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美术》答辩试题

小学教师《美术》答辩试题

六一路小学第21届校级优质课大赛《美术》答辩试题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2.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几方面?①面向全体学生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关注文化与生活④注重创新精神3.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①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③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是按什么设定的?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5.美术课程分目标是从哪几个学习领域设定的?①造型.表现②设计.应用③欣赏.评述④综合.探索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包括哪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7.“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可分为哪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8.美术课程有哪些作用?①凸显视觉性②具有实践性③追求人文性④强调愉悦性9.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哪四个学段?①第一学段:1到2年级②第二学段:3到4年级③第三学段:5到6年级④第四学段:7到9年级10.各学习领域分别有哪三部分组成?①目标②学习活动建议③评价要点11. 《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什么放在首位?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12.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包括哪几个方面?①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②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③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1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②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④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4.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15.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总原则是什么?是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阶段教育的美术教学实际。

16.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可以从哪四个方面来理解?①接受和传播②创造手段③存在方式④培养目标17.一般来说评价时机可以从教学的不同阶段切入,包括哪三个阶段?①学习开始②学习过程③学习结束18. 《标准》提出了指向什么和什么的诸多要求?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19.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原则是什么?①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②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③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④力争美术主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⑤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⑥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20.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①美术课堂教学评价②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③教师综合素养的评价21.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①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②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③好钢要用在刀刃儿上。

④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⑤范例应具典型性。

22.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哪些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可操作性原则③可接受性原则④学科个性化原则⑤发展性原则⑥学生中心原则⑦全面性原则23.新课程标准主要修订了哪些部分?①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②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③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④注意思想与表达的辩证性。

⑤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⑥理清“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⑦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⑧对文本作精致化处理。

24.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美育25.美术课程以什么为导向,以什么为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为要求。

26.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选为特征。

27.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哪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28.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什么资源?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9.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方式有哪些?①学生自评②小组互评③教师评价④座谈交流。

30.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什么?①教科书②教师参考用书31.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什么样的现代公民?①人文精神②创新能力③审美品位④美术素养32.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哪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33.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两类?①创作②欣赏34.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①认识功能②教育功能③审美功能35.新课程标准是什么部门制定的?北京师范大学36.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什么?必修科目37.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8.第一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39.第一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40. 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哪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41.第一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和以造型游戏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42.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43.第二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44.第二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45. 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哪几点?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46.第二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47.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48.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与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49.第三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50.第三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1.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5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什么和什么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53.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54.第四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

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55.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是什么?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56.教学建议有哪些?㈠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㈡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㈢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㈣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㈤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㈦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㈧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7.评价建议有哪些?㈠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㈡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㈣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程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5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

59.教材编写建议有哪些?㈠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㈡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㈢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㈣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60.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㈠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㈡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

㈢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㈣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㈤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

㈥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㈦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