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一、单选题1.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D)。
A.普查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2.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D)。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3.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A.产业分类B.职工人数C.劳动生产率D.所有制4.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C)A .普查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组数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7.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A)。
A.偏相关B.正相关C.完全相关D.复相关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的D.无法判断9.(C)是标志的承担者。
A.变量B.总体C.总体单位D.指标10.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A.年龄B.学历C.民族D.性别11.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C)。
A.15%B.5.2 %C.4.8 %D.2 %12.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D)。
A.490B.500C.510D.52013.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D)。
A.不确定B.已知C.未知D.不唯一14.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 统计年报B.抽样调查C.普查D.典型调查15.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16.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B)A.变量和次数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17.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A)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频数18.平均指标不包括(A)。
A.标准差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19.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D)A. 基期B.初期C.末期D.报告期20.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B)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D.周期性普查21.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B)。
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2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23.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24.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调查方式属于(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5.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D)。
A.100%B.120%C.400%D.1200%26.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B)。
A.曲线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无相关27.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A.17B.18C.20D.2228.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C)。
A.接近+1B.接近-1C.接近0D.接近∞29.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A)。
A.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难以判断30.某商场职工有50人,把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除以50,这是对50个(D)求平均。
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1.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D)。
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3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C)。
A.260B.215C.230D.18533.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B)。
A.∑=-0)(YYi B.∑-2)ˆ(YYi为最小 C.∑-)(YYi为最小 D.0)ˆ(=-∑YYi34.以下不是参数特点的是(D)。
A.确定B.已知C.唯一D.不唯一35.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间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间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6.今有N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m表示路程,x表示速度,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C)。
A.xN∑B.xff∑∑ C.1Nx∑D.mmx∑∑37.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38.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D)。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39.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A)。
A.直线模型B.抛物线模型C.曲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4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41.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A)。
A .众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42.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D)。
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43.某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B)。
A.10%B.7.1%C.8.4%D.11%44.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D)。
A.只是原来的0.09元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D.只是原来的0.91元45.每一吨铸件的成本y(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x(吨/人)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ˆ= 270 - 0.5x,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个单位,成本就(C)。
A.提高270元B.提高269. 5元C.降低0.5元D.提高0.5元46.连续型变量不间断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0,已知相邻组上限为1900,那么末组组中值为(A)。
A. 2050B.2100C.1950D.215047.典型调查一般属于(D)A.经常全面调查B.一时性全面调查C.经常性非全面调查D.一时性非全面调查48.标准差系数抽象了(C)。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49.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
A.单相关B.复相关C.多元相关D.不相关50.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是(A)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频数5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B)。
A.连续变量与非连续变量B.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C.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52.随着物价的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两者之间(C)。
A.不相关B.存在正相关C.存在负相关D.存在完全相关53.下列各项中属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是(B)A.销售量指数B.产品产量指数C.劳动生产率指数D.货物运输量指数54.标志说明了总体单位的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不可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D.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55.了解某企业期末的原材料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A)A.直接观察法B.大量观察法C.采访法D.报告法56.加权算术平均数(C)。
A.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同时受以上两因素的影响D.无法判断5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C)。
A.连续变量与非连续变量B.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C.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58.下列各项中属于质量标志的是(C)A.人口B.销量C.文化程度D.年龄59.次增长量接近于一个常数,则该现象应拟合(B)。
A.直线B.二次抛物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60.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B)。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D.对样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二、简答题1.简述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答: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多种多样的,且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体具有相对性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整体和个别的关系总体就是调查的对象,是一个大类总体单位就是调查对象的组成。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答: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所要研究的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的作用有:(一)发现规律和特点;(二)区分现象质的差别点;(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四)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答: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大小的综合指标。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用于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强弱;2、用于分析现象的稳定性和均衡性;3、用于计算抽样调查中的有关指标。
4.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答:时期指标是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某种标志值累积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是说明现象在某一时刻上某种标志总量的状况指标。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各时期数值可直接相加。
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现象活动过程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各时点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的作用是什么?答:同度量因素是在指数的计算中把不能相加的因素乘上一个因素,变成价值形态再进行动态对比。
这里把乘上的这个因素叫同度量因素。
它的作用是:①起到同度量的作用,②起到权数的作用。
6.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答:区别如下:1、相关分析中涉及的变量不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而在回归分析中,则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分析的目的,对变量进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
因此,在回归分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2、在相关分析中所有的变量都必须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确定的,因变量才是随机的,即将自变量的给定值代入回归方程后,所得到的因变量的估计值不是唯一确定的,而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波动性。
3、相关分析主要是通过一个指标即相关系数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由于变量之间是对等的,因此相关系数是唯一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