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言根据广东省XX县XX镇镇区总体规划,XX镇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第一发展方向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包含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和矿产导向型工业;第二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农业,并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等一体化的生产经营农业体系,第三发展方向是以当地人文景观和山地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
XX镇作为粤北重要的中心镇,随着镇区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镇区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导致区域内河涌水质不断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并且随着当地工业企业的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其工业的生活污水水量也逐步迅速增加。
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区的生活污水若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
在城镇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注重镇区水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XX镇建设的方向。
为了保护XX镇内自然水体不受污染,加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旅游环境和镇区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完善、建设县城区污水管网显得非常必要。
本项目上马后,对完善XX镇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XX镇地表水环境和城市投资环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受XX县XX镇镇政府的委托,XX公司承担了XX县XX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在对途经XX镇内的锦江河两岸排污口进行现场调研、踏勘及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对XX县XX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形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前言 0第一章总论 (5)1.1 项目概况 (5)1.2 编制依据 (5)1.3 编制范围 (6)1.4 编制原则 (6)第二章城镇概况 (12)2.1 XX镇的地理位置 (12)2.2 XX镇的行政区域、历史镇区规模 (12)2.3 XX镇经济发展概况 (13)2.4 自然条件 (14)2.4.1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14)2.4.2 水文及降雨情况 (15)2.4.3 气象与气候 (16)2.4.4 河流湖泊 (16)2.5 地震烈度 (17)2.6 镇区给水工程现状 (17)2.7 城市排水工程现状与规划概况 (18)2.8 城市水域污染概况 (22)2.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3)2.9.1 XX镇水污染现状与城镇目标相距较大 (23)2.9.2 配合XX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势在必行 (24)2.9.3 实施本项目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24)第三章污水收集系统纳污范围及设计水量 (25)3.1 纳污范围 (25)3.2 污水水量预测 (25)3.2.1 污水量预测有关参数的确定 (25)3.2.2 污水量预测 (28)第四章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 (35)4.1 排水体制 (35)4.2 排水流域划分 (36)4.2.1 排水流域划分原则 (36)4.2.2 排水流域划分 (36)4.3 锦江河东、西片区污水排向分析 (37)4.3.1 锦江河东片区污水输送方案 (37)4.3.2 锦江河西片区污水输送方案 (39)4.4 污水收集及输送系统总体方案 (41)4.4.1 污水管网收集及输送系统方案设计 (42)4.4.2 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方案设计 (43)4.4.3 污水收集系统工程量统计 (51)4.4.4 排水管材的选择 (52)4.4.5 水力计算 (54)4.5 施工方法选择 (56)4.6 管道基础处理 (57)4.7 沟槽回填和回填材料 (59)4.8 附属构筑物的设计 (60)4.8.1 截污井的设计 (60)4.8.2 检查井的设计 (63)4.8.3 管材、管道基础及接口 (64)4.9 建设进度思想 (65)4.9.1 中心镇区管网工程实施计划 (65)4.9.2 管网建设进度表 (67)第五章污水处理系统总体方案 (68)5.1 项目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68)5.1.1 设计规模 (68)5.1.2 设计进水水质 (68)5.1.3 设计出水水质 (68)5.2 拟建污水厂厂址选择 (68)5.2.1 选址基本原则 (69)5.2.2 选址 (69)5.3 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71)5.3.1 选择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 (71)5.3.2 可用于本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73)5.3.3 方案技术比较 (75)5.4项目工艺设计 (77)5.4.1 工艺流程 (77)5.4.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 (77)5.4.3 主要处理单元 (78)5.4.4 构建筑物一览表 (80)5.4.5 材料工程量 (80)5.4.6 湿地系统植物选择 (80)5.5建筑、结构设计 (81)5.6 人工湿地系统总体布置 (82)5.6.1 平面布置 (82)5.6.2 高程设计 (82)5.6.3 绿化环境设计 (82)第六章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83)6.1 组织管理 (83)6.2 技术管理 (83)6.3 人员配置 (84)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5)第八章本项目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 (86)8.1 招标方式类型 (86)8.2 本项目招标建议方式 (86)8.3 招标人在项目实施中的招标形式 (86)第九章环境保护 (88)9.1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88)9.2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88)9.3 