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锁麟囊》。
在我的印象中,京剧似乎只是一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亢长无味的唱腔罢了。
我觉得京剧的名气全是由于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才硬撑起来的。
但是《锁麟囊》却带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不是专业京剧迷,也没听过多少的京剧,但是我却想说一说我对《锁麟囊》唱方面的看法。
其实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剧中的许多唱词发音是挺奇怪的,像素白白(bó),出(ch ǖ)等,但是这些词在表演时却显得很流畅。
我看的是迟小秋版本的《锁麟囊》,而她是程派的传人,所以在剧中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含咽,我在第一次看时还以为她是个男性。
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笑谈的,因为程派开派程砚秋是个男性,所以程派传人都会刻意学他的独特嗓音吧。
而这70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许多道德观念,如贫富不定、人生际遇难预知,因果循环、善因施恩终得果等。
在戏剧的开始,便出现了一大群忙活的下人,他们为了薛湘灵的嫁妆而忙里忙外,但是薛小姐却是总也不满意。
而她的唱词: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
也充满了骄矜的味道。
老实说,薛家小姐的出场初印象是不太讨喜的。
而她又对薛良费尽心思挑来的锁麟囊挑剔责难,仔细观瞧,仔细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
是麒麟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牛与野飑。
是何人将囊来买到,速唤薛良再去一遭。
而与此同时,却有着一户贫苦人家也同时在忙着准备婚礼,可她们却不是在千挑万选,而是为了一份只是体面的妆奁而求亲告友。
贫富对比之感十分强烈,这也是全剧戏剧感的爆发点。
原本应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新娘子却相遇了,因为出嫁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她们相遇在了春秋亭。
同样貌美、同样年轻、甚至同日出嫁的女子却因身家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遭遇。
这般对比,怎教赵守贞不触景伤怀,泣涕出声呢?这也正是这啼哭,引起了娇贵的薛大小姐的注意: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她差遣丫鬟梅香前去打听,梅香却说:小姐,咱们避咱们的雨,他们避他们的雨,雨过天晴,各自散去,您管他们干什么啊?而薛小姐却责怪道,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这句话让我们对她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变,而这一举动也正是她播下的善因。
虽然我们只见到这一次她施善,但我们由此推断,她平时也一定不是个刻薄的人,这样看来,她日后善有善报也是极为正常的了,即时没有赵小姐帮忙,也会有平日里其他受过她恩惠的李小姐、王小姐来帮她的,这也许就是剧中隐含的劝人向善之意吧。
她见梅香言语无理,惹得人不快,便又请了薛良前去问询。
这才知赵小姐贫寒困苦,无有妆奁,又发感慨道: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非天造,何不移动半分毫。
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晓。
这都是神话凭空造,自把珠玉夸富豪。
麟儿哪有神送到。
积德才生玉树苗。
小小囊儿何足道,救她饥渴胜琼瑶。
这边是薛小姐的善良之处了,她虽生来富贵,但却有着怜悯他人的心,觉着帮助他人是件天经地义的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是为了名利,她施恩不求回报,求的只是帮助他人,维护世间的一份温暖。
所以她让梅香送锁麟囊时说道:莫把姓名你信口晓。
戏剧发展到这儿似乎可以结束了,它只是一出富小姐怜悯贫民女,施恩不求报的故事,但戏剧的精华就在于出乎意料,要不我们怎么总说戏剧性,世事无常呢。
薛湘灵的命运在六年后有了极大的改变。
转眼六年过去,这天薛湘灵携带儿子回家看望,这时的她生活还是很富足的,所以她才能对孩子说:欣逢这日晴和回家望看,哪有千金发任你摘玩。
我与你买竹马小试庭院,这是我疼爱他娇纵千端。
新婚后不觉得光阴似箭,驻青春依旧是玉貌朱颜。
可是她没想到,这次回家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从此以后,她从一个富家小姐沦落为逃难的难民。
可是一直生活无忧无虑的她如何才能养活自己呢,所以她才在见到胡婆之后激动万分,她还抱有一丝幻想,让胡婆帮她准备餐宴。
可胡婆自己都只能靠那卢员外施舍的一餐稀粥过活,如何才能接济她呢,只能带她一起讨粥去。
薛湘灵不由的唱道:一席话说得我如梦方醒。
于是一起前去讨粥,在讨到最后的两碗粥后,薛湘灵感慨不已。
但这时她却看见了一位没有讨到粥的老婆婆。
她在短暂的思考后,便把她讨到的粥送给了老婆婆。
我想,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不是一个伪善的人可以做到的。
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可以在有钱时施舍一点点自己的善心,还要大肆宣扬一番,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善事呢?不是在富裕时的施舍,而是在贫苦时的分享。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报道,深圳有个女孩在大街上为乞丐喂饭,我无法准确形容我当时的欣喜。
但是今天又看到了后续报道,她极有可能是作秀!虽然还没确认,可也十分令人心寒。
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看《锁麟囊》,学习薛湘灵的真正善良。
也许是上天保佑吧,发粥的人家正好要招老妈子,薛湘灵就这样当了老妈子。
