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3——7自然段,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内容
1、播放片段,激发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战火连绵,人民饱受煎熬,先请大家一起走进战争的残酷场面吧。
(视频或者图片)
2、回顾课文内容
刚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二战期间德国侵略法国的战争场面。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法国人民纷纷起来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光荣行列。
文中的伯瑙德夫人一家就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和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一起面对——引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
二、理清重点段落的线索
正如文中所说,伯瑙德夫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将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这虽然骗过了敌人几次严密的搜查,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于是,围绕着半截蜡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故事中发生了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2、生汇报,教师小结。
(三次:(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
3、文章情节如此曲折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过渡: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蜡烛越来越短,绝密情报的暴露也就在一线之间。
此时此刻对于伯瑙德夫人一家人来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了。
三、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夫人:
1、我们先来看伯瑙德夫人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自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波浪线勾画她怎么说的。
谁能告诉大家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板书:吹熄。
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
2、伯瑙德夫人当时紧张吗?焦急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
3、她这焦虑的心情被敌人感受到了吗?——没有
你从哪里知道的?——“轻轻把蜡烛吹熄”
请同学做动作——吹蜡烛,轻轻吹蜡烛
通过两次吹蜡烛,你体会到什么?
师:尽管想立刻把蜡烛吹灭,但是她还是做出不紧不慢的样子,引读——轻轻把蜡烛吹熄。
尽管内心已经是惊涛拍岸,可是脸上却是波澜不兴,不动声色。
齐读。
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伯瑙德夫人怎样的品质?(镇定,从容······)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指读句子。
(说话的平淡语气)她好像是在和德国军官聊天,又好像是在为德国军官能够更好地阅读提供方便。
让我们一起装用出漫不经心的语气对德国军官说这句话。
4、小结:从伯瑙德夫人的语言和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她在敌人面前的从容镇定。
5、齐读:当这半截藏着重要情报的蜡烛在敌人面前燃烧着的时候,伯瑙德夫人努力压
抑住内心的紧张。
她是这样做的——引读句子。
过渡:就在我们和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以为危机过去了的时候,故事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令人心惊的变化?——蜡烛再次被点燃
请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伯瑙德夫人此时心里的想法。
6、(课件)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不堪设想”什么意思?
不堪设想就是不敢设想。
那么伯瑙德夫人不敢设想的后果是什么呢?
(课件):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请用这样句式说说可能出现的后果。
生一: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将告结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生二: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参加秘密情报的工作人员们将要牺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生三: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解放祖国的大计将受到重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引导学生感受“不堪设想”
师:这太可怕了,可怕得让人不敢想,
因为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伯瑙德母子三人的性命将告结束,后果是——(不堪设想)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参加秘密情报的工作人员们将要牺牲,后果是——(不堪设想)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解放祖国的大计将受到重创,后果是——(不堪设想)师:由此可以看得出当时真的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
过渡:事情已经发展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伯瑙德夫人的努力失败了,为了不引起德国军官的疑心,她不能再采取行动了。
但是妈妈在危机时刻的镇定却感染了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哥哥雅克和妹妹杰奎琳的表现吧,自己认真读5、6、7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勾画出他们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兄妹俩的表现,同时请在书上批注自己的体会。
(板书——雅克,杰奎琳)
汇报交流:雅克:
1、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雅克还像事情刚刚发生时那样吓得脸色苍白吗?
雅克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板书:端走。
(课件:板书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
)
2、你觉得他表现得怎样?(从容,机智,冷静)
你从具体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慢慢地)蜡烛越来越短,危险越来越近,雅克心急如焚,但是他却慢慢地站起来,在狡猾残暴的敌人面前掩饰得多么好啊,多么机智冷静啊。
指读
3、谁还体会出他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平淡,随意。
指读。
虽然雅克心里万分紧张,但是当他说话的时候,显得多么随意啊。
谁来当雅克,不经意的说说这句话?
4、对于雅克的表现,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具体词语是?
(从容地、默默地)当雅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他可能想些什么呢?师:多么机智冷静勇敢的孩子啊!
5、这时候的蜡烛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家人随时都可能丧命,他却选择和家人待在一起,多么勇敢啊!十二岁的雅克表现出和妈妈一样的从容镇定,多么令人钦佩。
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男孩子们一起来读五、六自然段。
杰奎琳:
过度: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马上就要燃烧到铁管处了,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
1、年仅十岁的杰奎琳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板书:端走。
(课件:突然,杰奎琳娇声对德国人说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师:从杰奎琳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天真、可爱、聪明……)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
指名女同学读杰奎琳的话。
杰奎琳这样说多么像可爱的女儿在向慈爱的父亲撒娇呀,请女生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师:还有补充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的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
这句话中的“高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如果杰奎琳不是很高兴的话,德国军官一定会起疑心。
她这个态度不仅在讨好德国军官,而且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一样,更能唤起德军官对小姑娘的爱怜之情。
师:那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2:高兴。
师:是啊,杰奎琳高兴的语气让德国军官觉得她更加可爱,更觉得她就像自己的女儿,女儿要睡觉,父亲当然舍不得让女儿摸黑上楼,所以德国军官马上同意杰奎琳拿走蜡烛。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我们从这些地方都体会出了杰奎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镇定和机智,勇敢)
师:10岁的杰奎琳用她的聪明、勇敢、镇定,把即将发生的灾难解除了,因为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的时候,蜡烛——生:熄灭了。
师:这个只有十岁的,娇小可爱的女孩子,在全家人命悬一线的时刻,面对凶恶残暴的德国军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化险为夷了,让我们用读来感受杰奎琳的可爱和机敏吧。
女生当杰奎琳,男生当德国军官,老师读旁白。
四、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保护绝密情报,他们沉着冷静地和敌人周旋,生死攸关的烛光终于化险为夷。
绝密情报没有暴露,中转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安然无恙。
1、那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做到舍生忘死的呢?(源于对国家的热爱)(板书:热爱祖国)
2、你能想象一下,当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续写训练)
(设计意图:文章的续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
)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场没有硝烟却扣人心弦的战斗,记住伯瑙德一家人的机智勇敢,记住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引读课题),同时,也让我们全体起立,祈祷全世界人民永远地:远离战争、共享和平。
六、布置作业:
1、假如你在现场,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你有什么好办法化险为夷?
2、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伯瑙德夫人吹熄从容镇定
雅克端起机智冷静热爱祖国
杰奎琳端走可爱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