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 的常见疾病,影像学的早期诊断有利于尽早挽 救可逆性缺血性坏死脑组织,对于指导临床治 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MRI检查技术不能充分显示缺血的范围和 严重程度,新发展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对 急性期,特别是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检测表现出 极大的优势,为溶栓和神经保护提供了直观、 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
急性缺血性病变的特点是DWI上呈高信号,而 ADC值降低。最为大家所接受的解释是:脑血流 的阻断引起病变组织能量代谢和质子泵的障碍
(数分钟内)。这种改变引起大量的水分子从细 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毒性水肿),从而在DWI 上产生典型的“高信号”。
一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
ADC value :0.48 x 10-3 mm2/sec
广泛的血管源性水肿
鉴别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急性发作比较典型;静脉窦栓赛的患 者,其表现更为隐匿,通常以严重头痛和/或癫痫发作为首要 表现).
•早期出血,尤其是邻近静脉窦附近的部位 (而急性动脉栓塞少 见).
•伴有上述一项或两项,再行MRV或CTV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脑脓肿的鉴别诊断 在大脑炎早期阶段, (T2WI上病变呈边界不清的皮 层下高信号影,增强后病变轻微强化,病变周围有 等或低信号的水肿区。) 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急性栓塞。 在T2WI上,可见到散在的点状 高信号影,在DWI上可见到枕 叶小点状高信号,伴有ADC值 的中度下降 (0.48 x 10-3 mm2/sec)。 在大脑中动脉的供 血区可见到显著的灌注缺损区。
6小时后的急性脑梗死
广泛的灌注缺损区,伴 有小部分“半暗带”
病变发作4小时后的 急性脑梗死
扩散敏感梯度场参数称之为b值 B值=γ2G2δ2(Δ-δ/3 ) γ代表悬磁比;G代表梯度场强度 Δ代表两个梯度场强间隔时间; δ代表梯度场强持续时间
DWI在临床上最常用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
目前,DWI开始广泛引用于MS的活动病灶、部 分肿瘤、血肿、肉芽肿及脓肿等病变的诊断
另外,其他脏器如:肝脏、肾脏、乳腺、脊髓 及骨髓等可以进行DWI,提供一定的信息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演示 文稿
优选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MR新近发展的一种成 像技术,它对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布朗运动) 非常敏感。当水分子弥散正常时,其图像显示 等信号改变。当水分子弥散受限制时,DWI上 就会出现异常高信号。
DWI上组织的信号强度影响因素 1.扩散敏感梯度场的强度 2.扩散敏感梯度场持续时间 3.两个扩散敏感梯度场的间隔时间 4.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自由度
DWI可以鉴别可逆性及不可逆性缺血组织,有 助于挽救频死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已经证实一 些患者在缺血症状后2小时给予静脉溶栓,DWI 异常信号范围可以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在脑缺血症状发生后24小时之后,DWI也可以 提供其他更有价值的信息。因为DWI对急性期 细胞那肿胀所致的细胞毒性水肿敏感,而对慢 性期肿胀细胞破裂水分子再度弥散所致的间质 性水肿不敏感,故在急性期DWI表现为高信号, 在慢性期表现为等信号。
DWI与T2 FLAIR成像方式相结合, 可更好的区分急性、亚急性及慢 性水肿。DWI可显示急性期细胞毒 性水肿,不能显示血管源性水肿 和间质性水肿,T2 FLAIR成像方 式正好与之相反。
急性期,DWI图像上病灶为高信号, 而T2 FLAIR为等信号;慢性期,DWI 图像上病灶为等信号, T2 FLAIR上 病灶为高信号;在亚急性期,因为同 时存在细胞毒性水肿和其他类型的水 肿,在DWI及T2 FLAIR上均呈高信号, 但DWI上的信号强度较急性期有所下 降。
与静脉性梗塞的鉴别诊断 动静脉的急性梗塞鉴别诊断应用常规MR成像 (T2WI, T2FLAIR, DWI 或PWI, 或MRA) 比较困 难。 静脉栓塞在DWI上呈高信号,其ADC值略下降 。 静脉梗塞的患者也伴有灌注异常,而且MRA正 常并不能排除动脉栓赛(小的动脉分支或早期 血管重建再灌注)
影像表现与显著的细胞毒性水 肿一致。
在T2 FLAIR上还可看到2个 小斑块影 ,活动性斑块的
ADC值升高。该均匀强化 的病变在DWI上呈高信号, 其ADC值升高。
sensitizing dirI上信号多变 (hyper-, iso-, or hypointense) 。 强化的病灶在DWI上与白质比呈高信号,而慢 性病变为等信号。MS斑块中ADC值升高,而 表现为正常信号的MS患者,其脑白质ADC值 也下降。因此,我们推测在DWI上,MS斑块 表现的高信号是由于T2 shine-through 效应所致.
在脑梗塞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病变区的病理 变化是细胞毒性水肿,缺血区的含水量没有变 化,仅仅是细胞内外含水量发生了变化,常规 MRI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
DWI的信号强度大小由表观弥散系数(ADC)进 行定量测定。通过ADC值的变化可以反映缺血 过程的变化以及不同缺血区域的演变规律。研 究表明:从缺血区边缘带到梗塞中心,ADC值 逐渐降低。早期出现ADC值下降的缺血组织最 终演变为不可逆性恢复的梗死灶。
D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缺血的敏 感度及特异度可达88~100%和 86~100%,对CT及T2WI不可鉴别 的急慢性缺血,DWI鉴别诊断的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95% 和94%。
DWI可用于判断临床预后,明显 的弥散下降预示缺血发展为不 可逆性的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弥散正常而临床缺血症状较重, 常由TIA引起。
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梗死的急性发作).
•脑实质造影剂吸收 (缺血性脑梗死少见).
•ADC 值 (据报道脑脓肿的 ADC值常常低于缺血 性脑梗死的ADC值的 ±50左右)
病变在DWI和ADC图上的信号改变类似急性脑梗死,T2WI和增 强的T1WI显示病变隐约可见囊状结构形成
多发性硬化(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