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法案例分析练习题

环保法案例分析练习题

环保法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1
某市机器厂(甲)家属楼与棉纺厂(乙)纺织车间仅一墙之隔。

纺织车间2003年4月新上一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鼓风机日夜运作,致使楼房的居民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甲厂职工多次反映,要求环保部门予以处理。

2003年9月市环境监理总站经调查、监测证实,该车间厂界噪声为74.2分贝,所处区域为Ⅱ类混合区。

为此市环保局向乙厂下达书面通知, 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 但乙厂置之不理。

2003年11月,市环保局对乙厂作出行政处罚:(1) 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25000元;(2)追缴滞纳金1500元;(3)罚款5000 元。

乙厂不服,提出几点理由:(1) 污染源所在地建在先,甲厂住宅楼建在后,责任在甲厂选址不当;
(2) 主要污染源鼓风机系国家定点厂家生产,低噪音符合排放标准,出现高噪音应属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问题】
1 、你认为乙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依据环境法,请具体分析说明乙厂有无违法行为?
2 、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 、如果你是甲厂的代理人, 你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解决该案的问题?
案例2
湖北省某市三义垃圾处理站本靠近市郊,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站的位置逐渐发展为城市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于是不断有人找该站商量, 愿出高价租用该垃圾站改作他用。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该站想出两全其美的策略,一方面将垃圾站高价出租,另一方面将所辖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全部拉到位于市郊的省级竹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填埋。

【问题】
1、三义垃圾处理站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如群众举报,应向哪些部门投诉?
案例3、
滨海化工总厂(甲)建1992年1月。

东临海滩,厂外是环乡河,有水产养殖场(乙的几千亩鱼塘,是渔业养殖密集区。

甲厂建厂时按设计规划的要求,投资安装了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处理后排入东海。

设计中只允许有一个排污口,往东海排污,连生活污水也不准排入内河。

甲厂在施工时却设置了三个排污口,一个排向东海,两个排向环乡河。

农民某丙承包丁养殖场200 亩鱼塘。

养鱼用水除雨水外,全部从环乡河中抽取。

1992 年3月初,某丙投入鱼苗1万多公斤,几天内发现鱼苗相继大量死亡,损失计10万元。

某丙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要求调查处理。

环保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甲厂在环保设施没有验收的情况下,于1992 年2 月进行试生产,致使硝基苯车间每小时排出的100 吨冷却水中带有毒性物质硝基苯。

经测定,环乡河及某丙承包的鱼塘中,硝基苯含量超过渔业标准 5 倍——7 倍。

调查过程中, 3 月中旬甲厂又发生硝基苯物料溢漏流入地沟事故, 最终也排入环乡河。

事故发生后。

甲厂即通知乙厂停止抽水,某丙的鱼塘因不到及时供水又造成大量鱼死亡泛塘,损失计5万元。

对此, 环保部门作出决定,对甲厂罚款5000 元,并要求甲厂赔偿某丙的全部损失15万元。

甲厂不服,理由是:(1)排入环乡河的是冷却水,仅含少量硝基苯,没有超过排放标准,某丙的鱼苗死亡是其经营不善造成的。

(2) 甲厂只对溢漏事故造成的5 万元损失承担责任。

因及时通知了渔场,应只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问题】
1 、甲厂的理由成立吗? 为什么? 你认为某丙的15 万元损失应由谁承担? 为什么?
2 、本案中甲厂的行为有哪些是违反环境法的? 应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 、从预防为主的环境法律要求看,本案有哪些不合法之处?找出其责任主体,并简要说明。

案例4
杨蓉住在二楼, 一楼是一家餐厅。

该餐厅每天排放大量的油烟, 致使杨蓉家在炎热的夏天也无法开窗通风。

更为严重的是, 杨蓉安装在二楼外墙的空调散热机, 由于长期被油烟熏, 已无法正常使用。

杨蓉多次找餐厅协商, 没有结果, 于是向环保局投诉, 要求其进行处理。

经环保局监测, 该餐厅油烟排放未超过国家标准。

经杨蓉要求, 环保局对餐厅造成杨蓉空调无法正常使用一事进行调解。

餐厅认为其排放的油烟未超过国家标准, 不存在违法行为, 不应承担杨蓉的经济损失。

调解不成, 环保局作出餐厅赔偿杨蓉3000 元经济损失的处理决定。

餐厅不服, 认为环保局处理不当, 于是以环保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撤销环保局的处理决定。

【问题】
1 、餐厅不予赔偿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2 、法院是否受理此案?
案例5
1998 年12 月23 日, 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的朱某、赵某两人发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费河库区( 省级)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陕县火电厂河段有野水鸭嬉戏认为用毒饵毒死野水鸭贩卖有利可图, 遂在某农药门市部购买了两袋共40 公斤剧毒农药到陕县火电厂河段湿地投放毒饵, 致使数百只野水鸭( 省级保护动物) 和数十只白天鸪(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毒死亡。

【问题】
1 、自然保护区分哪几级, 哪几区? 各区相关的保护规定是什么?
2 、朱某、赵某违反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3 、相关管理部门应如何处理?
案例6、
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

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

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

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

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

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
案例7、1999年,辽宁省某乡岗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1998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

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

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

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

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

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

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问题】(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案例8、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

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

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鸡场噪声已达80分贝和95分贝。

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

环保局在调解同时,对该厂罚款3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题】
(1)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
(2)该厂若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甲有何救济手段?
案例9、天原化工厂和重庆造纸厂分别位于同一条河的两岸,都向该河排放废水。

由于两厂排放的工业废水都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所以,对该河没有危害。

1995年夏季当地降雨少,河水水位下降,使得河水的净化能力明显减弱,为此,市环境保护局曾提醒过两家企业,要他们采取妥善的措施。

当年7月23日,张某引河水入鱼塘养鱼。

由于河水流量不足,致合不能充分稀释的两厂排放的废水含量过高,造成大量鱼和鱼苗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3万元之多,为此,张某向市环境保护局反映,要求化工厂和造纸厂对其经济损失负责,
请问:1、两家企业应当对这起污染损害事件负责吗?依据是什么?
2、环境保护局对本案中的两家企业分别给予了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你认为环境保护局作法正确吗?
案例10、湖南省某市河西开发区是该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一创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其环境意识非常淡薄,国家明文规定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竟然是在市环保局一再坚持、反复磋商两年,最后在市政府严厉批评下才拨出钱来上了马。

开发区委员会由于在环保问题认识上存在偏差,致使该市河西的环境管理出现一片混乱,河西近几年新上马的57个建设项目中仅有9个按国家规定进行了“三同时”建设。

耗资6000万元、生产色拉油的某厂,于1996年6月开始试生产,但未上环保设施,废水直接排入淞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1995年11月上马的某橡胶厂,未办理任何环保手续,小锅炉造成工厂四周浓烟滚滚,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1995年5月试生产的某印刷厂,虽投入60多万元上环保设施,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工厂废水已经造成严重污染,下游B市的农民纷纷投诉。

思考题:本案是否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