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学第一讲绪论思考问题1人类经济社会面临哪些矛盾与挑战?2人类环境保护经历哪几个演变?3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之间的关系?4本门产业生态学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你认为学习本门课程对自身有什么帮助或意义?一、产业生态学的产生背景及意义思考:人类面临哪些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可举例说明。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与挑战挑战1转变人类现有的发展模式2开发新资源利用途径3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发及环境影响人类环境保护历程演变20世纪30-60年代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废物20世纪60-70年代污染末端控制模式20世纪90年代生产全过程控制模式:清洁生产21世纪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二、几个重要概念梳理循环经济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战略,强调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主要载体是产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学则是一门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运作机制及优化调控的科学;社会生态学则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运行规律和优化调控的科学。

产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工程学构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石和方法工具体系。

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中,主要关注于具体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

产业生态学是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学的组成部分。

第二讲思考问题1种群与生物群落的概念是什么?2生物群落中优势种与关键种的区别是什么?3生物群落中种内与种间主要有哪些关系?4产业生态群落的定义以及其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5产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结构组成是什么?6产业生态系统的发育分哪几级?试简要表述。

二、产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孕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中期~80年代中期)诞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蓬勃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三、产业生态学的内涵Industrial ecology is an approach based up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 that integrates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spects of the design, production, use, and termin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a manner that minimizes environmental impact while optimizing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and capital. (Definition by Manahan, 2001)产业生态学是这样一种手段,它基于工程学和生态学原则,把产业系统看成是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系统,其中人们力求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到处置过程将其环境影响减少至最小,并同时优化资源、能源和资本的使用。

研究视角:产业生态学是站在资源瓶颈和环境约束的角度审视人类生产活动与其依存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对象:产业生态学主要是研究企业行为、企业之间关联、产业与其依存环境的关系。

研究目的:认识和优化这种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生产活动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方面)、稳定性和持续性;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社会学等)产业生态学的核心原则: 全生命周期考虑原材料能源三废四、企业与生物体相似性传统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具有一定内部结构并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组织。

) 特征(6方面)1具有独立的行为2能利用能源和物质资源3能繁殖后代4具有应激性5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6生命是有限的企业(产业系统的组成个体)与生物体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相似性1能开展许多独立活动2使用能源和物质资源并释放废热和物质残渣3对外部刺激同样有反应4生命同样有限相异性1企业不是自我复制,而是生产无生命产品2并非像生物体一样有序地、可预测地经历不同生命阶段五、生态系统种群(population):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落(biocoenosis):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可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在生物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若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关键种(keystone-species):对其所在的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相对于多数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物种。

(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种的丢失和消除可以导致一些物种的丧失,或者一些物种被另一些物种所替代。

)同群落中的其他物种相比很重要,但又是相对的,这也是它与优势种的区别。

主要种内关系:1竞争、2自相残杀、3领域性、4社会等级主要种间关系:1竞争、2捕食、3寄生、4互利共生、5偏利共生、6协作共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成分:物质:水分、空气、 无机盐等 能量:阳光、热能等 2生产者: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 3消费者 4分解者 营养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六、产业生态群落产业生态群落:由一定区域内所有相关企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或共生体。

关键种企业:一些企业在群落中所使用和传输的物质最多、能量流动规模最庞大,对产业生态系统稳定起关键作用。

七、产业生态系统定义:在一定空间中存在的所有产业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产业生态系统结构组成1产业组织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产业生态系统的发育:第三讲:产业共生理论基础 思考问题1产业共生的定义是什么?2产业共生与产业生态体系的关系? 3产业共生与产业集群的区别?4产业共生网络与产业共生体系区别与关系? 5试举一产业共生的案例,并简要描述。

无限的天然资源 开采者或物质制造者(矿物、植物) 物质处理者“制造商” 消费者二、产业共生起源生态学中的“共生”指的是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调进化的共生关系。

产业共生模式1.共栖、互利型产业共生2.寄生型产业共生3.偏利型产业共生4.附生型(异生型)产业共生5.混合型产业共生三、产业共生内涵产业共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指产业内作为独立经济组织的企业之间,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所形成的共生体,该共生体促进了内部或外部、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既带来了企业效益的增加,又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

产业共生的特征1形成共生的群落性2系统内部的复杂性3资源使用的循环性4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5生产成果的增值性产业共生是产业生态体系中企业的一种优化组织形式,产业共生要比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富有更丰富的内涵,因为产业共生不但要求企业通过集聚形成产业集聚,而且还要求集聚中的企业之间必须通过环境方面的合作来实现整合效益的优化产业共生网络:由各种类型的企业在一定的价值取向指引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追求整体上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而彼此合作形成的企业及企业间关系的集合,是构成产业共生体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

产业共生体系:由产业共生网络及其依存环境(资源禀赋、制度安排、技术进步等)所构成的整体。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企业及企业间共生关系构成了产业共生网络,而产业共生网络及其依存环境构成了产业共生体系第四讲:产业共生形成机理思考问题1按照生产企业物料流程企业分哪几种环境责任?2企业环境过程市场化分哪几种模式?3产业共生网络的基本单元和基本要素是什么?4如何分析产业共生网络?5简述产业共生体系优化调控的基本思路。

二、企业环境责任(1)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培训(2)环境设计(3)绿色消费策略(4)延伸生产者责任(也称逆向物流)(5)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及废物资源化延伸生产者责任即企业既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原始制造者,即企业应该是这些废旧产品的最终责任处理者,然而,消费者消费了产品的使用价值,理应为其承担一定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负责,消费者付费”原则。

三、企业环境责任市场化机制1业务外包型:委托代理环境责任机制2内部协调整合型: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3信息共享型:废物资源交换利用模式四、产业共生网络类型1、基于基础设施和服务共享的多产业共生2、基于核心企业的产品配套型共生3、基于企业(集团)的共生思考问题:基于企业环境责任市场化,你认为企业之间的环境合作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合作结构(类型)?五、产业共生网络解析框架产业共生网络的基本单元是什么?物料输入产品输出产业共生网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至少要有两个有共生关系的独立单元产业共生网络解析经验框架六、产业共生体系优化调控调控机制——1环境责任委托/代理:构成产业共生网络的最根本的原理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2环境责任委托-代理协议①构成产业共生网络的最根本的原理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而环境责任委托企业对环境责任代理企业的信任是该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②这种信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相信环境责任代理企业有能力完成其环境业务;相信环境责任代理企业会遵守诺言,按照委托-代理合同中的条款去履行其环境责任。

委托-代理合同是环境责任委托-代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是确保该机制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

调控位置——系统关键节点第五讲:基于通量的物质流分析思考问题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或缺陷?二、物质流分析(MFA)的内涵“物质流分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关于特定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贮存的系统性分析或评价”。

它将物质流动的来源(源)、路径、中间过程及最终去向(汇)联系在一起。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三、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分类Substance Flow Analysis (SFA),主要研究某种特定的物质(元素)流bulk-MFA,主要研究国家经济系统的物质(基本材料、产品、制成品、废弃物等)输入与输出。

四、基于通量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几个重要的概念库:存放水等物质的容器;源:存放输入物质的容器;汇:存放输出物质的容器;环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的通道;存量:容器的大小;通量:物质输入或输出容器的速率;五、物质流和物质分类直接物质输入(Direct Material Input, DMI):是指进入经济系统以供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包括水和空气,但不包括物质中所含的水分),包括区域内原材料开采和进口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