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化学实验需要创新优化——以“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改进设计为例

中学化学实验需要创新优化——以“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改进设计为例

中学化学实验需要创新优化——以“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改进设计
为例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二十一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中学化学基础目标体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化学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化学是入门课程,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说不少实验都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和完整。

于是,不少教师仍然按传统的路子教学,而不是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很少对化学实验灵活地进行创新与拓展,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创新往往能使我们在教学中顺利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以一些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设计的改进、创新作说明。

【实验目的】
1.让学生初步r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它们的合金的一些性质。

2.了解常用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大小,认识保护金属的重要性。

3.了解C0的还原性,初步认识金属的冶炼原理。

4.初步掌握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因素及条件、
5.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及环境的意识=
【实验探究】
一、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光泽、颜色、硬度)比较
实验设计如下图:
现象:焊锡最先熔化,锡次之,铅最后熔化;纯铜留下较深的痕迹。

结论:合金一般比任一组成它的金属熔点低;合金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应用:所以生产中所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采用合金材料而不是纯金属。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Cu、Fe、Zn、Mg分别投入稀HC1和稀H1s04中。

现象(见表1):
结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顺序为Mg> Al> Zn> Fe> Cu。

三、CO的还原性和铁的冶炼原理
实验设计如下图,将图l的实验改进为图2的实验:
2.广口瓶中装有一定量的石灰水,可阻止加热Fe203时因CO不纯可能引起发生器里的CO燃烧爆炸,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开始滴下甲酸的同时即点燃后一个酒精灯,待气流平稳时再加热氧化铁。

4.点燃尾气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改进点燃方式可节约酒精。

改进的优点:
1.可控制反应速率,直观效果好;
2.C0:和C0的性质形成对比;
3.现象明显,节能环保;
4.甲酸用量少。

四、铁生锈的条件
操作:分别将铁钉,A.置于干燥空气中;B.浸没水中;C.一半浸入水中;D.一半浸入盐水中。

现象:
A.铁钉在干燥空气中不生锈;
B.铁钉浸没在水中不生锈;
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铁钉在敞口放置的盐水中快速生锈。

改讲:如下图。

优点:本实验除了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外,还可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3。

结论:
1.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