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行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各种影响的总称.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政府经济职能的性质、范围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职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挥政府经济职能作用的问题,理论界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主要职能。
这种政府职能体现了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2、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的前一时期可以称为转轨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的本质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不断强化。
这一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代表性观点是“三职能论”。
即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
分配职能主要包括筹集资金和供应资金两个方面,调节职能寓于分配职能中,用于调节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监督职能则是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活动状况进行综合反映和制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随着改革的深人和发展,我国进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这一时期,政府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it }-Al济职能为资源配置职能、公平分配职能和稳用境定经济职能。
政府经济职能的分类
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具有保卫国家.维护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
还具有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如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
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
进行国防建设。
维持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
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
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在经济实践中。
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
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
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配政策等措施。
贯彻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
调节收入分配。
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另外政府还可通过制定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
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式发挥其作用和职责。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
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
管理国有资产。
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优化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但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
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时。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前提下。
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是实行宏观的管理和调节。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照搬前苏联模式。
一直把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
同政府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相等同。
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办法来直接指挥和管理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所以造成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自主权。
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
生产缺乏活力。
经济效益低下。
政府在包揽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情的同时。
作为社会管理者.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却没能很好履行。
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必须转变政府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角色。
在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
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
宏观管住。
微观放开”。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三种职能明确加以分开。
并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
合理行使三种职能。
政府应通过机构改革。
建立精干高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构;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增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充实政法.工商等社会行政部门。
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专司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
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
政府应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能。
在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调节手段等方面都要转变。
政府的经济职能要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为主转向管理宏观经济为主;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转向培育.组织和管理市场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为主;从部门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为主。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任务
当前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机制。
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调控全社会的投资活动。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保证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
改革的原则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
政府自身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也小于机构改革的力度。
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
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滞后。
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
依法行政的统一性.透明度还不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
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
提高工作效率。
加入WTO后。
对政府管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政府机构更加精简和人员更加精干。
决策更加科学。
政策更具透明度。
效率进一步改进。
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效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