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2015年7月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1.2 项目承建单位秉承农民专业合作社1.3 项目建设范围张北县郝家营乡牡丹花山周边行政村1.4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以牡丹花山为中心万亩林。
采取补、换、种三管齐下的办法,以嫩叶红色,秋叶黄色、红色或紫红色,树姿优美,叶形秀丽,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风景林的元宝枫为树种,建设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万亩元宝枫林。
1.5 第一期建设期限与投资规模2015年-2017年,换、种、补元宝枫5000亩;培育元宝枫树种苗基地300亩;生态修复与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100亩,总投资9000万元。
1.6 第二期建设期限与投资规模2018年-2020年,营建以元宝枫树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林7000亩,总投资1.2亿元。
1.7 第三期建设期限与投资规模2020年-2022年,营建以元宝枫树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林8000亩,总投资8000万元。
1.8 效益评价项目建设从2015年至2022年完成。
元宝枫树生态修复与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营造3-5周年后进行采收,可收回前期营林成本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基本情况2.1 项目自然环境本项目地理区域优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南与首都北京毗邻,西北与崇礼滑雪胜地相连,项目距北京约260公里,距张家口市50公里,距中都草原度假村10公里处的张北县郝家营乡牡丹花行政村、火烧营行政村、万顺堂行政村、等四个行政村交界处。
是张北中都草原与百里坝头风景线的中点,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牡丹花山海拔虽然不高,但视野开阔,站在该处极目眺望,张北县30万亩林木环绕该处,绿树成荫。
白庙滩、二泉井、馒头营、油篓沟、台路沟、大河、郝家营等7乡,张北、二台、小二台3镇清晰可见,尽收眼底,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良好。
因地处北纬40°57ˊ——41°34ˊ,东经114°10ˊ—115°27ˊ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属于无公害蔬菜出口区。
土地资源开阔,项目用地属于未利用、闲散荒地,而且广阔,地块不涉及拆迁征收等问题。
2017年高铁通车后北京到张家口48分钟,张家口到张北县城40分钟,距张石高速郝家营出口约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2.2 项目乡村经济情况项目所处乡镇总人口1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农业人口占91%。
生产总值9000万元,农业总产值8500万元,林业行业总产值5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700元。
2.3 项目村绿化现状郝家营乡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持续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率逐年增加。
但是,由于气候、土质等条件,导致植树成活率不高,死亡率不小。
林木呈老小树,未成材先老龄化。
2.3.1 荒山绿化全乡林地面积??公顷,占总面积的??%;其中,森林面积公顷,疏林地面积??公顷,灌木林地面积??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公顷,固定苗圃地??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公顷,宜林地面积??公顷。
有林地中,乔木林??公顷。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划分,马尾松??公顷,杨树林??公顷,混交类??公顷;灌木林??公顷。
迄今全乡实施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万亩。
2.3.2 荒地绿化目前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万亩;近年开展了以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约??万亩。
2.3.3绿化存在的问题1、近年来,绿化进展缓慢,对造林工作重视不够。
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建设尚不完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村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的裸露地绿化相对滞后,导致绿化体系不完整,生态体系不完备。
2、绿化树种单一,几乎全是杨树,经济价值不高。
3、部门协作有待加强绿化工作涉及林业、国土、交通、水利、农业、建设等多个部门,按照地域和分管权属范围,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投资”。
由于种种原因,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种苗供应、资金投入、利益机制、经营管护不到位,严重制约了绿化进程。
4、绿化资金投入不足绿化任务繁重,所需资金庞大,资金缺口大,造林绿化资金严重短缺。
5、造林机制不活,激励机制不到位,影响造林绿化进展。
第三章规划背景和必要性3.1 规划背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明确理念,作出了“生态立乡、绿色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
抓好乡镇、农村基础设施的绿化工作,全面建设“绿色生态乡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2 必要性3.2.1 提高绿化水平,是建设绿色生态农村的迫切需要。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将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提高绿化水平,加快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步伐,创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是建设绿色生态农村的目标。
3.2.2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路、沟、渠边缘,村庄内的道路两侧、庭院、房前屋后隙地,荒滩荒地,闲置土地,宜林荒山和稀疏林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上述土地资源,栽植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速生丰产元宝枫树种,既可增加林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发展林业产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可增加林农和经营者的经济收益,提供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3 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国土绿化体系,是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战略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3.2.4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恢复受损的森林资源,修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在路沟渠建设农田林网,改善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条件,减少旱涝、风沙、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构筑山下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覆盖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点加强路沟渠、公路、国省道、县乡村公路等交通沿线、乡村绿化和城镇绿化,提升绿化水平。
