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师工作坊”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携手共进,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的意见,我们组建由地市级、市级、街道级、校级名师组成的**小学名师工作坊。
旨在通过导师引领,自身学习,同伴互助,校际联动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师德高尚,创新能力强,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同时,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发挥他们的示范性,以带动本校教师及联谊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一、培养主措:
1、建立导师制。
聘请语数教教育专家作导师,定期来校指导,或派培养对象前往导师学校学习。
学员要积极学习导师的管理思想、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科研成果。
2、校际联谊制。
增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名师工作坊的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提升的机会。
3、学习研修制。
积极参加读书、外出学习、“教师成长园”研修活动,让读书成为自身成长的生活方式,让思辩与自己紧紧相伴。
二、培养要求:
1.学习研修: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深入研修是名师成长的阶梯。
(1)培养对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制订学习计划,作出本周期和年度学习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理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安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在全面提高职业素养、优化智能结构的同时,确定主修方向,强化特长,发展个性。
(2)组织集中研修,有计划地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组织教育参观考察,以拓宽视野、广搜信息,完善对现代教育的认知,推进教学改革。
(4)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培养对象赴联谊名校或教育研究机构研修,以获取学科前沿资讯,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
2.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造就名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1)培养对象应在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在丰富学养、强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探索,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2)培养对象必须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从事本学科教学。
专任教师课时不少于同学科标准课时,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不少于同学科标准课时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3)培养对象要向教师全面开放随堂课,每学期要对校内外举行一次专题教学开放活动。
要根据学校安排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每学期指导1~2名本校青年教师(或联谊学校教师)上课。
(4)培养对象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应写5篇以上教学反思、2篇以上反映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案例,并在市级以上教育信息网或教育期刊上发表。
3.教育科研:现代教师应是教育研究者,名师成长应以教育科研为主轴。
(1)培养对象要根据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按学科研究和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选题立项,实施认真、求实的研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2)培养对象在本周期内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贴近教学实践的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要主持一项校本教研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任务,并努力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3)培养对象每年要撰写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在更高层次的教育期刊上发表。
(4)鼓励、支持培养对象勇于创新,系统地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著书立说。
4.构筑平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要致力于打造促进名师成长的专业发展平台。
(1)本周期内由培养对象在本校或联谊学校进行经验交流、理论探讨、教学观摩,并聘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评课和总结。
(2)每位名师能建立自己的网页,并开展论坛活动。
(3)在校园网上,发布有关名师培养工作的资讯,推介名师培养对象,交流名师培养对象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等。
并在《··教育》等刊物推荐名师事迹。
三、考核办法:
1、每位学员根据名师工作坊培养要求以一个学年为单位制作一本成长足迹集供考核组考核。
2、认定后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行事,努力达成学校的培养要求。
3、按《**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意见》里的考核办法考核。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