红尘,豪情不减。
少年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少年刘永“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少年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来少年,为什么无惧命途巉岩?因为其人格健全,因为其志高眼阔。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即使一时困厄丛丛,大志难酬,健全的人格也会使他们重修身而后行,其志参高天,其气凌云巅,马踏繁花,一骑千里,建功,立业,成器。
若有朝一日长安归来,犹是,少年模样。
18.少年者,当有血有情,怀人文情,担众生责,体会万物趣。
“四方食物,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而历经万年,自《诗经》“杨柳依依”到毛诗“鹰击长空”,先贤哲人们都一再地以文申理:万物皆有情,万事皆有道。
为少年者,虽“腹有诗书气自华”,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除了责任担当,现代中学生更要具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