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放射性测量
• 第二闪烁剂的作用:转变第一闪烁剂发射光波波长,使其与光 电倍增管光阴极光谱相匹配,也称移波剂。
• 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优点:灵敏度高、效率高、操作简便,并 能对不同形式的样品进行测量。
• 三、猝灭及其校正 • 引起猝灭的主要原因 • 化学猝灭 • 颜色猝灭 • 微粒猝灭 • 猝灭校正: • 内标准法 • 道比法 • 外标准道比法
高低压电源
样 品
闪 烁 体
光 电 倍 增 管
前 置 放 大 器
放 大 器
甄 别 器
定 标 器
电子学线路
• 闪烁型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电源和放大器-分析器定标器系统组成,现代闪烁探测器往往配备有计算机系统来处 理测量结果。 • 当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被射线电离、激发,并发出一定 波长的光,这些光子射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光电效应 而释放出电子,电子流经电倍增管多级阴极线路逐级放大后成 为电脉冲,输入电子线路部分,而后由定标器记录下来。 • 光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与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子数量成正比例, 即放射性同位素的量越多,在闪烁体上引起闪光次数就越多, 从而仪器记录的脉冲次数就越多。 • 测量的结果可用计数率,即射线每分钟的计数次数(简写为 cpm)表示,现代计数装置通常可以同时给出衰变率,即射线 每分钟的衰变次数(简写dpm)、计数效率(E)、测量误差 等数据,闪烁探测器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应用最广泛的核探 测器,它的核心结构之一是闪烁体。 • 闪烁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台计数器的质量。
• 各种射线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不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各有特点。 这种特点还常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 • α射线通过物质时,主要是通过电离和激发把它的辐射能量转 移给物质,其射程很短,一个1兆电子伏(1MeV)的α射线, 在空气中的射程 约1.0<厘米,在铅金属中只有23微米(um), 一张普通纸就能将α射线完全挡住,但α射线的能量能被组织和 器官全部吸收。
• β射线也能引起物质电离和激发,与α射线 的能量相同的β射线, 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比α要长得多,如>1MeVβ射线,在空气 中的射程是10米,高能量快速运动的β粒子,如32P,能量为 1.71MeV,遇到物质,特别是突然被原子序数高的物质(如铅, 原子序数为82)阻止后,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产生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是一种连续的电磁辐射,它发生的几率与β射线的能 量 和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采用低密度材料, 以减少轫致辐射。β射线能被不太厚的铝层等吸收。
• 四、契伦可夫(Iouri Tcherenkov)计数器 • 契伦可夫效应:指带电粒子(通常是电子)以超过光在该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时,便会发出可见光和接近可见光的光波的现象。
• 契伦可夫计数器:根据契伦可夫原理制成的仪器。
• 契伦可夫测量的条件:带电粒子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该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带电粒子在水中产生契伦可夫辐射的能量阀值为 0.263Mev。 • 应用实例:32P 1.74Mev 介质为水,在液体闪烁计数低仪
上用3H程序测定。
G-M计数管的工作原理
阴极 阳极
G-M计数管的特性
• 由坪曲线,死时间,本底,效率等因素决定 • 坪曲线:在源强不变的情况下,脉冲计数率与作用电压的关 系曲线。
计数/ 分
V0 V1
V2
电压
坪曲线可分成三段
计数/分
D
N2 N1
C B
A
V0 V1 V2
电压
• AB段计数率随电压增加面增加,V0称为起始电压(阀电压)。 • BC段电压虽增加,计数率却几乎不改变。所以BC段称为“坪”,对应的V2V1称为坪长。 • CD段计数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急剧上升,因为到这样高的电压时,猝灭气 体已逐渐失去猝灭作用而形成连续放电。 这样将造成计数管的迅速破坏。
• 二、液体有机闪烁体(闪烁液)的组成 • 溶剂约占99%,主要作用是接受射线的能量;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约占1%,主 要作用是在接受溶液剂能量后退激时发出荧光。
• 常用溶剂有甲苯、二甲苯、二氧六环等。
• 常用溶质:第一闪烁剂:PPO(2,5-二苯基恶唑);
•
第二闪烁剂:POPOP(1,4-(双-(5-苯基恶唑基-2))苯。
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
• 第一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的射线碰到各种物质的时候,会产生各种 效应,它包括 射线对物质的作用和物质对射线的作用两个相互 联系的方面。 • 射线能够使照相底片 和核子乳胶感光;使一些物质产生荧光; 可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在穿透物质的过程 中,能被物质吸收 一部分,或者是散射一部分,还可能使一些物质的分子发生电 离; 另外,当射线辐照到人、动物和植物体时,会使生物体发 生生理变化。 •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对核射线来说,它是一种能量传递和 能量损耗过程,对受照射物质来说, 它是一种对外来能量的物 理性反应和吸收过程。
• 影响相对测量的几个因素: • 标准源的选择:要求同一核素,且两者活度相关不大; • 应“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测量设备相同、仪器工作 状态相同、测量几何条件相同且重复性好; • 样品盘的材料、厚度等最好也与标准源的相同。
• 第四节 液体闪烁计数器
• 一、基本原理与结构 • 液体闪烁计数器是利用射线对于某些荧光或闪烁体的闪光作用, 这种闪光又通过光敏物质形成电子(光电子、康普顿电子、电 子对),然后通过倍增放大得到可测的脉冲。
(0.5keV~0.2MeV)、快中子(0.2MeV~20MeV)、超快中子 或相对论性中子( En>20MeV)。 • 与上述射线不同,中子不与吸收介质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相互作 用。当中子流通过物质时,它可进入吸收物质的原子核内部并
与核子相互作用。其一是中子可能被原子核散射。
• 第二节 辐射探测器 • 一、辐射探测器的定义、基本原理及类型 • 在核物理研究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要探测各种辐射的存在, 分辨并确定的能量、半衰期、电荷、放射性活度等性质,用来 作这类工作的仪器总称为探测器。 • 基本原理:利用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 如电离、荧光、核反应、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一些特殊的次 级效应。 • 分类:按作用介质分为 • 气体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G-M计数管、半导体探测 器等; • 液体探测器:液体闪烁计数器、气泡室等; • 固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 器等。 • 按作用原理分为 • 累计型探测器:电流电离室、热释光探测 器、胶片剂量计等; • 脉冲型探测器:脉冲电离室、正比计数器、G-M计数管、液体 闪烁计数器 。
• 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射程最大,1MeV的γ射线在空 气中的射程约有米之远, γ射线作用于物质可产生光 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它不会被物质完 全吸收,只会随着物质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 中子:按能量可分为冷中子(En<5×10-3eV)、热中子
(En=0.25eV)、过热中子(0.1~0.5keV)、中能中子
• 二、脉冲探测器
阴极 阳极
脉冲探测器的结构原理图
• 第三节 G-M计数管 • 了解放射性测量基本装置的工作原理,熟练掌 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 掌握G-M计数管的坪曲线的测量方法,正确选 择合适的工作电压。
原理
• 基本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
高压电源
计数管
前置放大
定标器
放射源 电源
定 标 器
坪坡度T:表示电压改变一伏时,计数率变化的百分比
N1 (V2 V1` ) T V1
N
N1 2
100 %
工作电压选择:在坪中间偏左一些,电压变动时不致于影响计 数率。
主要测量步骤:
了解放射性测量装置的基本结构 逐渐升高计数器的电压,测量在不同电压下 的计数率, 找出阀电压V0;V1,N1,V2,N2, 直到测完BC段为止,回头再测一次V0, 选取合适的工作电压, 在计数管工作电压下测本底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