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
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
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
夏的"大火星"已西沉。
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气候特征: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
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
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
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
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习惯。
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节气农事
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再回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另外此时的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
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因此要利用天气
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
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将会造成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
等问题,应注意预防。
节气农事
主要农事:一是秋熟作物的收割脱粒等工作。
寒露节气,秋熟作物先后成熟。
成熟后期与收获期天气将直接关系到粮、棉的丰产与丰收,各地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对已成熟的作物抢晴收获,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并及时脱粒、翻晒。
二是“寒露”节气内棉花处于收获集中期,各地应精收细摘,保证优质优价。
三是寒露节气内淮北地区自北向南陆续进入三麦、油菜(直播)、蚕豆等的适宜播种期。
各地在抓好秋熟作物收获的同时,认真搞好三沟配套,在适播期内抓紧有利天气播种。
淮河以南地区挖好排灌沟渠,做好麦田沟系配套,以防连阴雨影响,争取壮苗。
油菜要做到苗床稀播育壮苗,移栽密度要适宜。
四是大棚蔬菜秋延后和温室越冬蔬菜的定植,寒露期间各地应加强秋菜苗期管理,做好棚室修建与盖膜的准备,并于节气后期抢晴适时覆膜,秋菜移栽定植入棚(室),确保秋冬蔬菜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