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检验概述和笔迹特征
1.起笔、收笔动作 (1)起笔的笔法与动作 ① 直起笔 ② 侧起笔 ③ 回转起笔
(2)收笔的笔法与动作
2.单一笔画的行笔动作 (1)行笔的笔法 ①中锋 ②侧锋
(2)行笔的方向
(3)笔画的形态
3.连笔动作
(1)连笔的部位
(2)连笔的方向
(3)连笔的形态
八、笔痕特征
笔痕是笔迹的微观成分。 笔痕特征是个人书写运动作用于笔 尖反映在笔画中的特殊征象。 1.墨点与白点
(2)邻位笔画的距离
(3)偏旁之间的位置
2.比例特征
比例特征是指笔画和偏旁之间的大 小、长短、宽窄的关系。 (1)笔画的长短
(2)偏旁之间的大小
六、笔顺特征
笔顺是指书写时形成每一笔画的先 后顺序。 1.笔顺的分类 (1)规范笔顺 (2)通用笔顺
(3)特殊笔顺
2.笔顺的判断 (1)观察起收笔动向
(2)观察运笔趋势
(3)观察笔画或偏旁间的搭配关系 ①看笔画搭配距离的远近
(横横横竖横) (横横竖横横)
(横横竖横) (横竖横横)
(横竖横横横)
②看笔画的位置高低
③看偏旁间的搭配关系
(4)观察笔画交叉部位特点
① 粉笔字 ③ 圆珠笔字
② 铅笔字
④ 钢笔字
A.看压痕和划痕
B.看墨水洇散
七、运笔特征
物证笔迹的提取 和保存
物证笔迹提取、 保存方法
笔迹检材的要求
笔迹样本种类
收集笔迹样本方法
笔迹检验对样本的要求
保持原貌
全貌细目照片-比例尺 -平面或灰尘面-提取
笔迹清晰 具备检验条件
平时样本
可靠性
安全保存
原则上原件送检
实验样本
充分性
合法有效
可比性
受理鉴定
了解案情
查验物证笔迹
查验笔迹样本
办理受理委托手续
2.墨线与白线
(1)墨线
(2)白线
3.划痕与压痕
钢笔划痕特征
圆珠笔压痕特征
4.粗细与浓淡
符号
标点符号
修改符号
断句、用来表示词 句的语意和感情色 彩
文件书稿的字、词、 句进行修改、增删 及帮助阅读所使用 的标示性符号
外来数字符号,历史不长,但应用广泛。
虽笔画形态简单,但同样具有汉字的诸多 表现特征,在笔迹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容易被作案人忽视 注意数字间的组合特征
第三节 笔迹检验心理及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是大脑皮层有关中枢之间 的“暂时联系”接通的结果。 A.后天获得的 B.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C.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相结合 书写活动的形成 书写动力定型:书写活动达到“自主化” 书写技能与书写习惯:形成阶段 识字—仿写---表达 形成习惯后:初学阶段 提高阶段 A.书写运动的“自动化” B.词汇逐渐丰富 C.书写技能逐渐提高 定型阶段 1.书写运动成为自动化的过程 2.书写技能具有因循守旧的特点
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稳定性、反应性。是对鉴定客
体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关于客体同一问题的判断,是由具有专 门知识的鉴定人针对鉴定客体作出的,并且这种活动是在诉讼过程中 发生的。
种属认定:解决未知物属性问题的方法,指具有专门知识
和专门检验手段的鉴定人,依据反映形象或客体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 客体的种属或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等问题所作出的检验和 判断。
2.字形特征 (1)基本笔画的长短 (2)基本的运笔方向 (3)基本的运笔形态
3.字体特征
4.字的大小特征 5.文字的整体布局特征 (1)字行的方向与形态 (2)字间、行间的间隔 (3)字行与格线的关系 (4)页边的大小与形态
影响因素: ① 笔的种类 ② 持笔位置 ③ 字数 ④ 纸幅 字的大小作为反映书写习惯的笔迹 概貌特征之一,在笔迹检验中具有一定 的鉴别意义。
第二节 文件检验和相关学科的 关系
物证技术鉴定:通常是指对物质、物品、物 体和文书等有形物及其反映形象的鉴定。 物证技术鉴定的本意是对鉴定对象而言的, 是对可能称为证据的物质性材料所做的鉴 定。 刑事技术鉴定: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由公安等司法部门指定或委托具有专门知 识和技能的人,通过科学检验,就物证等 案件事实的关系所作的鉴别和判断。
二次简化字
(4)地区性习俗简化字
(5)职业性习俗简化字
3.行草写法
4.简缩写法
5.外来写法
牌
卡
胎
要
检材
样本
四、错别字特征 1.错字 (1)笔画的增减
(2)结构的颠倒
错字在笔迹检验中的特殊意义: ①具有稳定性 ②具有特殊性
2.别字
(1)同音别字 义无反(返)顾 直接(截)了当 崇洋迷(媚)外 大放绝(厥)词 流言非(蜚)语
(2)形近别字 负偶(隅)顽抗 如火如茶(荼) 鬼鬼崇崇(祟) 签暑(署)针炙(灸) (3)义近别字 残(惨)无人道 辣(棘)手
五、搭配比例特征 1.搭配特征 搭配特征是指笔画或偏旁之间交接部 位和相对位置的高低、远近关系。 (1)笔画的交接位置
(交接位置偏高) (交接位置适中) (交接位置偏低)
西方文件检验技术 1854年文件鉴定在英国被承认;1987年法国人 类学家阿﹒贝蒂发表了《笔迹的比对和同一认 定》;1903年俄国的布林斯基《文件的司法鉴 定》,1898年俄国皇家科学院授予布林斯罗蒙 诺索夫奖金。19世纪末美国的P﹒Frazer出版了 《文件鉴定手册》,1910年奥斯本出版了《可 疑文件检验》,1913年联合国开始承认专家的 笔迹鉴定。1956年,Ordway Hilton发表了《可 疑文件的科学检验》。
