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售药店面临的现状与改善措施

零售药店面临的现状与改善措施

零售药店面临的现状与改善措施游彬斌江西中医学院【摘要】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和误用等。

在我国零售药店的药品铕售中。

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抗生素不需要处方,执业药师缺乏。

这会给老百姓安全用药帝来诸多问题。

【关键词】零售药店安全用药处方药非处方药I销售处方药不开具销售凭证I.1销售处方药开具销售凭证的法律规定当患者在药店买药遇到药品质量问题时.为了追查药品的来源.维护患者的权益,规范药品的购销行为。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从这款规定可以看出,零售药店销售的所有药品包括处方药,都应当开具销售凭证,但是现在没有多少药店在销售过程中开具销售凭证,即使顾客主动索要,药店服务人员也是含糊其辞。

对消费者来说.开具销售凭证,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患者发现所购买的药品质量有问题.可以以此为凭证进行维权。

1.2不开具销售凭证的法律责任<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不开具销售凭证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从这款规定可以看出,药监部门对于违规的零售药店还是比较宽容.发现问题。

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才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2销售处方药无处方2.1 销售处方药必须具有处方的法律规定现在很多患者认为自已只是点小毛病或者认为医生开的药太贵就不去医院而直接到药店去购买自己想要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一般来说处方药对身体的危害较大,易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要购买处方药必须先去医院,经医生诊断.取得处方后才可以到医院药房或者零售药店购买,不经诊断随意使用处方药是很危险的。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从这款规定可以看出.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但却有很多零售药店无视这款规定。

对前来购买处方药的患者不管是否有处方.只要患者购买就销售,无处方销售处方药后,为了应付药监部门的检查。

甚至有偿聘请医院的有处方权的医生补开处方【l】,弄虚作假。

2.2没有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的法律责任对于不按处方而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3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不在场3.1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在岗的法律规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

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从这款规定可以看出零售药店销售处方药时必须有药师在岗。

而药师不在岗时必须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3.2执业药师不在岗时销售处方药的法律责任但是有很多药店的执业药师在册不在岗,只是在药店挂名,长期不在岗,对于这种行为<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

药品零售企业在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销售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的.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因从业人员临床专业知识缺乏不能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制定给药方案有些零售药店的销售人员虽是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但很少接触临床学科,缺乏临床药学的相关知识。

实际销售过程却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药学知识才能胜任。

如老年患者因血浆蛋白偏低,体水较少,脂肪较多,肝肾功能自然衰退,而导致老年人对各种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当遇到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时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给药方案药品销售人员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特效药。

国家药监部门允许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傲广告,特别是现在信息社会,药品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

在很多广告中药品疗效被极大地夸大,象“止痒从此不求人“、“补钙还是蓝瓶的”,再加上著名人物在广告中极其煽情的表演,不但很多患者面对众多药品无所适从,连很多专业人士都在不自主的跟着广告走。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四环素造成了很多人出现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异常。

新药、进口药因临床使用时间短,有些不良反应因时间关系不能表现出来,且价格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随便推介药品.保健品等现在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都很浓,很多人愿意提前服用药物治。

未病”。

很多药品销售人员也认为可以服用药品特别是非处方药或保健品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虽然药品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不当使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大多销售人员知道体内缺钙可以引起佝偻病及手足抽搐症等疾病,补充钙盐可以预防。

经常见到销售人员盲目给患者大力推介补钙药物预防缺钙,觉得补钙百利而无一弊。

其实补钙也是因人而定,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可以适当补充,但因钙剂吸收会刺激胃酸分泌,如过量补充会造成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的表现。

药品销售人员未注意非处方药品的售后服务,如服用.储存方法等相关知识很多药品销售人员能做到问病售药,但没注意到应告诉病人、应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服用方法、储存条件等知识,以便正确服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因大多患者没有药学专业知识,特别是碰到一些老年患者时更要详细嘱咐药品服用方法,剩余药品如何储存,药品效期,药品常见及少见的不良反应处理问题等。

比如药品销售人员在销售药品时告诉患者药物需要1d服用3次,但是他没注意到患者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结果这个老年人想当然以为是i顿饭后服药。

这样服药效果肯定不理想,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中毒反应。

使用抗生素中存在的问题抗生素在我国应用之广泛和普遍程度让人触目惊心,据/0 1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 "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 *2,远远高于’ "2的国际水平。

从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 /’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 "2,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在我国,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越来越普遍。

更有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

如很多人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虽然抗生素能对抗细菌和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有一些人在腹泻时也习惯使用抗生素治疗,而腹泻未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如有对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道变态反应导致的腹泻,有因外出水土不服而使肠内菌群失调所致的呕吐、腹泻,还有婴幼儿春秋季节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腹泻” 。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2抗生素凭处方销售执行不到位抗生素“El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回到无抗生素时代,即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

凶此,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l口开始,末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

然而,由于老百姓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去零售药店习惯性地购买抗生素,使抗生素占零售药店销售额的比重非常可观,人约为24%~30%之间。

毫无疑问,如果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真正执行起来,对绝大多数零售药店带来的冲击是非常Fi人的。

为此,笔者曾暗访过几家零售药店,并通过一些途径询问一些零售药店的店员,才r解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埘多数零售药店而言,只是一纸空文,几乎没有产生影响。

大多数零售药店都是在违规销售处方药。

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对许多零售药店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天营业结束后的第·件事就是补处方,这样药监部门过来检查也毫不担心。

还有·些零售药店则是事先在一些有关系的诊所开来·些常用抗生素的处方放着备用,或是弄来一砦空白处方,在卖出抗生素后自己补上。

至于处方上病人的姓名,年龄等就胡乱编了。

还有一些零售药店则是开在某些诊所的楼上、楼下等,和诊所串通一气,开一张方,返多少点的利。

诸如此类的对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要想通过药监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处方药按规定管起来也实在困难。

4保健食品当药品卖4.1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的规定现在很多药店也在销售保健食品,从外表来看很多保健食品的包装、剂型和药品一样。

即便是内行人员,如果不查看批准文号.都很难分清楚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普通老百姓就更难区分了,再加上药店服务人员的误导,患者常常误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

对于这种欺骗消费者的做法,违法了<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药店服务人员在介绍保健食品时应该告之患者,本品不可以代替药品。

4.2对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的处罚对于药店服务人员把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的行为。

应由工商部门以虚假广告进行理。

售药品附赠药品、物品现在很多药店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采取买药赠物品、买药赠药品的销售方式.对于这种行为国家有不同的规定:①对于买药赠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的行为,<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

”②对于买药赠乙类非处方药和物品的行为,(GSP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方式。

”从这两款规定可以看出。

买药品不管赠什么都是不合法的,药店应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而不要单纯的靠赠品来吸引消费者。

s.2销售药品附赠药品、物品的法律责任①对于买药赠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的行为。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

处以赠送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

但是最高不超过3万元。

”②对于买药赠乙类非处方药和物品的,药监部门可按照违反(GSP 实施细则>进行查处。

但是细则中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违反(GSP实施细则>就是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对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