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工程燃烧学/Combus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12232309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学时数: 48 ;其中:理论学时: 48 ;实践学时: 0 ;学分数: 3 ;
编写人:;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分类及各种燃料的化学组成、定义、及燃烧计算方法。

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指导工程燃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熟练的解决工程改造和设计中相关的燃烧计算问题。

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及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燃烧计算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燃烧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全部内容,理解大部分内容,掌握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燃料概论、工程燃烧计算、燃烧理论基础、燃烧方法与燃烧装置、燃烧污染控制技术。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

后续课程:矿井热灾害防治、矿井火灾防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工程燃烧学》.汪军,马其良,张振东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7月
2.参考书目
(1)《工程燃烧学》.童正明,张松寿,周文铸.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2)《燃烧学》.徐通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燃料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使用性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固体及气体燃料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发热量计算。

(2)教学难点
燃料分析方法。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燃料的概念与分类
(2)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3)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4)燃料分析方法
5.教学要求
理解: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了解:燃料分析方法;
掌握:固体及气体燃料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发热量计算。

6.学生练习
选取3~5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二)工程燃烧计算(17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基本计算。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燃烧空气量、烟气量、温度的相关计算。

(2)教学难点
燃烧过程的检测计算,不完全燃烧损失的表示及计算方法。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2)燃烧空气量的计算
(3)燃烧烟气量的计算
(4)燃烧温度计算
(5)燃烧检测及燃烧效率
5.教学要求
理解: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燃烧空气量、烟气量、温度的相关概念及计算原理;
了解:燃烧检测及燃烧效率;
掌握:燃烧空气量、烟气量、温度的相关计算方法。

6.学生练习
选取7~10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三)燃烧理论基础(11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有关燃烧的基本原理和几种主要的燃烧理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燃烧过程中物质的扩散与混合过程,链锁自燃理论、热着火理论。

(2)教学难点
化学静力学与动力学的区别,典型射流流场结构。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2)燃烧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基础—活化分子碰撞理论
(3)活化络合物的过渡态理论
(4)连锁反应理论
(5)燃烧过程中的射流特性及其混合过程
5.教学要求
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燃烧理论;
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射流特性及其混合过程;
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活化分子碰撞理论、活化络合物的过渡态理论、连锁反应理论。

6.学生练习
选取5~7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四)燃烧方法与燃烧装置(6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固、液、气三种燃料的燃烧原理及所对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火焰的稳定性及火焰的检测和保焰技术,影响液体燃料正常稳定燃烧的因素,固体燃料层状燃烧薄煤层与厚煤层的区别。

(2)教学难点
油掺水乳化燃烧机理及燃烧技术,临界风速与压降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气体燃料的燃烧及工程应用
(2)液体燃料的燃烧
(3)固体燃料的燃烧
5.教学要求
理解:固、液、气三种燃料的燃烧原理,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了解:燃气燃烧器、油燃烧器的设计及工程应用,煤燃烧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掌握:固、液、气三种燃料的燃烧原理。

6.学生练习
选取5~7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五)燃烧污染控制技术(6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现代先进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常见的污染物控制装置。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燃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标准,烟尘污染的控制技术,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污染的控制技术。

(2)教学难点
燃烧噪声的控制技术,回火及脱火的预防。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1)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
(2)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3)SOx污染与控制技术
(4)NOx污染与控制技术
(5)燃烧噪声与控制技术
(6)燃气泄漏及事故预防
(7)回火及脱火的预防
(8)燃烧设备的安全保护
(9)燃烧设备的安全管理
5.教学要求
理解:燃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标准,烟尘污染的控制技术,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污染的控制技术;
了解:燃烧噪声的控制技术,燃气泄漏事故预防,回火及脱火的预防,燃烧设备的安全保护与安全管理;
掌握:燃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标准,烟尘污染的控制技术,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污染的控制技术。

6.学生练习
选取5~7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六)考前复习(2学时)
针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困惑点进行考前复习,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课程设计要求

五、实验要求

六、实习要求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