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茄科蔬菜病害

植物病理学-茄科蔬菜病害


猝倒病症状
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 症状: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受 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 而绕茎扩展,逐渐缝缩呈细线状,幼苗地上 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地面。苗床湿度 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自色绵 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病原
瓜果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rzp,属鞭 毛菌亚门真菌 .
番茄灰霉病病原
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属半 知菌亚门真菌。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是露地和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 病害之一。该病发生后扩展迅速,流行性强, 如遇多雨季节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
番茄晚疫病症状

部位: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 症状: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 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 病健部交界处长白霉; 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引致植株萎焉; 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 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 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甜(辣)椒病害



辣椒病毒病 辣椒炭疽病 辣椒疫病
茄子病害

茄子褐纹病 茄子棉疫病
番茄苗期病害



猝倒病 立枯病 灰霉病 生理性沤根
番茄成株期病害



病毒病 叶霉病 灰霉病 晚疫病 早疫病 斑枯病
番茄生理性病害

脐腐病 裂果病 缺钾 缺镁
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以及由低温引 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期的主 要病害,全国各地大豆有分布,茄科和葫 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冬春季 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 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
番茄缺钾病
番茄缺镁病
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 界分布广泛。辣椒病毒并病发病率高、蔓延快, 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 绝产。成为辣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症状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 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健株略 矮。 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 或部分变成线状,。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发生 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 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 织,不深入茎、果内部。
番茄斑枯病
番茄脐腐病
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 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 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湿度大腐生霉 菌寄生其上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且 多发生在一、二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 乎同时发病。
番茄脐腐病病原


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尤其干旱时,水分供应 失常,番茄叶片蒸腾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与果实进行争夺, 或被叶片夺走,特别当果实内、果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 时,由于果实突然大量失水,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 腐。 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和棚素,致使脐部细胞 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或土壤中氮肥过多营养生 长过旺致土壤缺钙,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如果实 含钙量低于0.2%即引致发病。
辣椒疫病病原
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属鞭 毛菌亚门疫霉 属。
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又称疫病。全国各地 普遍发生,常造成茄子果实大量腐 烂而减产严重,烂果率达50%以上。
茄子绵疫病症状

部位: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 症状: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 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 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 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 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 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 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
番茄叶霉病症状

为害部位: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 症状: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 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 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 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 食用。
番茄叶霉病病原
褐孢霉, Fulvia fulva (Cooke)Cif, 属半知菌亚门真 菌。
立枯病症状
时期: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 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 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当 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 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 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原

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菌Hart -er称茄褐纹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茄 子 褐 纹 病
番茄晚疫病病原
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属鞭毛 菌亚门真菌
番茄晚疫病
番 茄 晚 疫 病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全国各地均有 发生,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 严重影响产量。
番茄早疫病症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 部位:主要侵害叶、茎、花、果。 症状:发病部位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 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部现同心轮纹,褐色或黑色,湿度大时生黑色 霉层。
茄科蔬菜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观察
单位:农学院植保系 制作人:张艳菊
茄科蔬菜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观察
茄科蔬菜病害



番茄病害 甜(辣)椒病害 茄子病害




1、绘制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 斑枯病病原形态图。 2、列表比较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的症状 特点。
番茄病害
侵染性病害 苗期病害 成株期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番茄病毒病病原


烟草花叶病毒(TMV)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卷叶病毒(TLCV) 苜蓿花叶病毒(AMV) 马铃薯X病毒
病原形态
CMV
TMV
番 茄 病 毒 病
花 叶 型 ---
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在我国大部分 番茄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是保护地番茄上 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叶片变黄枯萎,影 响番茄产量和品质。露地番茄虽有发生,但 不及保护地上番茄发生严重。该病仅发生在 番茄上。
番茄早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 Al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Jones et Grout. 属半知菌亚门真 菌。
番茄早疫病
番茄斑枯病

番茄斑枯病又称鱼目斑枯病、白星病,全国 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可危害露地和保护地栽 培的番茄,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叶片枯死, 对产量影响很大。除危害番茄外,还危害茄 子、马铃薯等多种茄科作物和杂草。
番茄灰霉病
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 茄科蔬菜以番茄、辣椒和茄子受害最重,一般 减产20%--30%,甚至高达50%左右。在储藏 运输中,也常发生。
番茄灰霉病症状

部位: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症状: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 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后期长出菌 核。 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 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 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 毁灭性病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 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 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 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辣椒疫病症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 部位:茎、叶、果实 症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 暗褐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暗绿色, 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 产生白色霉层。
茄子褐纹病症状

部位:叶、茎及果实, 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被害。 症状:发病部位出现褐色凹陷斑,叶片初生苍白 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斑,边缘深褐,中 央浅褐或灰白,有轮纹,上生大量黑点果实染病,产 生褐色圆形凹陷斑,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排列成 轮纹状,病斑不断扩大,可达整个果实,病果后期落 地软腐,或留在枝干上,呈干腐状僵果。
辣椒炭疽病症状

部位: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叶片和果梗。 症状:果实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褐色, 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斑凹陷,斑面 生隆起的不规则形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 橙红色小颗粒。干燥时病lletotrichhum capsici Bulter.
辣椒病毒病病原



烟草花叶病毒(TMV)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卷叶病毒(TLCV) 苜蓿花叶病毒(AMV) 马铃薯X病毒
病原形态
CMV
TMV
辣椒病毒病蕨叶型
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世 界性分布。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一般病 果率5%左右,严重时达20-30%,对辣椒品质、 产量均有一定影响。此病除危害辣椒外,还 侵染茄子和番茄。
番茄斑枯病症状



发病部位:叶片、茎、果实 发病时期:各生育期 症状:发病部位产生边缘暗褐色,中央灰 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略凹陷的病斑,直 径1.5-4.5mm左右,病斑上散生少量黑色 小点。
番茄斑枯病病原
病原为番茄壳 针孢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 属于半知菌亚 门壳针孢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