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自()。

A.《学记》B.《论语》C.《师说》D.《孟子》1.【答案】D。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命以为亿兆之君师”这是()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答案】C。

解析: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命以为亿兆之君师”,即朱熹认为教师的出现、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是一种神话起源说的观点。

3.()标志着察举制向科举考试制度转变的开始。

A.制诸州岁贡三人B.始建进士科C.独尊儒术D.兴文教、崇经术3.【答案】A。

解析: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这标志着察举制向科举考试制度转变的开始。

4.“婆罗门教育”的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为主,主要学习用梵文写《吠陀》经。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教育4.【答案】B。

解析: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

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

主要学习用梵文写《吠陀》经。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5.“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是()的名言。

A.黄炎培B.陈鹤琴C.蔡元培D.陶行知5.【答案】D。

解析:陶行知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提出“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6.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

A.自主性B.独立型C.创造性D.主动性6.【答案】C。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

7.()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A.2~3岁B.2.5岁~3岁C.4~5岁D.6~7岁7.【答案】D。

解析:实验表明: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8.()指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在理论层面进行理解、贯彻、执行的教育目的,其特点是大众性、可操作性、具体化。

A.“应然”的教育目的B.“实然”的教育目的C.终极性教育目的D.发展性教育目的8.【答案】B。

解析:“实然”的教育目的指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在理论层面进行理解、贯彻、执行的教育目的,其特点是大众性、可操作性、具体化。

9.当代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

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管理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9.【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10.()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反映的过程。

A.情感过程B.意志过程C.认知过程D.个性心理10.【答案】C。

解析:认知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反映的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11.()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11.【答案】C。

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12.“鹤立鸡群”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症D.视觉障碍12.【答案】B。

解析: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3.琳琳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注意力易转移,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3.【答案】A。

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4.老师对喜欢乱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这是一种()。

A.劝阻B.冷却C.惩罚D.消退14.【答案】D。

解析: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老师对打小报告的学生不理会是典型的消退。

15.()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A.为人师表B.热爱学生C.爱国守法D.教书育人15.【答案】A。

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21.著名教育家()主张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布鲁纳1.【答案】B。

解析: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2.教育是纯粹的,无论对群众、集体都不承担责任,这是()的主张。

A.自由主义B.自然主义C.改造主义D.存在主义2.【答案】D。

解析: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所以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

教育无论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3.在“感动中国”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重视榜样的力量,向学生们讲述了“王继才32年如一日守卫祖国海岛”的事迹,由此可知,该班主任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认知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3.【答案】D。

解析: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

题干中,班主任重视榜样的力量,体现了社会模仿模式。

4.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有若干种说法,分别指出了教育本质的不同侧重点。

那么,“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侧重于()。

A.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B.生产特性C.改善个人生命的属性D.教育的精神性属性4.【答案】A。

解析:单因素论者认为教育本质是上层建筑、或者生产力、或者文化。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通过培养人为经济政治服务,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历史性和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5.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是意志()品质弱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5.【答案】B。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题干中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是不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和执行决定的表现,是意志果断性品质弱的表现。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6.【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方面。

7.以下观点不属于孟子提出的是()。

A.持心养气B.动心忍性C.由博返约D.反求诸己7.【答案】C。

解析:“由博返约”是孔子的观点。

8.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班级重大偶发事件的处理,组织学生讨论,以明辨是非、美丑,发扬优点、抵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说明培养班集体时应注意()。

A.确定集体目标B.组织、培养班干部C.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D.培养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8.【答案】D。

解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题干中“组织学生讨论以明辨是非美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要在班级内建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为班集体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ABC 选项,题干均未涉及,因此本题选D。

9.校运动会上,李某等几位同学随裁判老师进入标枪区丈量结果。

在他们尚未撤离标枪区时,参赛同学王某掷出的标枪击中了李某,致李某后背受伤。

对李某所受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A.王某的父母或其监护人B.王某的父母和裁判老师C.王某的父母和学校D.学校和裁判老师9.【答案】C。

解析:根据《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由于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损伤,由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承担。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到:“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这个命题说明了教育的()。

A.超越功能B.保守功能C.本体功能D.派生功能10.【答案】B。

解析:教育的功能按性质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所谓教育的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

教育功能的保守性是由教育不变的本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所决定的。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正是教育功能的保守性,确保了教育本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对人类文明的继承。

所谓教育的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11.选择蕴含本质因素的典型个案,通过对其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个体到抽象,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教学模式是()。

A.范例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程序教学模式D.目标教学模式11.【答案】A。

解析:“范例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所以选择A。

12.“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属于()。

A.理论思维B.直觉思维C.经验思维D.分析思维12.【答案】C。

解析:经验思维是指在面临思维任务时以自身有的日常经验为依据来解决问题,人人都具有这样的思维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