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教学课件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PPT教学课件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4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4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4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44、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
3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3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
系
3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
的特殊考虑
4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9
↓
↓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项) 执行商定程序 代编财务报表
↓
审计准则(41项) 审阅准则(1项) 其他鉴证准则(2项)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4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2006年2月15日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发布的,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48 项执业准则分别是:
2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
审计
2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2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2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
余额的审计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7
✓ 执业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和相关业务的专业标准。执业准则体 系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两类,业务准则包 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其中鉴证业务准则按其提供的保证程度和 鉴证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准则,审计准则是 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2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
计师的工作 2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
作 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3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3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8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3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
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3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
具审计报告
3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3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报风险 1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1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
序 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考虑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管理层的沟通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5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
1、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
则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
✓ 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在对外宣传时,我们有时将执业准则简称为“审计准 则”。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3
㈠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48项)
↓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47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项)
↓
鉴证业务准则(45项) 相关服务准则(2项)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6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1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1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
试项目的方法
2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1.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2. 第二节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掌握 3. 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 4. 第四节 审计依据
2020/12/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1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准则,是审计主体执行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形成 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从审计主体看,审计 准则可划分为民间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精品课程2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 2006年2月15日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发布了48项执业准则(其中拟定22项, 修订26项),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 则届时废止。这48项准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需要的,顺应国际趋势大同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⒈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⒉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⒊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中介。 ⒋审计准则是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 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
审计准则还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为审计专业教育和职业 继续教育确定了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