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作者:李佐军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
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概念。
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
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实质第二个层面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要强调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与需求管理政策掩盖问题拖延问题就是不同的,与需求管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而供给侧改革那就就是面对问题,壮士断腕,除旧不新,凤凰涅盘,欲火重生,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的不同点,或者说她的特点,特点有四点,第一点需求管理政策她主要就是强调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作用。
第二个不同需求管理政策就是强调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通过效率提高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三个不同就是需求管理政策强调要解决经济短期的波动的问题,而供给侧改革强调要解决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四个不同就是需求管理政策就是强调政策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制度的作用,政策就是灵活的,制度就是相对稳定的。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第四个问题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就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培育新的主体,也就就是要培育创新型的主体,包括创新型的企业,创新型的个人,如比如说创客等,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要培育新的要素,这新的要素她就是可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这些新的要素。
第三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培育新的产业,主要就是要培育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孵化消费结构转型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第四个核心内容就是培育新的动力,那我们过去主要依靠了需求侧的三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那推进供给侧改革就就是要培育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这三大发动机可能有的同志没有听说过,因为就是我提出来的,哪儿三大发动机,自动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自动变革就是指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信息化,知识增长等,供给侧改革就要培育这三大发动机。
这个就是第四点。
第五点就就是供给学派就就是西方的供给学派她的政策主张究竟就是什么,我可以把她概括为四减四促,四减中的第一减就就是减税,供给学派认为她要通过减税增加企业的获利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二个减就就是减管制,尤其就是减少政府的管制,第三个减就是减垄断,减少行业的垄断,企业的垄断,市场的垄断等,第四个减就是减货币抄发,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也反对通过印钞票促进经济增长。
还有四个促进,第一个促进就是促进私有化,大家都知道三千主义就是强调私有化,第二个促进就是促进公平竞争,或者就是促进市场竞争,第三个促进就是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经济的关键在企业,企业的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的关键在发挥企业家的精神,第四个促进就是促进既科技创新与智力资本的投资,供给学派认为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来增加有效供给。
那供给学派的大多数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就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但就是也有个别不符合我们国家当前的国情。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的第六点,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容易出现的误区或者就是误解,有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把供给侧改革当成一个完全崭新的事物,确实供给侧改革这个词就是新的,因为以前没有这个词,但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背后所蕴含的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以及相关的概念,供给政策,供给管理与供给边的问题等,早就有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渊源也不仅来自供给学派,也不仅来自定律,而就是与经济学就是一同成长的,因为经济学核心的概念就就是供给需求价价格,纵容学派强调供给侧改革。
亚当的理论主要强调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强调分工协作的作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她主要也就是供给侧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是供给侧的,那我学多年发展经济学大部分的理论都就是供给侧的,那我学的改革经济学或者就是新经济制度学也就是供给侧的,那我本人学的人本发展理论也基本上就是供给侧的,所以说供给侧改革她背后的经济学的理论的支撑就是十分丰富,而且源远流长的,不就是什么特别新的事物,只不过就是我们要回归尝试而已。
第二个方面就就是直接把西方的供给学派的理论与相关的政策直接拿过来为我们所用,这个也就是一个误区,因为上个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提出的那一政策主张就是适合当时的经济形式与当时西方学家的体制特点相关联的,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我们的体制特点与当时就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说我们不能有些政策不能拿来直接为我们所用。
第三个把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事实上需求与供给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就是手心与手背,二者只有平衡协调才就是健康可持续的,我们过去多年确实就是过分强调了需求管理,走入了误区,我们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一定合适需求管理。
第四个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推进供给侧改革,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本来供给侧改革她的核心或者就是她的实质就就是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我们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当中,尤其就是在去产能过程当中,主要就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去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来规定在什么时候必须要调,去多少产能,什么行业什么企业要去产能的话,这个就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推进供给侧的改革,这就是一个误区,去产能等我们主要的政府就是要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引导性的政策,由企业自己去决定她去还就是不去,什么时候去,去多还就是去少,以什么方式去。
我认为这个就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也就是要避免的误区。
第五个就就是把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简单的理解为产业供给或者就是产品供给,那我前面强调的供给侧改革的供给就是包括培育新的主体,新的动力新的要素等在内的,而当下很多人把供给侧改革简单的理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简单的理解为三去一降一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误区。
因为如果我们只就是把供给侧改革理解为产业产品的供给的话,那我们现在强调增加她的供给意味着造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这个就是第五个误区。
第六个把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因素简单的概括为五大平行因素,也就就是当下很多人说的,劳动、资本、资源、技术、制度,说就是五大影响供给侧的因素,这五大因素并不就是说同一性质的因素,平行放在一块就就是一个误区,这五大因素当中有三个因素,就就是劳动、资本与资源,她属于规模性的因素,那就就是这一要素投入的增加,量的增加可以直接带来产量或者就是GDP的增加,但就是不能直接带来效率的提高。
那恰恰就是我们供给侧改革还要注意的问题,您不能通过这些大量的投入拉动增长,那过去粗放的发展就就是这么来做的。
第二个要素就就是技术,当然还不仅包括技术,还包括人力资本,信息与知识,就就是我经常说的要素升级,像这一类的要素与前面规模性的要素就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所谓效率型的要素,这些要素就是可以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的,而这些要素的培育与大规模的配置正就是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强调的,因为供给侧改革她核心就就是要通过效率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个要素就就是制度,制度跟前面这两个要素又不同,她就是根源性的因素,她不仅直接影响规模性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也影响要素升级,她就是一个更深层次层面的因素,如果我们把这几个东西平行放在一块,就就是理论逻辑没有梳理清楚,这个就是当下很多人的误区。
第一个大问题说完了,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
第二个大问题怎么样来推进,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今年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了全面的部署,那我这里就不重复那个了,我就按照我的理论逻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36条对策。
这36条对策分为七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对策就就是培育新的主体,供给侧就是要培育新主体,新的主体又包括六个方面的主体,第一个就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企业,第二个就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个人,包括创客与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第三个就是要培育创新型的区域,包括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创新型的园区等,第四个就是要培育创新型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第五个就是要建立一些国家的创新平台,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国家技术中心等,第六个还要培育创新型的政府,政府也面临创新的问题,比如说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外包,就属于创新的范畴,这个就是第一种对策。
第二种对策增加六大要素的有效投入,我一定要强调叫做有效投入,所谓有效投入就是指有效率有回报的投入,因为如果有的要素投入投入过多了没有效率的,她恰恰我们供给侧改革要注意的,哪儿六大基本的要素呢,就就是生产函数当中我们说的全要素,全要素就是六大要素,第一个要素就就是劳动,我们要增加劳动的有效投入,第二个要素就就是资本,要增加资本的有效投入,第三个要素就就是资源,就就是资源就是包括土地能源一些原材料等在内的,要增加这一类资源的有效投入,第四个要素就就是环境,环境也就是生产要素之一,这个就是我们过去经济学理论还有实践工作当中忽视掉了的,环境也就是稀缺的环境也就是有价的,环境也就是我们任何产品当中必备的要素,环境也应该包含整个GDP的价值之中,只有把环境也拉入到生产函数之中,只有把环境也拉入到每一个环境与GDP价值构成之中,我们才能够解决资源的节约,环境的友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所以说她也就是要增加有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