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同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五年,是白水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改革开放成果最丰、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苦干实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85亿元,年均增长14%,是“十五”末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亿元,年均增长53.5%,是“十五”末的8.5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2.8%,是“十五”末的4.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亿元,年均增长19.4%,是“十五”末的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70元,年均增长22.9%,是“十五”末的2.8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3:24:43调整到35:27:38。
——过去五年,项目建设成效显着。
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全力以赴抓开工、促进度、保质量,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特色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
五年来,累计投资44.6亿元实施了昌盛物流中心、宏达5万吨外贸苹果加工厂、工业炸药生产线、水库除险加固和居苑华城等113个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亿元,是“十五”末的11.5倍。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受到省市表彰。
陕煤集团、金泰实业、深圳源兴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白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深入推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支持苹果产业项目超额完成,全国唯一的县级苹果试验站落户运营,有机果园认证6万亩,优果率达到75%以上,“白水”牌苹果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
10万亩优质矮化苹果园建设正式启动,有机果业引领白水苹果再跨新台阶。
全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争取到位,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
设施大棚发展到1.6万亩。
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71家,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24家,农业产业化水平全省领先。
成立了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园区建成面积3.3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列为“13115”科技创新项目和首批扶持的重点工业园区。
煤矿技改扩能强力实施,原煤产量稳步提高。
杜康酒曲三次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白水杜康的知名度显着提升。
安德利四期、五期扩建提前完成,果汁生产能力跃居亚洲第一。
杜康逆断层以北煤炭资源普查全面完成,《雷公特色产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家,净增6家。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9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
仓颉庙晋级国家3A级景区,方山森林公园、林皋湖晋级国家2A级景区,富卓苹果人家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仓颉文化研究会和仓颉庙国际发展基金会运转良好,电视剧《仓颉密码》即将开机拍摄。
商业流通网络日趋完善,配送网点遍布城乡。
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迅猛发展,保险、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经营城市理念,修编了县城总规,五年累计投资14.6亿元实施了56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雷公路、仓颉路、人民路和东风街等主干街道改造全面完成,苹果广场、仓颉公园先后向市民开放,城市天然气点火通气,供排水管网改造高标准实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
成立了城市投资开发公司,储备土地1360亩。
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深入开展。
绿化、亮化工程已成新风景,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1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
林皋镇省级重点镇和尧禾、杜康、史官等关中百镇建设强力推进,农民进城居住创业完成1.2万人,走在全省前列。
城镇化率提高到33%,较“十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解决了15万人饮水困难。
包西、西延铁路白水段完成任务,黄韩侯铁路开工建设,白云路、门林路改造建成通车,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通村客运全省领先。
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达标。
广电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过去五年,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累计投资8.6亿元实施了130项民生工程。
两免一补全面实施,蛋奶工程、校安工程全市领先,仓颉中学教学区主体封顶,高考上线率连年攀升。
14个乡镇卫生院和186个规范化村级卫生室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全省唯一的CDD项目和全市独家的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完成,8万群众实现脱贫。
全市唯一的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农民住宅小区建成投用,廉租房建设受到省政府表彰。
计划生育省级综合服务先进县顺利达标。
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通过验收。
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新农保试点县启动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高到全市上游水平。
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结束,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初步建立。
省级“三无县”创建成功,社会治安满意率全市第一,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先后开展了“项目落实年”、“效能提升年”等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成功举办了两届苹果文化节、三届祭祀仓颉典礼,国际社区主导型项目现场会、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全省通村客运现场会等在我县成功召开。
我县荣获中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县、陕西省最佳投资县、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和全省供销综合改革先进县等20多项殊荣,民族宗教和残疾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
白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提升,人气和商机快速聚集。
与此同时,审计、统计、司法、物价、工商、国税、地税、烟草、气象、质监、药监、妇儿、老龄、人防、地方志、民兵预备役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县人民的顽强拼搏。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白水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白水仍处在负重爬坡、奋力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
新型工业刚刚起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不够完善,综合经济实力仍然偏低;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落地的大项目大企业依然偏少,投资拉动不够明显;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难度加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强,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设想今后五年,是我县释放潜能、加快转型、突破发展、进位赶超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中、省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将会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是随着县境内合凤高速、蒲白高速、黄韩候铁路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建设通行,将会凸显区位优势,改善发展环境。
三是杜康逆断层以北煤炭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增强发展后劲,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经过多年的蓄势,五大产业提档升级,全县突破发展的思路明晰,全民创业思进的愿望迫切,为“十二五”跨越提升、奋力赶超提供了坚强保障。
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围绕“双万双百”富民强县新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唱响循环经济主旋律,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产业化,奋力构建创新白水、实力白水、绿色白水、人文白水和幸福白水。
——今后五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以上,突破百亿元大关。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累计超过3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达到27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万元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3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户,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0:35,白水跨入渭南经济强县之列。
——今后五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建成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全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55万亩,优果率提高到80%以上,实现苹果亩产值过万元目标,使白水成为引领全国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辐射西北的果品深加工基地和带动全省的苹果物流聚集区。
加快杜康逆断层以北煤炭资源开发步伐,打造全省千万吨煤炭产业大县。
扶持杜康酒厂做大做强,跻身全国白酒十强。
加大水泥企业技改力度,加速开发青红砂石,打造渭北建材基地。
运用高新技术提升眼镜、菜刀等传统产业。
雷公循环经济产业园初见成效,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工业体系。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仓颉文化产业园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两山一湖”景区纳入渭(南)铜(川)延(安)金三角旅游地,白水成为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今后五年,城乡环境生态宜居。
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彰显城市文化品位,构建“一城一区、三园、四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完善主城区框架,规划建设城北行政新区,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畅通、城内成网、绿色环绕”的城市总体框架。
完善县城公共交通、供水供热、天然气配送等市政公用工程,提高综合承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一街一景观、一年一主题”工程,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构建绿色、生态、和谐城区,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成30个农村新型社区,打造一批镇域经济中心。
——今后五年,人民生活更有尊严。
落实中省市教育长期发展规划,按照“12245”发展战略,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普及学前、高中教育。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提高医疗救助范围标准,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实施县城体育场馆建设,加强基层文化站室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保障建设用地,实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
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保障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扩大城乡养老、新农保、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更加关注残疾人、妇幼、老龄等弱势群体,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