第四章项目规划概况4.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理念,坚持“生态立乡、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绿色生态优势,实现??林木绿化率,促进林业增收为总目标,在巩固提高山上绿化成效的同时,重点推进村庄绿化以及农田林网、通道绿化、露地绿化,用五年时间提升我乡村造林绿化整体水平,为加快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农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作出新贡献。
4.2 基本原则4.2.1 坚持政府为主导,建设单位为主体,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原则。
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科学制订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全力推动造林绿化工作。
4.2.2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在增加林木覆盖率,提高绿化水平和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规划营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效果好的元宝枫树种,突出地方绿化特色,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4.2.3 坚持巩固山上绿化,突出平原造林的原则。
在确保山上林地及时绿化,林分结构优化调整和森林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山下地区的路沟渠、乡村公路等交通沿线、乡村绿化和城镇绿化,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4.2.4 坚持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造林绿化目标要求,全面调查待绿化的土地资源,实事求是地落实造林绿化任务,精心编制涵盖山上、山下和各个部门的绿化规划。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种苗供应能力以及劳动力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年度造林计划,稳步推进绿化进程。
4.2.5 坚持因地制宜,造、封、补、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待绿化土地资源特点,合理确定营造林方法,优化树种配制方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山上造林实行元宝枫、杨树、松树等树种混交,提高森林防护效益和生物多样性。
山下绿化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提高绿化美化效果。
4.2.6 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原则。
明确土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完善利益驱动机制,切实保障造林绿化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确保国土绿化务实高效推进。
4.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5-2020年。
其中,前期(2015-2017年)为造林绿化阶段,后期(2018-2020年)为巩固完善阶段。
4.4 建设目标4.4.1 总体目标本项目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改善。
到2020年底,全乡林木绿化率达到62%。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造林绿化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红花衬白墙,绿树掩农庄”的绿化目标。
4.4.2 阶段4.4.2.1 前期目标(2015年-2017年)A、基本恢复造林,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及时更新,荒山基本绿化。
B、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5%,绿地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C、农村自然村庄和路沟渠基本绿化,建设高效的农田防护林带,实现农田林网控制率85%以上。
D、村村通和乡间大道两侧绿化率达85%以上。
4.4.2.2 后期目标(2018年-2020年)到2020年,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乡林木绿化率稳定在62%以上,基本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
绿化覆盖率稳中有升,绿化品味进一步提高,建立起树种搭配合理、绿化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乡村绿化明显改善;农田林网建设科学、高效;村村通、河渠堤坝两侧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绿化带,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 建设范围造林绿化工程布局在张北县郝家营乡牡丹花山周边行政村区域,建设范围涉及山上(林地)和山下(非林地)两大部分。
5.1.1 山上(林地)造林绿化范围5.1.1.1 受各种灾害危害需清理并重新造林的林地,现有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宜林地,纳入山上造林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潜在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纳入规划范围,具体造林地点在更新造林前确定。
5.1.1.2 山上补栽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稀疏林地,纳入山上补植规划范围。
5.1.1.3 通道两侧第一层迎面坡或1公里范围内需绿化的林地,也纳入山上造林绿化总规模内。
5.1.2 山下(非林地)造林绿化范围5.1.2.1 村镇绿化已建成区的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及建成区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城镇绿化规划范围。
5.1.2.2 乡场所在地绿化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规划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