设计中采用的“三废”治理措施 (89)第十章劳动保护 (91)第十一章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及成本分析 (92)11.1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2)11.1.1 概述 (92)11.1.2 编制依据 (92)11.1.3 详细投资概算一览表 (94)11.1.4 资金筹措 (95)11.2 项目投资分析及成本分析 (95)11.2.1 计算依据及说明 (95)11.2.2 成本估算 (95)11.2.3 不确定性分析 (97)11.2.4 盈亏平衡分析 (97)11.2.5 财务评价 (97)11.2.6 风险分析 (98)11.3 财务评价结果 (100)第十二章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101)14.1 经济效益 (101)14.2 环境效益 (101)14.3 社会效益 (101)第十三章结论 (102)附项目经济分析表格附件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件2项目工艺流程图附件3项目地理位置图附件4XX镇污水管网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县XX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项目范围:广东省XX县XX镇(锦江河上游长江中学至下游城镇污水处理厂两岸的整个行政范围),总面积2平方公里。
锦江河东片区范围:从长江中心小学至XX镇卫生院;锦江河西片区范围:从长江中学至水圳头村。
项目规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32.56万元,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
计划于2013年初开工设计建设,预计竣工时间为2014年初。
工程占地约6000m2,预计人工湿地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处理水量为1500t/d。
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中心镇区以南,锦江河下游西片区河滩地。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XX县XX镇长景水电有限公司项目资金来源:省专项资金、国债贷款、自筹资金项目建设期限:计划为2013~2014年1.2 编制依据一、《韶关市XX县XX镇镇区总体规划》(成果)(二零零二年六月)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四、《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五、《项目建议书》六、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七、《广东省XX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八、《XX县简易水文计算手册》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十、XX镇镇区排污口现状图(XX县XX镇人民政府提供)十一、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十二、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十三、我方人员现场踏勘情况1.3 编制范围根据XX镇的规划,以及规划范围内的排水体制,污水收集、排放系统,排水量,污染物浓度、污水厂选址区域等,确定广东省XX 县XX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的工程规模,污水收集及输送、处理系统的位置、规模、工艺、布置等,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以XX镇总体规划为依据。
2.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排污现状和镇区布局的特点,合理划分城市排污分区,布置污水管道和确定污水管穿越锦江河的方式。
3.根据国情和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污水收集管线,尽量减少占地和基础建设费用,尽可能降低管网工程造价。
4.充分利用旧区现有合流管(渠)设施,尽量减少征地及拆迁量,减少既有路面的破复,最大限度地收集工程范围内的污水,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根据《韶关市XX县XX镇镇区总体规划》(成果)(二零零二年六月),对XX县XX镇的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全面解决因污水排放对锦江河等周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周边水体质量。
6.在《韶关市XX县XX镇镇区总体规划》(成果)(二零零二年六月)的指导下,根据总体布局,结合地形条件、现状排污口情况和环境要求,采用一次性建设,节省工程投资的方针,统一布置县城污水收集以及处理系统。
7.现状人口密集地区的主干管、倒虹管进、出水井等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依照流域、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划分各集水区域;尽量采用自流形式,缩短管线长度;是否需要设置中途泵站,并且尽量综合考虑中途泵站与主干管的布置位置,尽量减少中途泵站的数量。
8.在工程设计上,充分分析现状资料,尽量与实际相符,在确保工艺上可行的同时,考虑工艺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协调统一,以增加工程的可操作性,以便控制投资、保证工程进度。
9.污水管道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地下建筑和其它障碍物,减少与其它管线交叉。
10.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既要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要考虑其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1.5 编制所采用的标准1.5.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1.5.2 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性文件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11)2、《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5)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3)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2]124号文;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文;6、《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计价格[1999]1192文;7、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计资[2003]27号);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3.1建设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