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固体制剂研究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

中药固体制剂研究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方法:湿度实验 吸潮情况考察:通常测定平衡吸湿量和临界 相对湿度测定

2、固体制剂稳定性问题
固体制剂稳定性方面的特点



特点: 1、分解缓慢,内外变化不一 2、系统不均匀(如药物含量不完全相同, 分析结果难以重现) 3、多属于多相系统。除固相外。包括气 相(空气和水气);液相(吸附的水或 液态、液化的药物)。
23、栓剂 24、鼻用制剂(液体-滴
鼻剂、洗鼻剂、喷雾剂; 半固体-软膏剂、乳膏 剂);固体-散剂)
25、眼用制剂(液体-滴
眼剂;半固体-眼膏剂); 固体-临用配成溶液或混 悬液)
26、气雾剂、喷雾剂
药物剂型的吸收步骤
中药固体制剂常见问题举例



1、药物吸潮问题; 2、稳定性问题; 3、剂型中药物的容量问题; 4、挥发性成分的保留问题; 5、卫生学控制问题。
1、固体制剂吸潮问题
固体制剂吸潮的解决思路



1、提取、分离与纯化措施的改进 2、防潮辅料的选择 3、制剂技术与方法的改进 4、包衣辅料的选择 5、包装措施
考察固体制剂吸潮的实验方法



实验样品: 1、药物粉末吸潮实验 2、药物粉末加辅料吸潮实验 3、制剂吸潮实验 4、带包装的吸潮实验
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 除菌过程中,同时除 但加压滤过较安全适用 去一些微粒杂质。使 用时要配合无菌操作 技术,并加适当的防 腐剂
谢 谢
9、合剂 10、滴丸剂 11、贴膏剂(橡胶膏剂、
巴布剂、贴剂)
12、胶囊剂(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
6、煎膏剂 7、胶剂 8、糖浆剂
13、酒剂 14、酊剂 15、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2005版药典收载剂型----2
16、膏药(黑膏药、白膏药) 17、凝胶剂 18、软膏剂 19、露剂 20、茶剂(块状茶剂、袋装 茶剂、煎煮茶剂) 21、注射剂(注射液、注射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 溶液) 22、搽剂、洗剂、涂膜剂
中药固体制剂研究特点及 易出现的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 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中药新药与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5版药典收载剂型----1
1、丸剂(蜜丸、水蜜丸、水
丸、糊丸、蜡丸、浓缩丸)
2、散剂 3、颗粒剂 4、锭剂 5、片剂(含片、咀嚼片、泡
腾片、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 肠溶片)
环氧乙烷易穿透塑料、 纸板或固体粉末,因 此可用于纸或塑料包 装、对热敏感固体药 料、橡胶制品、衣物、 敷料及器械的灭菌。 甲醛比环氧乙烷的杀 菌力大,但穿透力差 ,只能用于空气杀菌 。 物体表面灭菌。多数 化学消毒剂仅对细菌 繁殖体有效,不能杀 死芽孢;目的在于减 少微生物的数量。 不耐热的粘度低的药 物溶液和相关气体物 质的洁净除菌处理。
新脱落或产生的微粒被经过的气流很快带 走,具有自行除尘能力;可避免不同药物 粉末的交叉污染;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 状态
层流是一种粒子流体连 续稳定的运动形式,使 一切粒子保持在层流层 中的运动
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无菌制剂的配制与灌封;能在最后容器中灭 菌的≥50ml注射剂的滤过、灌封;粉针剂的分装、压塞;无菌针剂、 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干燥、分装。 需除菌滤过但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无菌制剂的配液;能在最后容 器中灭菌的大体积注射剂的配液及小体积注射剂的配液、滤过、灌封; 滴眼剂和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的配液、滤过、灌封;不能在最后容 器中灭菌的油膏、霜剂、悬浮液、乳浊液等的配制与灌封;注射用原 料药的精制、干燥、分装。 片剂、胶囊剂、丸剂及其他制剂的生产;口服和外用原料药的精制、 干燥、分装。
将待灭菌的物品先用60~80℃ 加热 1h 以杀死繁殖菌,在室 温或孵化箱中24h,再同法操 作。 波长 254~257nm 的紫外线杀 菌力最强。属于电磁波非电 离辐射。 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 间的电磁波
紫外线灭菌法
适于物品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微波灭菌法
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对含 少量水分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也 有灭菌的作用
辐射灭菌法
β 、γ射线
密封安瓿和整瓶甚至整箱已包装 好的药品的灭菌。含挥发性成分 或不耐热药品的灭菌。
灭菌方法


