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机械化教案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高连兴、王和平、李德洙主编,《农业机械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一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绪论
课时
3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体系与展望;熟悉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概念、意义与作用;了解国外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安排。
教学重点
喷雾机械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喷雾机械的主要工作部件。
教学难点
喷雾机喷头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病菌、害虫和杂草的侵害,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丰产丰收。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法。其所用的植保机械,实际上就是用来喷施化学药剂的机械。
教师所在系:机电工程系
讲授课程:农业生产机械化
教师姓名:刘玉乐
教师职称:讲师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
天津农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学分
2
总学时:54学时
讲课:40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14学时
课程类别
(√)
理论课()公共课()必修课(√)
实验课()专业课()院级任选课()
授课年级
04级农学1、2班
授课专业
课时
2
教学目的
掌握播种机的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和使用调整;了解播种施肥的技术要求和播种作业的监控装置;熟悉施肥机械的类型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播种机的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和使用调整。
教学难点
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和使用调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播种和施肥作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农业增产的基础,为此,播种和施肥机械应满足农业技术要求。随着农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播种和施肥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0绪论
0.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体系与展望;
0.2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概念;
0.3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0.4农业生产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与作用;
0.5国外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
0.6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安排。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记
结合农业生产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讲授,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3电动机
3.1概述
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3电动机的运用
3.4常用的电器设备
3.5安全用电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记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六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四章机械基础知识
课时
3
教学目的
了解机械相关的概念;熟悉常用的金属材料;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钢的热处理定义及工作过程;熟悉平面四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5土壤耕作机械
5.1概述
5.2耕地机械
5.3整地机械
5.4旋耕机
5.5深松机具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记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八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六章保护性耕作
课时
2
教学目的
了解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掌握国内外关于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增产机理、效益、工艺体系;了解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开展情况;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接受保护性耕作这一最新的耕作形式。
教学难点
内燃机有关的基本名词和术语;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内燃机是汽车拖拉机的动力源,是汽车拖拉机最重要的部件。内燃机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便于移动以及起动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上。目前,为解决能源与大气污染问题,国内外正致力于发动机尾气排放与净化以及探索其它新能源内燃机的研究工作。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1.3内燃机的构造
1.3.1曲柄连杆机构;
1.3.2配气机构;
1.3.3冷却系统;
1.3.4润滑系统;
1.3.5燃料供给系统;
1.3.6起动装置。
1.4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5油料基本知识
四、课后作业
四行程汽油机与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为什么?
课后记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教学重点
国内外关于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业环节。
教学难点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业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被认为是人类耕作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保水保土,减轻人类耕作对环境的破坏,增产效果明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教学重点、难点
1.内燃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拖拉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应用;
3.保护性耕作;
4.植物保护机械;
5.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
6.谷物清选与干燥设备;
1、使用教材:
蒋恩臣主编,《农业生产机械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主要参考书: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授课周次
第十二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九章灌溉机械与设备
课时
4
教学目的
了解常用灌溉方法及其优缺点;农用水泵的类型及一般构造。熟悉水泵的选型和配套;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节水灌溉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掌握离心式水泵的一般构造和工作过程;离心式水泵的性能参数指标和特性曲线;喷、滴灌及其设备。
教学重点
离心式水泵的一般构造和工作过程;离心式水泵的性能参数指标和特性曲线;喷、滴灌及其设备。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农业生产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与作用;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6保护性耕作
6.1概述
6.2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条件与问题
6.3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
6.4保护性耕作的工艺体系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记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能增强对保护性耕作的理解。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十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七章播种和施肥机械
二、学生课前准备
三、课堂教学过程
8植物保护机械
8.1概述
8.2液力式喷雾机
8.2.1类型
8.2.2构造与工作原理
8.2.3主要工作部件
8.3气力式喷雾机
8.4植保机械的使用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记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国内外先进的植保机械图片资料,从而说明高科技运用于农业机械的广阔前景。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内燃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一台内燃机由上万个零件组成。但从总体上看,都是由两个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柴油机则没有点火系统。若评价一台发动机的好坏,需要有一批性能指标来衡量。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二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一章内燃机
课时
3
教学目的
了解内燃机的定义、类型及一般应用情况;掌握内燃机的系列和型号;掌握内燃机有关的基本名词和术语;掌握单缸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多缸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顺序及工作间隔角度;熟悉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系列和型号;内燃机有关的基本名词和术语;单缸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多缸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顺序及工作间隔角度。
课后记
课程名称
农业生产机械化
授课周次
第三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一章内燃机
课时
3
教学目的
掌握内燃机的主要构造、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熟悉柴油、汽油、润滑油等油料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主要构造;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柴油、汽油、润滑油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内燃机燃料供给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教学重点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