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某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总结
科学管理注重实效全旺村农家书屋建设卓有成效某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周庄镇全旺村在原村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农家书屋。
三年来,全旺村不断加大对农家书屋的投入,改善环境,每年新增图书100册、音像制品50版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音像制品资源,深受村民欢迎,每年借阅书籍的村民1000人次以上。
农家书屋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办好办实。
村两委会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服务大局、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事来办,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并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根据全旺村实际,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农家书屋设在村老年活动中心内,与健身室、体育活动室、市民学校、多功能会议室合在一起,使活动中心硬件更齐全、功能更完备,从而更加能满足农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科普、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需求。
除政府配送的书籍外,全旺村三年投资三万多元,有针对性购买了政治法律、农业种植、养殖科学技术等类别的图书近三千本,订阅了38种报刊杂志。
目前,上架的各类图书、报纸、杂志总数量达到近万册,音像制品 220 版,为村民科学种田、创业致富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保障。
xx年,全旺村又投资二万元,添置了8台电脑,可供村民上网学习、浏览新闻。
二、科学管理,农家书屋实现良性运作。
依据建设是前提,管理是关键,维护是重点,使用是目的的思路,全旺村坚持科学管理,注重细节,力求创新,确保农家书屋的良性运作。
一是坚持制度化管理。
制订了图书室管理制度、市民学校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图书室文明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设立专人负责管理。
图书管理员经过统一科学化培训,在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全部过程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同时将所有图书、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信息录入电脑,为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
二是坚持优质便民服务。
实行全年开放,向每个村民及长期居住在本村的外来务工者,发放图书借阅卡,书屋内设置了办理借阅卡的温馨提示牌;参照大型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用心摆放桌椅、书柜、报栏,书籍分类标识醒目贴粘;每天二次为村民播放音像制品。
同时实行读者需求登记制度,帮助村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
三是创新图书流通方式。
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成为市图书馆流通图书点,另一方面大胆采取与友好村农家书屋定期开展互通有无的书籍互换方式,扩大图书流通领域,达到资源共享,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注重实效,农家书屋“永葆青春”在加快书屋建设的同时,全旺村积极寻求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看书、看报、学知识”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群众性读书、科技、普法活动,千方百计引导农民群众读书用书。
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农民通过书本学到一定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信息,找到更多致富门路,调动广大农民朋友读书用书、科技致富的热情。
二是把农家书屋与村部、村娱乐健身场所、市民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资源。
把书屋打造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是发挥“农家书屋”技能培训作用。
专门聘请农技人员在“农家书屋”开展各类技术讲座,现场进行讲解和培训,充分利用这些图书资源优势,使广大村民真正学习到了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科普知识等。
农家书屋的建立,给全旺村带来了新气象,村民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提高了村民致富增收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