可能是宿命的安排,薛湘灵当老妈子的人家正是当年春秋亭受赠锁麟囊的赵小姐。
这是上天的嘲弄吧,当年宵衣旰食,气派非凡的薛大小姐,如今却成了贫女赵守贞的老妈子。
也难怪薛湘灵在花园里唱: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遭此贫困,我的儿啊,把麟儿误作了自已的宁馨。
这一段唱词是该剧的高潮之外,是经典的片段。
有人说,这唱词充分地唱出了一个大家闺秀面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深思。
接着,她在帮小公子捡球时意外发现了当年的锁麟囊。
接下来,便是一场精彩的三让座表演,她也与卢夫人有了一场唱词对话。
故事至此,真相已经大白。
世事难料,两个女人在六年后完全转换了角色。
当年的富家小姐沦落为人家的下人,而当年一贫如洗的贫家女却成了贵夫人。
这也难怪薛湘灵感慨: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莫再痴嗔修啼笑,教养器儿多慈劳。
今日相逢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这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结吧,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劝人向善。
看京剧《锁麟囊》也带给我不少现实生活的启发,为什么百姓喜欢这样的剧目,抛却唱腔、唱词这些艺术自身的东西,而内容是使得观众继续欣赏下去的最主要原始动力吧? 锁麟囊揭示了一个很宽泛的社会问题:助人美德。
看原薛家小姐,大户人家,最后却因自然的原因,生活无依靠、卖人为奴,而几年前的贫家女赵守贞变成了富家妇。
六年的光景么,天翻地覆。
但付出总有回报的——两人得以相认,并结为金兰。
连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得到刘姥姥的报答呢?社会需要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对于坏蛋、流氓、恶棍、贪官、污吏,也许我们有时候真的看不到他们罪有应得的下场,不要紧,历史会公平公正的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的…… 因为老百姓都有思维上的暴力倾向,借助戏曲满足自己心里的渴求或宣泄——这本不是什么坏事,人在这儿发泄了、满足了,或许在生活中就和蔼可亲多了。
譬如人们狠贪官污吏、狠仗势欺人、狠裙带关系,所以有以《铡美案》为代表的大快人心的剧目。
我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给老百姓一个合适的发泄沙袋,天塌不下来。
这告诉我们文化环境的宽松,不单对于文化繁荣有好处,即使对于社会安定也会有好处的。
当年不是内忧外患的时候出的四大名旦,优秀剧目也是层出不穷的辉煌时期吗? 锁麟囊就是锁麟囊:老百姓在现实中无法渴求的,或者说不期而遇的,有点寄托心理的,常常因为戏剧给予了补偿,戏剧给其精神带来无法言喻的安慰,戏剧给其的精神疗养以及一拍即合的精神充实……戏剧就是戏剧,但老百姓不能永远活在这样陈旧的梦境里。
虽说经典就是经典,常听常新,但,我们的开拓创新从哪里来?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别说你再持久弥深,也终归一日繁华尽逝。
京剧是国粹。
作为国粹,也有灭亡的时候。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谁给我个答案:中国本土的艺术还有多少?且不说曲艺、国画、书法,我不担心没有人继承,我担心我们糟蹋了。
锁麟囊》是一出自上个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剧中的主人公薛湘灵从小娇生惯养,但却富有同情心,她与贫女赵守贞同日出嫁,中途遇雨,花轿同到春秋亭暂避,赵守贞触景生情,薛湘灵闻知,慨然以价值连城的锁麟囊相赠。
几年后洪水泛滥,薛湘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受雇于卢姓人家为佣,意外地发现自家的锁麟囊,原来这家的女主人正是她当年出手相助的赵守贞,赵守贞亦认出薛湘灵即当年赠囊之人,敬如上宾,并助其一家团圆。
这出戏以悲喜剧的样式,展现了一位富家女所经受的人生磨练,讴歌了人间亲情。
我觉得《锁麟囊》的叙事当真是十分的精彩,小小舞台,人生变化无常,皆合因缘,感觉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叙事,凝练得紧,而且整个叙事都是为了烘托“因缘”二字,刻画人物,展现性格。
京剧叙事非常值得研究,薛湘灵这个人物完全活了,听众的心可以完全跟着人物走,这样教化的意义自然达到了,而且很自然深入。
象一个童话,也象是因果老故事。
绕梁三日后,一点点聚集起来的感动却涌上心头不能自己。
好故事,可以让我们讲几天,思考几周(talk for days and think for weeks),进而铭记一生。
剧情很简单: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出嫁之日,偶闻同日出阁的贫家女赵守贞在破轿中因贫而泣,因父遭嘲痛哭。
短短几句传话应答,湘灵隔帘慨赠装满珠宝的锁麟囊,不留名性匆匆而别。
六年后湘灵因大水九死一生,与家人失散后流落莱州。
不得已入富室为佣,又巧遇供奉于该家的锁麟囊,竟是当年赠人之囊。
物是人非,感慨哀哭,被主妇得知。
于是当年的神交之友相认,湘灵也全家团圆.守贞以家产之半分之,以报当年相赠之情。
仅仅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仅仅是因果报应分毫不爽吗?当女儿时,湘灵自是百般骄纵。
出嫁前,因对婚事不满(“如意珠儿手未操”,老夫人要将她嫁给不成气的内侄),百般挑剔妝奁,实际是对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之怨。
受连累的老家人老仆妇们自然受连累东奔西走。
看似需索使性,实则心有不甘。
然而内心的善良温厚,又不会让她走到极端。
于是在老夫人又哄又劝,将各色珠宝装入锁麟之际,悄悄一笑独自回房。
她不爱钱,因为她没穷困过。
她稍微懂得钱,因为知道“多藏易诲盗”。
至此,一个善解人意又知书达理,却又对生活一无所知的大家闺秀,亮相完成。
而那一边,贫家女赵守贞,在安慰因贫穷奔忙,四处借钱嫁女未果的老父亲。
正如她的名字,她知道贫穷,也守得住贫穷(薄命人岂敢怨穷居陋巷)。
同样的纯善,她深知父亲的不容易(可怜他父母心去借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