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文字学习型产品设计调研报告山东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目录导言4一.早教的重要性4二.阅读在早教中的地位4三.早教及早教市场在中国的情况5四.早教存在的问题51.孩子间的交流52.孩子与父母的交流53.产品使用周期和价位差异性较少,高端、本土化产品缺失64.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6第一章儿童认知和语言特点的调研7一.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7 1.幼儿的认识活动是无意识占优势72、幼儿的思维特点的以具体形象性为主83、幼儿期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10二.基于儿童认知和语言特点,走出产品设计的误区111.误区教育的代价112.产品设计作用定位113.产品设计出发点12第二章幼儿学习型软件13一.幼儿学习软件调查及与传统学习游戏工具的比较13二.我们的目标14三.幼儿期孩子发展特征及学习软件应有特点151.幼儿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性152.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15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154.儿童期是思维发展、构建的关键期,需各种知识作原料165.幼儿需与伙伴的交往发展社会技能166.幼儿生理的发展:16四.电脑应用的一些弊端17五.总结18第三章儿童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19一、传统的一般玩具19二、基于DIY理念的儿童益智玩具19三.学习产品22四、我们产品的改进与创新261.兴趣为先导:262.中国特色:263.人性化整合:264.升级服务:26第四章产品开发技术支持27一.基于产品的所需解决的材料和技术问题271.支撑材料282.显示屏技术283.屏幕手写输入284.可视电话功能28二.现有相关技术分析28液晶技术282.工程塑料303触摸屏314.远程监控技术36三:产品基础技术总结37第五章市场定位与产品功能39产品开发定位:39产品开发实现功能:39导言一.早教的重要性国内外的婴幼儿发展研究机构多年的研究表明,0~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有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
初生婴儿的脑发育比15岁孩子快1000倍。
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3岁前打下基础的。
0~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其成长的关键期。
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即使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甚至到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正规教育,家庭早期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方面仍起着先导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直至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关于童年最初阶段的意义已有很多论述。
乌申斯基说:“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而在幼年时期进入性格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逐渐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一个人在以后所掌握的一切总是不如他在童年时期所掌握的东西深刻。
”托尔斯泰说:“我今日为之献身的难道不正是那时为我所领悟到的?况且如此之多,如此之快。
后来我一生所领悟的还不及那时的百分之一。
现在的我距5岁的我不过一步之差。
”“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马卡连柯指出:在这以后,教育还在继续进行,人也在继续完善,然而总的说来,您已经开始享受成果了,因为您培育的花朵在5岁之前就已经绽蕾了。
”二.阅读在早教中的地位来自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一项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养成主动性和独立性。
而对于培养性格,只靠说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有效达到塑造性格的目的”。
“阅读是孩子长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国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原儿童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也指出,“阅读能有效培养儿童自主性格,这些影响将有可能伴随儿童一生”。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给孩子读书既能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性,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又能为孩子提供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有专家讲过:明智的家长应该在孩子10岁前帮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
但是由于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儿童在认读方面明显晚于国外的儿童,这就是的孩子自主探求知识的途径大为减少,降低孩子认识世界的信心,甚至在小学阶段由于认读上的困难,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接触的信息量又扩大的趋势,在认知范围上速度上较之从前有所变化,更早的掌握语言,认识文字,增强理解力是每一个家长的期望也是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的必然的要求。
所以,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在广泛的认知范围里,认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
儿童有无限的求知的欲望和吸收学习的能力,传统认为3岁和9岁是孩子认字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
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第一个最佳时期,我们有必要开发一种产品,充分利用儿童语言习得积极性的时机,在教会孩子认识世界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奇妙的文字,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早教及早教市场在中国的情况世界教育专家认为,早期教育是21世纪儿童教育的大趋势。
联合国文教组织亦发表报告称,教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世界各国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日益重视,欧美、日本、港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到上世纪80年代普遍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面向家庭提供服务,至90年代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和服务体系。
早期教育在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家庭的重视和实践。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90万。
以广州市为例,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5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1165元。
如果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 用于教育消费,最低的消费则为每月150元。
如此算来,中国大陆的早教市场潜力巨大,对较高档次的产品的需求也相当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父母的早教意识不断增强,都在为孩子的将来着想,“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愿望。
这也正是近年来早教市场持续升温的内在动因所。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早教产品鱼龙混杂,随便冠之以某个幼儿心理学家或者教育思想的的名称就牟取暴利,而其产品大大的言过其实,起不到对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的目的。
随着早教市场成为教育产业中最具潜力和前景广阔的天地的这一过程,我们有必要开发更为人性化和更高档次的学习性产品,全方位的培养孩子的素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早教存在的问题1.孩子间的交流一些教育和儿童心理专家对1000多名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
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专家们提出,目前儿童中多动症、孤独症、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孩子们缺少与伙伴游戏的时间有很大关系。
孩子们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原因不仅是现在的孩子少了,往往是由于家长出于卫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们相互串门儿,更不愿意孩子们一起开展户外活动。
一位教育专家讲过她看到的一个让人唏嘘的场面: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站在自家防盗门里隔着门在聊天,他们住在对门,可是很少到对方的家里去玩,因为家长不让他们去,这样的情景在大城市里并不少见。
大多数孩子根本不知道“串门儿”是怎么回事。
家长不让孩子们出去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没时间,二是怕孩子磕着碰着,承担不了责任。
2.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对于很多较高收入家庭的父母,由于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里,但是父母在孩子心里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这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的产品立足较高的层次,为他们开发一种和孩子互动的新方式。
3.产品使用周期和价位差异性较少,高端、本土化产品缺失市场上的很多早教产品值是用于很短的期限以内,极其简单的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巨大的知识需求量和学习形式的要求。
鉴于我们产品开发定位较高,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形式(不仅仅是销售),使的产品进入家庭,采用更为广泛地升级和换代方式,扩展使用期限,使得我们的产品成为链式服务结构的一种载体,甚至成为一种产业,为更多的人使用和喜爱,打造高端本土化产品。
4.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孩子有其特殊的认知和语言规律,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其特殊的活动形式和范围,在人机工程学意义上如何使儿童用的方便,学的快乐,使的儿童在较长时间里喜欢我们的产品,是针对当前产品在认知功能上一个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避免教育内容应“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应改变从重静态知识到重动态的活动,从重特征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重“掌握”知识到重“建构”知识。
而幼儿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各种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感悟和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李义娜)第一章儿童认知和语言特点的调研一.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幼儿的认识活动是无意识占优势所谓无意性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进行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中称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
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的。
所谓有意性,是指有目的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
(1)幼儿的注意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幼儿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体形象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才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
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
当然,注意的集中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受个性、兴趣、智力水平的影响。
兴趣浓厚,情感深沉,善于思考的幼儿,注意易于集中且稳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注意就是那扇门,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通过这扇门……”。
注意是幼儿认识的开始,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不论感知物体、回忆往事、思考问题,注意都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认识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更不可能深刻。
就象照像,不把镜头对准物体,调好光圈、焦距,再拍照,就得不到清晰的影像。
所以,只有注意集中,才能在大脑皮质留下深刻的痕迹,记忆才会牢固。
对幼儿进行的观察和实验都发现,幼儿智力与他们注意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掌握知识的速度快,而且记得牢,智力发展比较好。
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相反。
超常儿童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力集中,不受干扰。
注意是幼儿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先决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入学后学业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