职权主义启动模式 专家辅助人 法院诉讼模式的改革 总体更倾向于大陆法系
第一节 笔迹检验的历史
《史记》、《二十四史》、《封珍式》、《疑狱集》、 《文献通考》、《折狱龟鉴》、《棠阴比事》、《洗冤 集录》等中有零星记载。 2000多年前出现文字,公元前300年有了类似现在的笔 (当时称为“聿”);公元前200年出现麻纤维的古纸, 105年蔡伦制造新纸(而二十世纪以来几项考古发现表 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纸”,这两 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隋朝发明了刻 版印刷术,唐代得以完善,约210年前,秦简《封珍式》 就有盗铸钱币的记载;公元前700年,东周时期就有了 印章,古称“玺”。 西汉出现鉴别笔迹的实例;唐代出现印章和变造文件的 鉴别;宋代有印刷假币的鉴别。约南北朝产生书画鉴定。
第一章
文件检验概论
法医类鉴定(病理、临床、精神病、物证、毒物) 物证类鉴定(文书、痕迹、微量物证、计算机、声像资料)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 建筑工程司法鉴定 司法会计司法鉴定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根据司法部2000年颁布相关鉴定执业范围规定,共计六 大类十三项。
文件检验
笔迹检验 印刷文件检验 印章印文检验(案一) 文件材料检验 污损文件检验 篡改文件检验 文件形成时间检验 特种文件检验(案二纸币)
影响因素
(1)执笔姿势 (2)执笔角度 (3)运笔动作 (4)运笔力度 (5)书写笔 (6)纸张 (7)衬垫物 (8)书写材料的黏稠度
委托鉴定的准备工作
综合评断作出鉴定结论 出具笔迹鉴定书
受理鉴定
比较笔迹异同
分析检材选择特征
委托鉴定的准备工作
物证笔迹的提取 与送检
收集笔迹样本的方法 和要求
必要委托函件 的准备
中国文件检验技术 1938年初版,1949年增订的《刑事警察科学全 书》;1943年徐圣熙的《笔迹学》是民国唯一 专著。 1956年公安部举办了文件检验专业培训班,培 养了公安系统第一批骨干; 1956年9月,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培 养了首批刑事技术研究生。组建了我国第一个 文件检验实验室。 1982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开始面向社会招收 文件检验专业本科生。陆续编写了文件检验学 专业教材。 某些政法院校刑事侦查、物证技术专业相继编 写文件检验相关内容。
对检材的概括了解
对检材的具体分析
在重复出现的字、偏 旁、笔画中选特征 在书写速度较快、笔画 较多的字中特征
笔迹特征的标识
正常笔迹的特点
书写条件变化笔迹的特点
在细微之处选特征
故意伪装笔迹的特点
从结构正常、运笔 自然的字中选特征
摹仿笔迹的特点
选择文字以外的特征
特殊情况下课选择 有疑问的特征
第二节 笔迹检验概念、任务
又称笔迹鉴定。指根据人的书写技能习惯 特性在书写的字迹、符号、绘画中的反映, 通过检材与样本笔迹的比较、鉴别,从而 确定文件物证书写人的专门技术。
(一)物证笔迹与嫌疑人的笔迹是否同一 人笔迹。 (二)一份文件上的几部分笔迹是否同一 人笔迹。 (三)多份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同一人 的笔迹。
六、仪器分析 (一)色谱分析---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对文件材 料中的某些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吸收光谱法IR等分子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原子光 谱法,但都是有损检验。近年来的显微分光光度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是无 损检验。 (三)X射线分析---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荧光法、X射线电子能谱法 (四)热分析 热分析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检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种分析 技术 (五)语音分析 借助语图仪-声纹仪 七、测量统计 测量统计是运用数学手段研究文件物证的空间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的方法。 (一)测量 (二)统计
广义上,是指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鉴定人运 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争议解决中涉 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 定意见的活动。 狭义上,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 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涉及的专门 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 活动。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