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张莉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张莉


即事感怀诗鉴赏
鉴赏要点:领会诗人感慨的事由,弄清诗人
所叙之事,找到诗人叙事和感怀的结合点。李白 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 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 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 “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一要注意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 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 的躯壳。我们应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 哲理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 ) 在描绘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的同时,又蕴 含着深刻哲理。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4、表明自己的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但他自认可是无罪的, 在亲朋面前是问心无愧的。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课堂示例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中“岁岁”怨战事频繁,第 二句中“朝朝”怨时刻练兵备战,第三 句怨气候酷寒、战争惨烈,第四句怨环 境艰苦、景色单调。
•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 园诗;岑参、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 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 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 • 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 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李白、杜 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 的写实诗。
五.巧分类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情中有理, 理中含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 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社会的 物质财富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优秀的哲理诗既富于哲理性, 又富于艺术趣味性。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 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 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雄 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 气概。同时也阐明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四.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 思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 其他作品。这样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 和把握。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 风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 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 作品。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体会思想感情。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 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 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 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 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 闲适淡泊 、 悠然自得 ②常用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洗练 质朴自然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 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 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的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写出羁旅游子孤独寂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二.析尾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漂泊之愁。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三.抓字词、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明意象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此诗围绕“归”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 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 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希望归隐田园的心情 。
2.这首诗通过对赞美杏花 甘于静默、淡泊自赏 ________ 的优秀品格,表现了作者身处污浊官场,始终 坚持改革的政治理想。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 向、情趣、爱好、愿望)。 3.常用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拟人、 比喻等。
1.物象特征: 2.诗人情感: 孤单;失群;哀伤;无人 理解。 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 孤独失落、无人理解的哀伤 之情。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 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对比 的写法,在诗 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__ 纵被 、__这一组词语来体现的。 绝胜 中是通过__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 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 人倚,画楼月。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 拟人 同的,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 高洁刚强 陆词抒写梅花的______品格,范词抒写 孤寂幽独 梅花的________品格。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一.看标题 二.析尾句 三.抓字词,明意象 四.知人论世 五.巧分类
一.看标题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 明什么哲理?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 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 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 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
思乡怀人诗鉴赏要点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古今情”是契阔离别之情、壮志未酬之情、 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的复杂交织 。
•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表明自己的心 志、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课堂示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 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 “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来渲 染气氛 。末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 无限愁绪。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别董大 高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里黄云白日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下谁人不识君。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降派的排挤和 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 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风格豪放悲慨。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 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 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 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 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 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 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 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 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赠友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