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体罚学生心得体会

教师体罚学生心得体会

教师体罚学生心得体会
篇一:体罚学生心得体会(2)
心得体会
明城二小陈金凤
今天学习了,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

有一次,班上学生刘阳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

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

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

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
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

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

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

那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就算他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

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篇二: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到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

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对学生“恨之入骨”?大多数后果严重恶劣的体罚件。

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

不少老师由于多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
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惯性体现。

此外,升学考试指挥捧高悬在教师头顶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师体罚学生行为层出不穷。

很多农村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

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另外,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有律师认为:对于体罚学生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制裁。

因此会导致体罚现象反复出现。

在法律发达的国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

而在中国,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够不上犯罪。

人们一般认为,老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是因为缺乏对于能否体罚学生,国内国外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泰国采取禁止体罚的法律,可家长却难以接受,认为有些情况下给孩子几记耳光是非常必要的。

英国政府明白家长的苦心,同意家长可以用手打孩子屁股。

那么老师呢?在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办?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

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
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心理学家早己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体罚”有用得多。

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绝对正确。

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

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

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对于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

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

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要尽
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竞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的,有的学生会睡懒
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抽烟,有的学生会赌博……那么,需要耐心教育的就耐心教育,应该校纪处分的就校纪处分。

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纠正。

如果学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班规和在、校纪的有关规定来处罚学生,那么让学生受到惩罚的不是人而是制度,这就是“法治”。

学生最初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得到校园中“法”的及时纠正,在他们未
来的生活中,“法”的观念将根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法制教育。

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则,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大错。

我们要用正向阻力化成推力进行教育教学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心得体会
松山中心学校
樊凤珍
XX年11月14日
篇三:学习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张马小学杨彩艳观看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有关案例我的感触很深:对于当事的老师来说,他肯定是善意的,想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那种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或犯错误的学生,但现在是法制社会,像古代那种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这就叫好心办坏事。

作为一名教师,体罚学生肯定不可取,想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应该先从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做起,让学生愿意接受您,平易近人一点才更有效果,真诚的对待学生,万事不要都以批评来处置,和学生谈话时让学生感受
到教师的心意,有良心的学生都不会当做耳旁风的。

体罚等措施只会带来学生对老师造成极大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背着你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在反思,我们是否只能靠体罚才能教育好学生。

虽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被学生、家长理解,常常感到委屈,虽然教育学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构建和谐校园,首先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智慧,需要我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其次在法治的国家,作为学校和老师只能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第三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修养,通过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魅力,树立自身的形象,去影响学生,减少学生违纪。

第四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教育方法,通过“‘软方法’处理”等教育方法,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