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5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第15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在不通行地沟中,供热管道支吊架的跨距宜采用比最大允 许间距小一些的间距。因考虑无法检修而当个别支架下沉时,会 使弯曲应力增大,从安全角度考虑,宜缩短些间距。 对架空敷设管道,为了扩大支吊架的跨距,可采用基本允 许应力较高的钢号制作钢管或在供热管道上部加肋板以提高其刚 度。 水平90℃弯管两支吊架间的管道展开长度,不应大于水平直 管段上支吊架最大允许跨距的0.73倍; 直管盲端两支吊架间的管 道长度,不应大于水平直管段上支吊架最大允许跨距的0.81倍。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图15-1 多跨距供热管道弯矩图 1--管线按最大角度不大于管线 坡度条件下的变形线;
图15-2 活动支座间供热管道变 形示意图 2--管线按允许最大挠度ymax条 件下的变形线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一)按强度条件确定管道支吊架允许跨距 供热管道支承在支吊架上,管道断面承受由内压和持续外载产生的一 次应力。根据《技术规定》,管道在工作状态下,由内压和持续外载产生 的轴向应力之和,同样不应大于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值。 由于支承在多个支吊架的管道,可视为多跨梁。根据材料力学中 均匀载荷的多跨梁,其弯矩如图15-1所示。最大弯矩出现在活动支座处。 根据分析,均匀载荷所产生的弯曲应力,比由于内压和持续外载所产生的 轴向应力大得多。为了计算方便,本书第三版在确定支吊架跨距时只计算 由均匀荷载所产生的弯曲应力,而采用一个降低了的许用应力值(称为许 用外载综合应力),管道自重弯曲应力不超过管材的许用外载综合应力值, 以保证管道的安全。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套筒补偿器伸缩过程中的摩擦力,理论上应分别按拉紧螺 栓产生的摩擦力或由内压力产生的摩擦力两种情况进行计算。算 出其数值后取较大值,但往往缺乏基础数据,工程实际中摩擦力 由产品样本提供。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Sm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取用哪种公式计算与所选管子的生产工艺有关。对于无缝 钢管,当采用热轧生产控制外径时,可按外径公式确定最小壁厚; 当采用锻制生产或挤压生产控制内径时,可按内径公式确定最小 壁厚。对于有纵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焊缝钢管,亦按管子外径公式 确定最小壁厚。
B
°
B A
图15-4 常见的自然补偿管段的受力及变形示意图 (a)L型自然补偿管段;(b)直角弯自然补偿管段;(c)Z型 自然补偿管段 Lch——长臂;LD——短臂;L——中间臂
L'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在自然补偿管段受热变形时,与方形补偿器的不同点,在于直 管段都分有横向位移,因而作用在固定支点上有两个方向的弹性 力( Px 和 P y ,见图15-4).此外,一切自然补偿管段理论计算 公式,都是基于管路可以自由横向位移的假设条件计算得出 的.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活动支座,它妨碍着管路的横向位移, 而使管路的应力会大.因此,采用自然补偿管段补偿热伸长时, 其各臂长度不宜采用过大数值,其自由臂长不宜大30m.同时, 短臂过短(或长臂与短臂之比过大),短臂固定支座的应力会超 过许用应力值.通常在设计手册中,常给出限定短臂的最短长 度.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直管计算壁厚Sc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式中
c———直管壁厚负偏差的附加值, mm;
如已知管壁厚度,进行应力验算时,由内压力产生的折算应力不得大 于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即:
eq
t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对于地下敷设和室内的供热管道,外载荷重是管道的重量(对蒸汽 管包括管子荷保温结构的重量,对水管还要加上水的重量)。对于室外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q值还应该考虑风载荷的影响。 (二)按刚度条件确定管道支吊架允许跨距 管道在一定的跨距下总有一定的挠度。根据对挠度的限制而确定支吊架 的允许间距,称为按刚度条件确定的支吊架允许跨距。 对具有一定坡度i的管道,如要求管道挠曲时不出现反坡,以防止最 低点处积水排不出或避免在蒸汽管道启动时产生水击,就要保证管道挠曲 后产生的最大角应变不大于管道的坡度(见图15-2管线1所示)。管道在 一定跨距下总有一定的挠度,由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挠度不应超过支吊架跨 距的0.005(当输水,放水坡度i=0.002时)。对于连续敷设均布载荷的水平直 管支吊架最大允许跨距,供热工程中大多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3
