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2019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2019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

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

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

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

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

《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所谓福也。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

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

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 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

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

如《诗经》中《小雅?楚茨》云:“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二是婚恋。

婚恋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成为人们借以表达幸福感的一种形式。

《周礼》记载昏仪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些流程虽然烦琐,但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福。

三是节日仪式。

民间福文化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中,如春节、中秋节、除夕等。

中国人对福字的钟爱是民间福文化在民俗中的最典型的表现。

福字被广泛应用,甚至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象征。

春节贴福字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除了正贴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倒贴,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已到的习俗。

由于中国人对福字的偏爱,福字成为一种书法形式,并走向了艺术化。

后人编集的《百福图》《千福图》集中了福字的各种书法形式,是福字艺术的集大成,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摘编自李庚香、刘承《中华传统福文化及其新时代价值》)【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中华福文化始于周代,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大众文化。

B.周代福文化的内涵是上天赐予福祉且有条件、长寿、多子嗣等,而儒家福文化的内涵则演变为忠君、孝道。

C.民间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此外还表现在婚礼、节日仪式中。

D.相较于其他传统文化,福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阐释懦家福文化和民间福文化的内涵,总体上是分别按照纵向和横向思路展开论证的。

B.文章认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和备的含义,并引用《礼记.祭统》之语加以佐证。

C.文章以春节中国人正贴或倒贴福字的做法为事实依据,表明福字巳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象征。

D.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儒家福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的有机联系和巨大差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安是福的观念体现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求,而多子多福的观念则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繁衍的重视及宗法制对中国人幸福观的影响。

B.我国出现了世界文字史上绝无仅有的《百福图》《千福图》,主要是因为汉字中有象形、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形成了书法艺术。

C.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福的理解包括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古人注重修身的幸福观有利于保证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D.福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向往和理想,福文化是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还可为有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本课题组对全国42个主要城市2001? 2010年的曰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

这种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我国以煤烟和二次扬尘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也与天气气候条件以及局地因素的季节变化有关。

冬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植被干枯,西北风强劲,易引发起沙、扬尘天气;另外冬季,尤其是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抑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同时冬季为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故量大,更加剧了大气污染。

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多发生于西北的沙尘暴借强劲的西北风可长距离输送影响中国的不少城市,有时会席卷大半个中国,沙尘加大了空气中的含尘量,从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然而,夏秋两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相对于春、冬两季),而且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逆温出现的几率小,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空气质量无疑相对较好。

(摘编自调查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二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L。

材料三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D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

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

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

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

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

(摘编自《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人民日报》2019年3月28日)材料四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高敬)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 8%;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 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2%,21日,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报告,介绍了上述情况。

李干杰说,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同时,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

此外,他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

(摘编自《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人民网2019年4月21日)【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辐射强烈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使空气质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状况。

B.经过努力,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很大,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念不能动摇,哪怕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困难,也不能越过生态保护的红线D.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国有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治理前景值得期待。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二中变动率及季均值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AQI的波动幅度及周期性波动规律。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年的AQI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居中的特点。

C.由于冬季干燥易引发沙尘天气,天冷供暖又导致燃煤量激增,这使得AQI值达到一年中的顶峰。

D.空气质量指数能描述空气质量状况,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

【小题3】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从文体特征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壶水孔立文夕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魂丽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

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

”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

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

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

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

狼也停下来,蜷在地上。

漠野苍茫,四周静寂。

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

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成了一块铁板。

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

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

狼的眼晴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