特点
应用
气体灭菌法
利用化学药品的气体或产 生蒸汽进行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品有甲醛、 环氧乙烷灭菌、丙二醇或 过氧醋酸、乳酸、 β - 丙 内酯、三甘醇。
适用于不能采用加热 灭菌和滤过除菌的固 体药物或辅助材料等。 环氧乙烷杀菌力强, 可以杀死微生物的繁 殖体和芽孢。具有可 燃性,对皮肤、眼粘 膜有损害。
药物容量问题的表现

1、颗粒剂 2、片剂 3、胶囊剂 4、丸剂
固体制剂容量的解决思路

1、提取、分离与纯化措施的改进
2、高性能辅料的选择 3、制剂技术与方法的改进


4、固体制剂中挥发性成分的保留
挥发性成分保留的思路

1、吸附(其他药物、辅料)
2、包合(环糊精、微囊) 3、包衣 4、包装 5、贮藏




5、固体制剂卫生学问题
常见固体制剂的卫生学标准
剂 型 丸剂
细菌数
不含药材粉 含药材粉 口服与外用 阴道用 不含药材粉 含药材粉 不含药材粉 含药材粉 不含药材粉 含药材粉 1000 30000 30000 100 1000 10000 1000 10000 1000 10000
霉菌数
100 100 100 1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00 级洁 净区
10万级洁 净区
灭菌方法
火焰灭菌法 干热空气灭菌法
操 作
火焰直接灼烧物品 利用高温干热空气。 一般在干热灭菌器或高温烘 箱中进行。 应注意:①检查仪表;②排 尽空气;③准确记时;④安 全开启 灭菌时间一般为30~60min
特点
彻底、简便、应急的方法 干热空气穿透力弱,不均匀。因 此温度高、时间长。不适用于大 部分药品和橡胶、塑料制品。 被公认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F0=8~12) 采用饱和蒸气 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 完全杀灭芽胞 操作时间长,灭菌效果不理想, 杀死芽孢不完全。 常需添加抑菌剂。 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空 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 也起灭菌作用;紫外线是以直线 进行传播,穿透能力很差。 利用高频电场使物质内部分子极 化迅速升温。靠热力而灭菌。同 时微生物中的活性分子能被微波 高强度电场破坏。 能穿透到介质的深部,可以均匀 加热、升温迅速。 灭菌物品温度变化小; γ射线穿透 力强;适用面广;杀菌可靠,可 防止二次污染
浸泡与表面消毒 法
常用的有醇类、酚类、表 面活性剂、氧化剂等。如 70-80%乙醇;0.1-0.2%洁 尔灭、苯扎溴铵; 0.5% 苯酚;0.2-0.5%过氧醋酸
化学消毒剂大多仅能 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 而不能杀死芽孢,能 控制一定范围的无菌 状态
滤过除菌法(常 用有微孔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滤 器、垂熔玻璃滤 器、砂滤棒)
应用情况
耐热容器及器械。 适用于耐热容器及器械、不允许 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耐高温 的粉末材料等。 耐湿热容器及器械;耐湿热药品 及材料。 适于含有抑菌剂药液的灭菌, 1~2ml 的注射剂及不耐高热的品 种灭菌 必须采用加热灭菌但又不耐较高 温度的药品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气与煮沸 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固体制剂染菌的途径



(1)原药材 (2)辅料 (3)制药设备 (4)制药环境 (5)操作人员 (6)包装材料
空气净化 系统分类


应 用 情 况
非层流型 洁净空调 系统
层流型洁 净净化系 统 1 0 0 级洁 净 区
净化调装置送入的空气 属紊流状气流
可使空气中夹带的混悬粒子迅速混合,由 小粒子聚结成大粒子;可使室内静止的微 粒重新飞扬;室内部分空气出现停滞状态
考察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


1、湿度实验(同前) 2、光照实验。照度4500±500Lx。固体制 剂的颜色变化测定---目测、分光光度法、漫 反射光谱法(准确、不破坏制剂) 3、温度实验。常规实验、经典恒温法、温 度指数法、台阶变温法(固体制剂难符合Arrhenius定
律)
3、固体制剂中药物容量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