L m a x = 0 .1 9
1 0 0 E t Ii 0 q
式中 q——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载荷,N/m,q=管材重+保温重+附加重; Et——在计算温度下钢材弹性模量,MPa ; I——管道截面二次距,cm4 ; io——管道放水坡度, io≥0.002。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供热管道安装投运后,由于管道被热媒加热引起管道受热伸长。 管道受热的自由伸长量,可按下式计算:
x ( t1 t 2 ) L
——管道的热伸长量,m; ——管道的线膨胀系数(见附录15—1),一般可 6 ℃; 取 1 2 1 0 m/m· t1 ——管壁最高温度,可取热媒的最高温,℃; t 2 ——管道安装时的温度,在温度不能确定时,可取为 最冷月平均温度,℃; L ——计算管段的长度,m。 如前所述,在供热管网中设置固定支架,并在固定支架之间设置各种 形式的补偿器,如自然补偿器、套管式、波纹管、方形或球形补偿器等, 其目的在于补偿该管段的热伸长,从而减弱或消除因热胀冷缩力所产生的 应力 。
L L m a x L m in
式中
( t m ax t a )
L in
t
——套筒行程(即最大补偿能力),m; ——考虑 管道可能冷却的安装裕度,mm; 2 ——钢管的线膨胀系数,通常取1 .2 1 0 m m / m ℃ ——供热管道的最高温度,℃ ——补偿安装时的温度, ℃ ——热力管道安装后可达到的最低温度, ℃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1 概述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任务是计算供热管道由内压力、外部荷载和 热胀冷缩引起的力、力矩和应力,从而确定管道的结构尺寸,采取 适当的补偿措施,保证设计的供热管道安全可靠并尽可能经济合理。
进行应力计算时,主要考虑下列荷载所引起的应力: 1.由于管道内的流体压力(简称为内压力)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2.由于外载负荷作用在管道上所产生的应力。外载负荷主要是管道 自重(管子、流体和保温结构的重量)和风雪载荷(对室外管道)。
p 0 . 5D Y S - a
eq
eq
o
S - a
式中
——内压折算应力,MPa; S ——管子最小实测壁厚,mm;
二、管道支吊架的跨距的计算
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管道支吊架的跨距, 以节约供热管线的投资费用。管道支吊架的最大跨距(允许跨距), 通常按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来确定。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一、管壁厚度的确定
供热管道的内压力为一次应力,承受内压力的最小壁厚Sm的计算: 按直管外径确定时:
sm
按直管内径确定时:
pDo
2[ ] 2 Y p
t
a
sm=
p Di 2 a 2Y pa
t
2 2p 1 Y
式中
x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3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各种补偿器的结构型式及其优缺点已在第十三章述及。下面就几种 补偿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验算问题,予以简要的介绍。
一 方形补偿器
方形补偿器是应用很普遍的供热管道补偿器。进行管道的强度计算时, 通常需要确定: 1.方形补偿器所补偿的伸长量 2.选择方形补偿器的形式和几何尺寸; 3.根据方形补偿器的几何尺寸和热伸长量,进行应力验算。 验算最不利断面上的应力不超过规定的许用应力范围,并计算方形 补偿器的弹性力,从而确定对固定支座产生的水平推力的大小。 根据《技术规定》,管道由热胀、冷缩和其它位移受约束而产生的 热胀二次应力,不得大于按下式计算的许用应力值。
四、波纹管补偿器
波纹管补偿器按补偿方式区分,有轴向、横向及铰接等型式。在供热 管道上轴向补偿器应用最广,用以补偿直线管段的热伸长量。轴向补偿器 的最大补偿能力,同样可从产品样本上查出选用。 轴向波纹管补偿器受热膨胀时,由于位移产生弹性力,可按下式计算:
t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式中 ——直管的最小壁厚, mm; p——设计压力,指管道运行中内部介质最大工作压力。 对于水管道,设计压力的取用,应包括水柱静压的 影响,当其低于额定压力的3℅时,可不考虑。 MPa; D0 D i ——管子外径, mm; ——管子内径, mm; t [ ]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MPa; Y ——温度对计算管子壁厚公式的修正系数; a ——考虑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 mm; ——许用应力的修正系数。
j
t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