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旗教研中心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安俊义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党内活动。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将党员管理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融为一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党员管理教育和经济建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党员工程”、“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党员先锋岗”活动、“凝聚力工程”、“鱼水工程”、“党员为民服务周”、“党员扶贫活动”以及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既为党员所喜闻乐见,又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
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搞好教育。
把教育贯穿于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二是加强管理。
要制定目标,加强考核评比,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形式,强化活动效果;三是选好主题。
要根据改革开放和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影响的问题和难点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四是抓好骨干。
党员干部要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起表率和示范作用。
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应注意以树立典型,正面引导为主;重视党员在活动中的自我教育,注意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活动成为党员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使内容和目标寓于知识性、趣味性、形象化的活动之中。
教研中心召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5月15日下午,我中心在会议室召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党委书记安俊义做了动员报告,中心党政领导出席了动员大会。
安书记在动员报告中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我中心决定,从5月份至7月份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勤洁从政的意识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安书记动员中强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改革开放胜利成果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我中心新一轮改革和实施“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和认识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安书记要求全中心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涵义,要真正树立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党员干部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重政治品行、重生活品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关心和解决群众困难和疾苦,注重帮助困难职工、困难家庭,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表率。
安书记在充分肯定我中心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全中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性,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部门要负起“规范管理,廉洁从政”的总责,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执政教育,加强中心的各项制度建设,使我中心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最后,安书记希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全中心党员领导干部能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性,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体现出求真务实之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得到明显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业务能力、工作本领得到明显提高;改革意识、创新动力得到明显增强。
在开会前,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中心党支部的组织下纷纷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大家说:共产党员一定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广大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同胞之情。
”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号召,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希望灾区人民早日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一、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
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二、目标任务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梳理这一脉络后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全会还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重大原则。
专家表示,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5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三、3大部署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四、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