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高中政治专题1.1体味文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高中政治专题1.1体味文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1 体味文化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每一个人。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3.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4.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是的产物。

5.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6.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

7.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具有,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9.文化是一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典例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纯粹“自然”的东西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答案】C2.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

①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②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典例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

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

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

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他们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还能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并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

(2)文化是人类群居性活动。

人是一种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群众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

(3)文化是人类的累积性活动。

人类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不能遗传,只能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

人类的文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模仿和创造,才得以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

(4)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这是一个连绵不绝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

这种新的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标志着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总之,文化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化。

因此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典例3】“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答案】C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典例4】一座城市,没有高楼、广场、绿地、大道、立交桥等宏伟建筑的包装和衬托,就体现不出它的美丽。

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市民的素质对这个城市的形象至关重要。

对于城市来说,漂亮的建筑是其“皮肉”,而良好的市民素质则是其“筋骨”。

市民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答案】A【解析】市民素质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

1.“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③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读漫画《失德》,图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里的“文化”是指失德A.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B.人的一种文化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C.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社会意识形态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3.数量众多的无锡文化景观遗产,与无锡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根据不同文化景观呈现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环湖文化景观带、惠山古镇景观带等七种类型。

这表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B.各地的文化都是相同的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4.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点点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5.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6.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一是刻画系统。

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

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016-2017学年福建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之首”的盛名称誉古今。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下列泰山景观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A.旭日东升B.孔子登临处C.天烛峰D.云海玉盘2.(2016-2017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2016-2017学山东胶州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吟咏杭州的佳句。

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创作了腔炙人口的《望海潮》。

这说明①文化来源于实践②文化反映社会③文化由文人创造④文化引领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6-2017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体征”。

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如实地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③文化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④文化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B.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C.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者是一回事6.(2016-2017学年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上学期期中)一位书法家说过,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如何书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情性”,寓于“形质”的“情性”是书写者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

由此可见①“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②“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现③作者应避免用“形质”来影响读者把握“情性”④读者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品味作品的“情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2016·北京文综)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2.(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